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本顶级学刊,9个有趣事实
编译/李华芳
就不废话了,说的是《美国经济评论》(AER)、《计量经济学杂志》(ECA)、《政治经济学杂志》(JPE)、《经济学季刊》(QJE)和《经济研究评论》(RES)的发文情况。
1,投稿量翻番。1990—2011年,五大杂志的总投稿量,从大约2800篇增加到5800篇。QJE和RES增长最快。但2011年JPE的投稿量几乎与1987—1989年的情况相当。
2,采用率低。目前的采稿率仅相当于1970年代初的1/3。1970年代末,五大每年共发表论文约400篇,到2010—2012年,大约只发表300篇。(对争取tenure的人来说真是个悲剧)
3,AER发文量占比上升。因为只有AER每年出版增刊,但这也没办法,以前论文很少超过20页,现在很少低于30页,放不下。AER刊发的论文数量在五大期刊发文总量中的占比,由1970年的25%上升到目前的40%。好处是,现在AER比过去的影响更大了。(都赶紧出增刊和子刊吧,如果不能电子化出版的话)
4,文章变长。1970年代初刊发的一篇文章大约排16页,2011—2012年增加到
谈谈剽窃
李华芳
1小书大思想
CC帮我从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图书馆里借出了这本小书,因为我把沈明老师的中译本落在上海了。读完这本小书,涌上心头的却是觉着波斯纳有一个大想法。“小书大思想”,就用这来概括我对这本书的印象吧。
2今时不同往日
本书有几个重要的“实质性”的观点,不同于争论“抄袭多少”与“思想深刻”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波斯纳的落脚点是“抄袭形成的实质损失和侵害”是什么?这个标准,在不同的时期显然是不同的。
比如说我们重来不去指责《诗经》里的抄袭,我们也从来不苛求《圣经·雅歌》中的抄袭,因为在早期,这些按照现代标准看起来的抄袭,并不构成实质性的侵
韩寒:中国为什么不是文化大国
第二次来到厦门,然后这里的空气很好,难怪大家都喜欢散步啊。
刚才我听邓老师说了一些关于爱国主义的一些问题,我想到了两句话,我是之前看到的,是别人这么说的:第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