奥斯卡遗珠

学院奖(奥斯卡金像奖)从1929年开始颁发以来,已经走过了85个年头。做为代表美国电影艺术最高成就的奖项,无数电影人为之趋之若鹜。随着电影艺术表现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电影拍摄技术的进步,更多类型的电影走进了观众的视线,而每年学院奖对最佳影片的选择就成了一次艰难的取舍。虽然每年的赢家只有一个,但是从不同观众的角度来看,他们心中的最佳却另有其他。

影像

VISION PICTURE

遗珠之影片

《拯救大兵瑞恩》:人性与死亡

在电影里,子弹不再只是一种永远打不死人的道具,而仿佛是一位没有任何同情心的残忍的主人,人类仿佛只是这位主人无用的玩物,主人可以随时随地不带任何感情地取走你的生命——无论你的相貌英俊与否,无论你是否招人喜欢,无论你在死亡之前一秒在做多么令人揪心的事——子弹之下,人人平等——这才是真正的战争,这才是真正的生命,这才是真正的死亡。战场上,脆弱的人性外包裹的躯壳被彻底撕碎,当人类血淋淋的内心直接面对死亡时,人性的脆弱被无数倍地放大,得以展现。[博客全文]

《拯救大兵瑞恩》:生命的意义与生存的价值

瑞恩的妈妈会因自己的三个儿子牺牲而悲痛,可谁又没有妈妈呢?八个人换一个到底值不值?在影片中这八名队员也进行了探讨:为什么要我们寻找可恶的瑞恩,而且瑞恩到底是死是活还不知道,在哪儿也不知道?马歇尔上将你为什么不抱怨呢?我们找他到底值不值?当然在他们初遇瑞恩时,瑞恩也通过自己的选择回应了一半的质疑:我不能回去,我的职责不允许我擅离职守。是的,我们在战场上就应是名战士。这正是战士的回答。马歇尔在死前对瑞恩说:earn it .晚年的瑞恩在马歇尔墓前要妻子说:说我是个好人。他这样做也是在回答马歇尔的亡灵。[博客全文]

《拯救大兵瑞恩》:颤栗的生命

远去的时光——两个人的《断背山》

明明是锋芒毕露的刺人情感,到了导演的手里竟是如此的干净而缓慢,如时光一般安然而无可挽回。那些大众感兴趣的所谓激情场景在我心里激不起半点波澜,可每每看到Jack明亮的眼睛,就有什么拧疼我的心尖。那个如生命一般自然的牛仔,他大大的眼睛如被冰封冻的河流,总有一些纯然天真的期待破冰而出,在那里昙花一现,又瞬息被现实的寒意冻结,埋到更深更浓的黑暗中。[博客全文]

情归何处?——《断背山》随思

婚姻是神圣的。影片中艾尼斯与杰克之间的性爱与情爱,首先玷污了他们各自的婚姻,背叛了他们自己对婚姻的誓约。再者,这种男人与男人之间欲火攻心、彼此贪恋,也违背了造物主造人时所设立的美好的“自然律”。一份逆自然的“情”即便放在大自然中,也无法使它“成为”自然。李安认为“没有技术怎麽叫艺术”,他正是用了他以高超技术而构成的艺术,使“反自然”有了“自然”的表象。正是这点深具“毒性”,这不仅能使一些青少年产生性取向、性审美的模糊,甚至导致了文化艺术创作者们的审美模糊。[博客全文]

《断背山》:有一种爱,无关性别

《低俗小说》:致敬昆汀,致敬独立

看过《低俗小说》的人我想通常都会有种困惑:《低俗小说》“低俗”在哪里?它到底说了什么?我也曾经抱着这个问题看了五遍的《低俗小说》,其实现在我回答这个问题仍然很难,因为昆汀从来都是一个让人猜不透的家伙,他有时候只是为了表现暴力而暴力,你却拔高他的创意,这样不好,比如《杀死比尔》,但是有些时候他又想表现什么,你却以为他只是个疯子,这样更不对,比如《落水狗》,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低俗小说》是要表现很多东西的,只是因为隐藏的太深,太“含蓄”了,所以才让它看起来那么的“低俗”和普通。[博客全文]

《低俗小说》:小人物的胜利

这是一部自称低俗的电影,描写的也不是什么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没有华丽的好莱坞特技场面,没有任何惩奸除恶的正义勇士,本片描写的都是小人物的生活;昆汀用他独特的叙事方式把这些小人物平淡的生活展现在我们面前,但并不让人感觉沉重,很轻松,很舒坦。影片的结局---小人物们胜利了,这让肯定让人大呼过瘾。生活在都市的人肯定人人都有压力,这样的影片在娱乐片里肯定是最成功的,也最能使人产生共鸣。同一般的电影不同这里没什么救世主,我们感受到的都是这些寄人篱下的小人物们摆脱压力的那种畅快感。[博客全文]

