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翰·肯尼迪总统为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
早在1953年,约翰·肯尼迪便赞同民权立法。1963年,他深沉而热烈地献身于人权事业,认为这是一种道义上的需要。做为总统,他认识到种族压迫是美国自由的污点。在肯尼迪总统任内,黑人第一次被任命为大使,五名黑人被任命为终身任职的联邦法官。他为解决黑人选举权、黑人教育以及黑人就业等问题设立了专门的委员会。[博客全文]
肯尼迪遇刺为民权法案的通过提供了更大的动力 民权法案的重要性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刺客的子弹使风华正茂的总统猝然倒下,但他所推进的事业并没有戛然而止。他的继任者约翰逊最终在1964年签署了民权法案,法案申明:“在和州际贸易有关或政府支持的公共场所里任何基于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或国家出处的歧视都是禁止的。”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选举法案》,宣布“没有任何一种由于种族或肤色而拒绝或剥夺任何一个美国公民选举权的选举资格和先决条件、标准、惯例或常规,应该被采用或适用在任何州或行政部门。”[博客全文]
罗伯特·肯尼迪在马丁·路德·金遇刺后的演说
1968年4月4日,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孟菲斯遇刺,肯尼迪总统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随后发表即席演说:“我们可能会向着那样一个国家的方向前进,以更加两极化的形式——黑人拥簇黑人,白人拥簇白人,彼此充满敌意。或者我们能够努力,正如马丁·路德·金所做的,互相理解,用一种以爱心和同情去理解的努力取代那种暴力行为,取代已染遍我们国土的斑斑血迹。”[博客全文]
初选
Primaries
爱德华·肯尼迪助奥巴马战胜希拉里

奥巴马拥抱爱德华·肯尼迪
2008年民主党内初选 肯尼迪总统的女儿和弟弟力挺奥巴马
肯尼迪家族两名重要成员—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女儿卡罗琳和弟弟爱德华站出来表态,在美国大学的一次集会上力挺奥巴马。爱德华·肯尼迪对克林顿夫妇的行径忍无可忍,在为奥巴马背书的公开演讲上,不断用克林顿攻击奥巴马的词汇来突出奥巴马的优势。 [博客全文]
身患重病的爱德华·肯尼迪为奥巴马助选
2008年8月,在奥巴马获得党内总统候选人正式提名的民主党大会上,刚刚接受了脑癌治疗手术的爱德华不顾身体疲累,发表了7分多钟的演讲,呼吁所有民主党人团结起来支持奥巴马,共同创造美国新的历史。他说:“工作已经重新开始,希望将再次升起,梦想仍将会延续”。 [博客全文]

输掉初选的希拉里含泪支持奥巴马
奥巴马为爱德华·肯尼迪追悼会致辞
2009年,爱德华·肯尼迪病逝,在悼念他的电视节目中,一位嘉宾说:“如果没有爱德华·肯尼迪,就不会有黑人总统奥巴马。” 爱德华追悼会最后是奥巴马致辞,也是唯一的官员致辞。奥巴马说“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纪念Joseph Kennedy和Rose Fitzgerald的小儿子”。 [博客全文]
最伟大的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 肯尼迪家族是永远的自由派
在担任参议员的47年中,爱德华共参与起草了2500份法案,集中在医疗、教育、民权和移民问题这4个领域。来自富裕家族的爱德华多次发起立法,为提高美国人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推动增加教育投资,为低收入家庭子女以及不同种族的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六十年代,面对种族歧视的丑陋现实,肯尼迪兄弟一致声言:“民权不是个政治问题,是个道德问题”,为促进种族平等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博客全文]
导师
Idol&Tutor
奥巴马与肯尼迪:不同的肤色,相同的灵魂

奥巴马妻子穿衣风格模仿杰奎琳
奥巴马沿着约翰·肯尼迪的足迹展开总统竞选之旅
2007年2月,奥巴马飞到爱荷华州的锡达拉皮兹小城,在肯尼迪当年就读的高中开始了他的首场竞选演讲;他将德国柏林作为其欧洲演讲的起点,因为肯尼迪于1963年6月在那里发表过“我是一个柏林人”的演说;到了2008年8月底,奥巴马又选择在美国中部城市丹佛的“景顺”球场,发表党内提名演说——1960年,肯尼迪也是在这个美式足球场内发表了提名演说。 [博客全文]
奥巴马和肯尼迪总统的八大相似之处
两人都以改变为口号而赢得了选举的胜利。肯尼迪说“一个新的美国”,而奥巴马更直白“我们需要改变”。两人都是利用新媒体的大师,第一次电视直播的总统大选辩论让肯尼迪脱颖而出,而奥巴马则出色的利用了网络,尤其是Web 2.0。[博客全文]

奥巴马悼念肯尼迪
奥巴马妻子米歇尔“偷师”肯尼迪夫人杰奎琳
米歇尔的高雅并非天生,也没有上过什么衣着培训课程,而是“师从”于另一位以高雅著称的名人——肯尼迪总统的妻子、前第一夫人杰奎琳。米歇尔无论是在穿着上、发型上还是饰品的选择上都与被称为“美丽与智慧并存”的前第一夫人极为相似:不管是充满典雅气息的蓝色无袖连衣裙、休闲味浓重的衬衫,还是镶满白色珍珠的项链,米歇尔都学足了杰奎琳。[博客全文]
2011年奥巴马发表讲话纪念肯尼迪就任总统50周年
我心目中,约翰·肯尼迪并不是一个凡人,而是一位偶像,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地球上度过了短暂而光辉的时光。而本次活动的目的之一是,在今天,我们必须记住他曾是怎样一个人——一位疼爱自己孩子的父亲、一个生活充实的朋友、一名想有所作为的高尚公仆……约翰·肯尼迪选择生活在公众舞台上,坚信我们的国家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像他亲眼目睹的那样。他选择了做领袖的生活……[博客全文]
六十年代,如果没有肯尼迪总统对于民权运动的支持,《民权法案》和《选举法案》不会那么快得到通过。这两个法案保证了黑人等少数族裔在教育、就业、选举等方面享有公平的权利,奠定了少数族裔登上美国最高政治舞台的基础。2008年,如果没有肯尼迪家族的大力支持,根基尚浅的奥巴马不可能在党内初选中战胜希拉里,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奥巴马被肯尼迪家族视为可以继承肯尼迪政治遗产的“年轻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肯尼迪家族,就没有成为美国总统的奥巴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