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 > 正文
永乐大帝朱棣的一生充满疑团。他的生母究竟是谁?他的对手建文帝究竟是生是死?他死于出征途中,今天北京十三陵的长陵里,埋葬的究竟是他的肉体,还是他的衣冠冢?他的一生功绩显赫。他的一生充满苦痛。永乐大帝究竟是个怎样的历史人物?明史学家商传(blog)今日做客“新浪网上大讲堂”,诠释这个中国历史上远迈汉唐、毁誉参半、最谜样、最传奇、最痛苦的帝王。
精彩语录:
商传:我最早写永乐这个选题是在30年前。1978年恢复高考第一届研究生,当时我考取到中国社科院的历史研究所,跟着谢国桢老师读明史,我选的课题就是永乐,从那时候开始做,做成毕业论文,又写成一本专著出版,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
主持人: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新浪博客的网上大讲堂节目,我是主持人王莹(blog)。今天非常荣幸特别请到了中国明史研究所所长,中国社科院的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员商传(blog)老师。商老师,跟我们新浪网友打声招呼。
商传:新浪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对于商老师很多网友非常熟悉,他在百家讲坛给我们讲述了永乐大帝,我们也看到商老师的新书《永乐大帝》也出版了,这个书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编写在一起的?
商传:这个书就是我在百家讲坛上的讲稿。
主持人:基本上没什么改变?
商传:对。百家讲坛上的内容是经过删节的,这个底稿是比较全的,我就是照着这本书给大家讲下来的。
主持人:商老师您讲永乐,写永乐是不是有一定的渊源在里面?
商传:是的。我最早写永乐这个选题是在30年前。1978年恢复高考第一届研究生,当时我考取到中国社科院的历史研究所,跟着谢国桢老师读明史,我选的课题就是永乐,从那时候开始做,做成毕业论文,又写成一本专著出版,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
主持人:可不可以说您研究朱棣研究30多年了?
商传:倒不能这样讲。对于一个历史课题的研究是有时段性的。我开始做的研究课题,目的是希望通过对明朝前期帝王的研究,尤其是永乐皇帝,他叫明成祖,有明一代的开国制度的完成在他那个时候。我对这个人物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明朝的典章制度。我们读史必先读制,如果你不熟悉典章制度就没办法了解这个朝代的历史。有明一代的典章制度完成在这个时候,所以我选了这个课题。
主持人:研究这个皇帝还是非常有历史意义的。我们能够更加了解明朝整个的情况。
商传:这个说起来很有意思,其实中国史学是有研究传统的,到我做永乐皇帝这个题目之前,这个人物基本上没有人做过。这么重要的人物基本上没有人写过,只有我们的前辈,吴晗先生,吴晗先生也是我老师,我听过他的课。我做过《朱元璋传》,没有人做过明代其他皇帝的传。
主持人:您研究朱棣是从研究他的出生开始,还是研究政治业绩开始的呢?
商传:刚开始,我对于朱棣这个人物的研究,是从两条线同时进行的,一条线就是研究他的生平。
主持人:您发现了一些什么?
商传:那个时候,我在读书期间,研究生读书期间就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嘉靖难前的朱棣》。之前我们也做过研究,明代的商人屯田的问题,我当时写了《明初商屯质疑》,也是为写朱棣服务的,这是当时的制度。除此之外,我还做了明代的民屯的研究,还做了关于明朝太祖实录的研究,还做了姚广孝等的研究。
主持人:目的就是为了研究朱棣?
商传:对。完善这个成果,最终写成学术专著。
主持人:这是一条线,这是他的出生。
商传:还有一个从制度角度。
主持人:就丰满了现在这部《永乐大帝》的书。
商传:这本书因为是百家讲坛,它是为大众服务的,在这本书里面涉及到的制度并不多,有些细心的观众也提出来了,商老师你讲百家讲坛的人物跟别人讲不太一样,您总是在里面讲到一些制度,多多少少就带出来了一些关于制度的东西,可能就是我们研究史学人的毛病。
主持人:这样也好,会让大家更立体看到朱棣到底是什么样的皇帝。就像你说的写史离不开制。
商传:这个也是我们脑子里面的框框,如果我们没有把这些制度讲清楚,大家可能听不懂。就像我们现在要了解现在的一个制度的话,如果你不懂,不知道什么是科长,什么是处长,什么是厅长,什么是省长,你不知道的话就不好做。所以一定要把这些制度理清了,一说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听他的,大家就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