《低俗小说》:咱都是低级趣味的人

《出租车司机》:可爱的灵魂都是倔强的独语者

特拉维斯的孤独,源于他的清醒,他虽置身如此环境却仍保持着的清醒。影片以贝丝和艾莉斯分别代表社会上层和下层作为对照,她们与特拉维斯处于同一环境,却没有特拉维斯孤独者的感受。路尽头的主流社会不需要这种清醒,路另一端的非主流社会同样不需要。而特拉维斯在路上。回归必须化清醒为麻木,接受并融入这个环境,路上的特拉维斯还没有。与现实环境的对立标示了路上的特拉维斯独语者的身份,而对独语者独有的那份孤独的厌倦甚至恐惧促使他继续选择回归,哪怕那里也并不温馨,有的只是无尽的肮脏。这时候的特拉维斯是一个行动者,他必须用一系列的行动来催动自己孤独的脚步以离开孤独。[博客全文]

《出租车司机》:堕落、孤独与浪漫

虽然电影评论家们认为《出租车司机》政治意味浓厚,但抛开政治因素,我们仍能从中发现很多对我们人生有益的东西。《出租车司机》这部电影让我想起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昆德拉说:“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博客全文]

《出租车司机》:纽约暗夜故事辑录

《公民凯恩》:拼接与玩笑

这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电影,却让我们感受到了许多当代电影才有的气息,比如叙事节奏的快速、低光和高对比度下具有神秘感的画面。导演有意为之的拼图式的情节片段,似乎从一开始就不想让人们寻到故事的完整和清晰,或者说,众人的记忆和主管理解,就是故事本身。实际上,在这种模糊而后现代的传记风格下,我们所了解的其实并不比当事人要少,甚至凯恩本人,包括对遗言的理解和对具体生活的探寻,这才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这并非故弄玄虚,更不是在卖弄电影艺术,我们可以相信奥逊•威尔斯对于故事的把握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哲学。[博客全文]

《公民凯恩》:玫瑰花蕾

本来,第十四届奥斯卡应该是鬼才奥尔森·威尔逊扬威的年头,那一年本应该属于《公民凯恩》的,但是可能历史也像威尔逊一样,和我们开起了玩笑,于是,《公民凯恩》就像是片中的“玫瑰花蕾”一样,始终没能成为一个彻底解开的谜题,而《公民凯恩》败给《青山翠谷》也成为了影史上最让人惋惜的一幕,但是值得我们欣慰的,是在过去的四十年中,无论什么评论、评比、影评或者电影节,在无数的专家和内业人士的眼中,《公民凯恩》永远都是毫无疑问的最伟大的电影。[博客全文]

《公民凯恩》何以堪称好莱坞经典?

《肖申克的救赎》:总有些关不住的鸟儿

忙着去活或是忙着去死?(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肖申克的救赎》把生命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选择。肖申克的救赎是我们简单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东西。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安迪说:“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瑞德也说:“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他们的羽毛太鲜亮了。”肖申克的监狱。这个监狱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象征着桎梏,象征着我们无法逃脱的困境,象征着红尘,象征着每个人的人生。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博客全文]

《肖申克的救赎》:自我的一种伟大救赎

一条漫长的自由之路、一次灵魂深处的洗涤、一部不朽的励志经典,“希望”遵循神的旨意安睡在内页被挖空的《圣经》里,附着在安迪高大的身躯里,匍匐在500码的下水道里,最后,那条仅有的肮脏之路把安迪送往美丽的新世界。这段充满绝望与沉重的救赎之旅来自臭名远扬的鲨堡监狱、来自惊悚小说大师史蒂芬·金的原著、来自哲理导演达拉邦特的倾力之作。[博客全文]

《肖申克的救赎》:幕后传奇

导演

DIRECTOR

遗珠之导演

查尔斯·卓别林

卓别林的电影艺术风格

卓别林,一个影坛的怪杰,基于艺术家的一种天性,用幽默开始他对生活的一种理解与剖析,当有声电影如期而至,用肢体语言形成一种通感的习惯只能成为机械时代的一种泡影,1972年,当这个普通老人走向奥斯卡的颁奖典礼时,他受到了此圣礼历史上最高的荣耀,这是对他的肯定与尊重。重新观摩一下卓别林的电影,“含泪的微笑”是电影的艺术效果,现实的批判性和尖锐的讽刺性是其电影特征,雅俗共赏是其电影的大众化品质。用带泪的微笑来形容其电影艺术应该是合适的,法国电影评论家德·吕克认为:“卓别林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麦克斯·林戴,可以和莫里哀相提并论”。[博客全文]

城市之光,笑中带殇

很多人看过卓别林的电影总会说,看他的电影,很心酸的笑。是的,在他的电影里,他大部分都是扮演的一个小人物,一个流浪汉,但也就是在这种小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那种真善美,那种人类的本性,熠熠生辉。[博客全文]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Lost in 希区柯克

是哪名导演,总爱在自己执导的电影里客串出境,每次却总是闪身而过,挑战着观众们的专注程度?是哪个男人,对金发美女有着异样的情结,迷恋着“鲜红的血从雪白的肌肤上流下来、衬着闪亮的金发”的惊悚画面?是哪位爵士,从未染指过奥斯卡最佳导演,却被公认为悬疑片和惊悚片领域不可替代的翘楚? 他就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博客全文]

