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位喜欢思考的学生问我:“老师,您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难?”我想了想对他说:“我个人觉得两件事最难,第一件事是管理自己,第二件事是改变国家。”我记得当他听我这么说之后,一下子愣住了,呆了一下,才高兴地说:“谢谢老师,我懂了!”
分类: 高考指津 |
一、今晚睡不着,怎么办?
标签:
杂谈 |
分类: 对话名家 |
所谓涉世渐深,可能就是一个人越来越被“事”彻底占领的过程。一个人受教育最核心的意义之一,恐怕就是不希望他将来心里只能容得下“事”,而逐渐背弃了“书”,直到心里觉得“书”太傻,再也放不进去任何一本“书”为止。心中有“书”的人不会彻底屈从于现实,他还有自己的灵魂生活,还有远方,他还在不断地修复着因久溺人事而产生的“坏区”。“书”是对“事”最关键的一场救赎。倘有人问我,一个心里有“书”和一个满脑子都充满了“事”的人最大的区别会是什么,我会回答:一个人心中有“书”,至此他的心中便有了一座晶亮沸腾的星空。他的生命无论是对工作还是对生活,都有了更丰富的空间与弹性。
分类: 名篇醉读 |
分类: 名篇醉读 |
分类: 高考指津 |
分类: 凌云健笔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路遥先生去世后再播《平凡的世界》的时候,加上了这样的一段导语:路遥先生离开我们已经9年了,可是在他的这部百万字的作品中,我们重新感受到了他的生命。听到这里,我的泪水夺眶而出。在一节节课,我们教师的生命在哪里?课堂是不是我们的作品?如若我们的教师没有意识到“生命”这件事情,我们的课便有可能会永远蛰伏。
课,首先应该是教师生命里开出的花。上课,犹如一个作家的作品一般,仅仅是一种技能技巧的体现吗?在语文课里,教师仅仅是依靠教学技能技巧在教学生吗?他同时是不是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更是在教自己呢?课,是我们心湖里的云影与波光,是我们生命里最晶亮的部分,是我们自身的生命与课程内容的深入结合与相得益彰。
阅读与写作是语
分类: 凌云健笔 |
分类: 教育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