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雷雳
雷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1,295
  • 关注人气: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杂谈

分类: 心理学进展趣编

难道商业电子游戏对心理健康也有益处?

丁慧敏、雷雳

 

商业电子游戏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娱乐方式,但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一直备受争议。最近的研究表明,商业电子游戏可能是心理健康干预的一种有效替代方案。研究者Boldi等(2022)通过梳理相关领域的研究,对商业电子游戏如何在不同精神障碍人群中用于心理健康干预进行了系统的文献综述。研究发现,商业电子游戏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精神障碍,包括神经发育障碍、情绪障碍、神经认知障碍和创伤后应激

孩子在校车上安全吗?

温迪•帕特里克/文
李梓怡、雷雳译

当父母在校车站目送孩子离家上学,他们相信学区会保障孩子们接下来的旅程。乘坐校车被认为是孩子们一日生活中的亲社会行为,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美好的体验。确保学生在校车上的安全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首要任务。但校车安全涉及到辨别校车上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识别可能存在的异常行为以及如何防止并约束不当行为。

一、无人监管何以安全?
乔舒亚•亨德里克斯等人曾就校车上的行为问题的感知影响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全国样本,他们发现校车上常见的问题包含违反基本规则,例如随意调换座位、说脏话和欺凌。在这项研究中他们确定了导致校车上的不良行为的因素,其中包括家庭问题延伸至校车的上的行为问题,这可能会增加被限制在狭小空间之中的学生间的负面互动的可能性,因为他们难以在空间上避开对方。他们还
标签:

杂谈

分类: 心理学进展趣编
三种放下“救世主情结”的方法
马克•特拉弗斯/文
俞嘉莉、高婷、夏定西、阿依巴拉、李嘉悦、罗昱瑾、刘杨、上官筱然、柳丁心、潘晨曦、彭思雨、张君楠、崔玉坤、杨盛元、贾瑞琦、李雨思、柴睿涵、李可云、胡湘文、卢传昊、刘卓宇、林铭汝、徐黎茹、杨思莹、田皓允、豆佳丽、杨晓、张馨予、刘遨艺、虞冠晴、黄惠婷、徐宇轩、马静茹、邱实、吕淑敏、张思霄、刘爽、邓诗恒、张琦惠、伍思丹、米娜、梁家绪、殷嘉煊、张家喻、饶腾、陈沫、马金戈、王潇潇、雷雳译

许多人因为困扰于自己无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而来接受治疗。他们也许会说:
• “为什么我总是被生活中遇到众多麻烦的人吸引?”
• “我尽一切可能去帮助别人,但他/她依旧没有任何改变。”
如果你的状态和上面任意一个问题的表述相似,那么你很有可能有“救世主情结”。乍一看,这种行为可能表明你乐于助人。但是,当我们仔细分析后,这种救世主情结在心理上可能是不健康的,因为它可能是给你提供了一个逃避自己的问题的出口。乐于助人是一种有价值的、亲社会的品质,但是它和救世主情结还是有差别的。救世
标签:

杂谈

分类: 心理学进展趣编
社交媒体是把双刃剑:既治愈,也致郁

克里斯托弗·赫夫纳
吴星宇、王静、胡湘文、夏定西、阿依巴拉、李子睿、张天钰、俞嘉莉、李想、黄安颜、林铭汝、李雨思、柴睿涵、贺雨潇、单文彦、张琦惠、李云璇、曾诗雅、张君楠、邱实、罗昱瑾、杨晓、张馨予、伍思丹、米玛扎西、陈锦涛、刘子祺、雷雳译

   社交媒体似乎既能“治愈”,也能“致郁”。 Brailovskaia和Margraf(2016)的研究对比了大量脸书用户和非脸书用户的一系列心理健康指标。他们发现,大部分脸书用户比非脸书用户更“自恋”、更外向,且拥有更强的自尊心。
   Bekalu等人在2019年的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的使用与良好的健康状况相关。只不过有意思的是,那些称自己对社交媒体产生了情感联结的被试获得了比其他人
标签:

杂谈

分类: 心理学进展趣编

人生目的的转变会带来什么?

 

目的转变:从自私到利他

斯蒂夫·泰勒/

魏新益、雷雳译

 

目的感意味着有一个或多个重要的、首要的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提供动力、方向和意义感。当我们“有目的”时,生活变得不再复杂和充满压力。

标签:

杂谈

分类: 心理学进展趣编

你是否认为自己在数字世界如鱼得水?

怎么评估数字自我效能感?

高婷、雷雳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系统可以帮助人们完成越来越复杂的任务,这就要求人们能够与高度自动化的数字系统进行互动。因此,为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并抓住新的机会,21世纪的个体需要数字能力,而数字自我效能感则是数字能力的

标签:

杂谈

分类: 心理学进展趣编

社交媒体如何影响青少年女孩的身体映像

丁慧敏、雷雳

 

现如今,对于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青少年生活中几乎是无人不用。在2018年时,95%的美国青少年报告称可以使用智能手机,而且智能手机的所有者几乎不分性别、种族和社会经济背景。青少年通过智能手机参与的最常见的活动之一是社交媒体的使用,根据一所机构调查,70%的美国青少年报告每天会多次使用社交

为什么不要过度规划你的生涯道路?

马克·特拉弗斯/

高婷、雷雳译

 

职业发展的传统观点往往认为,拥有一成不变的职业地图是值得称赞的。然而,新的研究表明,这对于当今的职场人士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标签:

教育

分类: 心理学进展趣编

数字能力成了今天高等教育中的必备能力吗?

田达廷、雷雳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经历了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最终进入今天的知识时代,知识的获取、生产、加工和利用在促进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作用

 

互联网可能损害浪漫关系的三种方式

马克·特拉弗斯/

丁慧敏、雷雳译

关键点

   技术在很多方面拉近了人们的距离,但在浪漫关系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