希区柯克:想象一头大象在水面起舞

据说,在国内林林总总的艺术类院校里,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已多年受冷遇。众多有志成为“艺术家”的青年纷纷将偶像锁定在费里尼、伯格曼、安东尼奥尼这些欧洲大师身上,至于英国人希区柯克——众所周知,他在欧洲电影的萧条期去了美国,他举世闻名的作品大多诞生于那以后,却又不能笼统纳入“好莱坞”的中心版图。尽管由于影片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他最终成为环球电影公司的股东,但他甚至没有得到过一次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如雷蒙.贝鲁尔所言,希区柯克电影是好莱坞一个“既古怪又典范的版本”。他同时处于艺术和商业电影的边缘。[博客全文]

影人

DIRECTOR

遗珠之演员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飞行者》:一个关于飞翔和电影的传奇

我很感谢马丁·西科塞斯,因为他带着莱昂纳多出色再现了美国的有一个传奇人物的传奇故事,影片中莱昂纳多的表演充满变化,从表情从声音从眼神从肢体语言都充分展示了他的表演才华。这部影片长达将近3个小时,但是我一点也不觉得累一点也不觉得时间太过漫长。只是结尾处莱昂纳多那个略带恐慌迷茫的表情让我感到心酸,再流光四溢的舞台落幕后再光鲜照人的表面背后都可能有着不为人知的致命伤有着不为人感知的伤痛,浮华可以有很多人和你一起见证一起分享,但是痛楚却是你自己一个人的,你必须默默承受。[博客全文]

《血钻》:如果想活得长久,千万别碰钻石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好莱坞的无数年的摸爬滚打中,渐渐的成熟起来,脸上少了稚气,多了分成熟和稳重,如今我们的奶油小生的演技也已日渐成熟和老成,尽管他跟奥斯卡小金人一错再错,但是,他在这部影片中的表现是如此的细腻和真实,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生活在无奈中的黑市商人的人生,他的表演是如此有张有弛,让人很容易的进入到他的内心深处,为之感动、落泪。[博客全文]

约翰尼·德普

《寻找梦幻岛》:共寻和平之梦

人类的情感是我们脆弱的根源,我们永远无法摆脱这种情感对我们的束缚。看着这部电影内心一直在脆弱中退让,在退让中回避,在回避中寻找坚强的自我来正视生命的缺陷。可是我失败了,我在逻辑上就失败了。既然我知道了情感使人脆弱,那回避后的一瞥也无法证实自身内心的勇敢。而努力也并非徒劳,至少我知道:敢于直面情感的脆弱其实本身就是一种勇敢。梦幻岛,NEVERLAND,可能它并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某个角落里,而是真正存在于每个追求美好,光明,快乐,幸福的人的心房里。[博客全文]

《理发师陶德》:命运结下的坚实的果

平常更专注的是电影里的情节,所以对用电影的形式来表达一部音乐剧有多难,并不十分关心。但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一部音乐剧电影里笼罩的音乐氛围却一点也不枯燥,相反,在昏暗的背景、鲜红的血和黑暗诡异的哥特风贯穿中,竟会有片刻灵魂游离不定的快感和不知从哪儿散发出腐朽的气息唤醒些什么似的清冽。这一切都得益于故事情节、人物内心、表情诸多方面形成的氛围。[博客全文]

汤姆·克鲁斯

《生于七月四日》:反战更甚荣誉

伴随战争而来的是家破人亡,瘟疫和孤儿,和遥遥无期的重建工作。作为战争中微不足道的普通一兵,战争并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可以选择的东西(逃兵也许能算是选择之一),在子弹穿过头颅,鲜血涂得一地,所有信仰和价值终结于那一刻,死亡能否体现出可敬的荣誉,在于你交付健康乃至生命换去一直为之奋战的信仰是否经得起推敲?也许你远远也想不到,在牺牲了无数弟兄的那块战地上,那些坐在后方言辞激昂,鼓动更多士兵冲锋陷阵的领导和军官们又和敌方握手言和,联合声明解释这场战争其实是一场“误会”……[博客全文]

《甜心先生》:人到中年

人到中年,有了一定的阅历,开始能够判断自己的人生的时候,是迷迷糊糊按照固有的轨道走下去还是停下来思索一下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利益毕竟是冷冰冰的东西,那份温暖的人情,才应该是我们继续奋斗的动力吧?让这个混蛋的世界死一边去吧,我们没法改变这个世界,但世界也别妄想我能被他变成一个混蛋。 [博客全文]

如同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一样,电影在很多情况下也很难做到艺术性与市场的统一。是选择小众的阳春白雪,还是考虑票房上的成功,这是一道每年都摆在学院奖评审团面前的难题。尽管奥斯卡也不缺众望所归的选择,但是对于众多影片及影人来说,每年的一座小金人肯定是不能满足的。而那些提名却没有获奖的影人以及他们的作品虽然没有得到评委会的青睐,但是在众多影迷的心中却早已成为了另一种经典。

出品:新浪博客频道 本期责编:躺炕上管事儿版权声明:新浪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往期回顾
悦博主场

奥斯卡奖(学院奖)代表了现今电影艺术的最高成就。

29,874
VS
28,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