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沟通版权输出 |
分类: 图书出版 |
姜汉忠/撰文
有一种情景成年人都很熟悉,那就是小孩生病之后吃药、打针很费劲,可是并不能因为费劲,就不吃药,不打针。于是乎相关医药和医疗单位在药品生产和注射技巧下功夫,以便减少孩子吃药、打针引起的不适乃至痛感。药片最外一层包上糖衣,舌头接触的一刹那没了苦涩感觉;打针时利用语言、表情交流,分散孩子注意力,加上注射动作轻巧,有时候孩子还没产生什么感觉,针就打完了。
其实不光是孩子,成年人当中也有不少人惧怕吃药打针——这种惧怕是不是来自孩提时代,未经个案调查,不得而知。不过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成年人服用的药物也包有糖衣,目的很清楚,那就是方便患者服用。我去医院体检,医生给我抽血,一边抽血一边说话,没一会儿,活儿就干完了,什么感觉都没有。抽血与打针,一个往外抽,一个往里推,方向虽不一样,可都需要刺破皮肤,正常情况下都会产生痛感,没有异样感觉,说明操作者水平很高。注射疫苗也是如此。有一年我去某个国家探亲,探亲期间为防患上流感,在探亲地注射流感疫苗,因为停留长达半年多,赶上两个流感季节,就接种了两次疫苗。我的印象中,接种疫苗
分类: 版权贸易 |
《青铜葵花》英国和美国英文版大事记
·
标签:
古代故事出版启发道理 |
分类: 图书出版 |
现在的孩子知识、技能学得足够多,道理懂得少。道理懂得少,关键时刻就会掉链子,犯糊涂,畏缩不前,甚至蒙受巨大损失。怎么才能使孩子从小懂得更多道理?我以为读听故事是个好方式,好途径。为此,我从古籍中挖掘素材,运用文学手法创作了五十二个故事。这些故事适合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阅读、收听,读过或者听过这些故事的同学反响很好。一年有五十二周,正好每周读或者听一个故事,只要稍加用心便可从故事中得到对自己有益的启发。得到启发之后消化在行动上,孩子顿时会长大很多,成熟很多,坚强很多,聪明很多。这本书名叫《讲给小学生的古代故事》,文字已经全部完成,大概有二十万字,既可做成纸本书,也可录制成音频,纸本音频各有市场。现正等待与我抱有相同理念和想法的出版人合作。您如果有兴趣,可以告诉我,我将为您提供相关详细资料,供您审读决策。
标签:
编辑出版 |
分类: 图书出版 |
撰文/姜汉忠
编辑是一项心智与经验相结合的工作,内中有相当多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想将编辑工作做好,需要很多方面一起发力,其中与书有关的因素一定要得到充分调动。在我看来,与书有关的因素简单地讲就是“五书”,即买书、读书、评书、卖书、写书。
第一是买书。买书,顾名思义就是去书店买书。爱读书的人都愿意逛书店,每次从书店返回,都要买回几本可心的书。据我观察与我自身的体会,喜欢逛书店,尤其是经常买书的人对书怀有特殊感情。可以这样说,每到一地,如果当地有书店,务必要去逛一逛。本人就是这样,不论是在国内出差,还是去国外参加书展或者探亲,当地只要有书店,我一定去看看。如果有心仪或者需要的书,
标签:
习惯观念篱笆 |
分类: 人生启迪 |
撰文/姜汉忠
如今,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什么“某某干什么了”“某某怎么那么想不开”“某某为什么那么小心眼儿呀”等等。如果把这样的消息告诉这些人的父母或者近亲,他们十之八九不相信是真的:“不会呀,这孩子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别说干坏事,就是说错话都脸红呀”“不可能,这个人我们了解,不可能做出这等事”“这个人心挺宽的呀”。
为什么会出现与事实完全相反的反馈呢?这个人怎么会跟以前判若两人?难道是这个人变了?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先弄清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的一切表现都是其某种稳定的倾向性导致的,这个稳定的倾向性,我称之为价值观与人生观。价值观与人生观虽然涉及人一生,可是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却多有不同。
有的家庭或者环境重视孩子的引导与教育,像我们熟悉的一些历史名人,他们的家庭直到孩子长大依然不放松引导与教育,只要发现做得不妥之处,立刻批评。可是也有
标签:
孟子命等待 |
分类: 人生启迪 |
撰文/姜汉忠
从古至今,有一个字在中国人心中扎得很深,那就是“命”字。不论是民间流行的俗话,还是学者推崇的理论,都少不了这个字。什么“人的命,天注定”“大财靠命,小财靠挣”。若是说学者,那谈论的就更多了。别人不提,只提孔孟两位圣人。孔子就说:“死生有命”“五十而知天命”“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孟子论“命”似乎要比孔子多,单就《孟子》与《论语》两书而言,前者对“命”的讨论、阐述次数比后者多。
标签:
大体小体前景选择 |
分类: 人生启迪 |
撰文/姜汉忠
标签:
分类自我世界 |
分类: 杂文时评 |
撰文/姜汉忠
人一生下来,就开始学习。最初是跟着父母学习,父母对孩子提供的身教是孩子的自然经历,除非孩子生下之后托人代管。待等年龄渐长,懂事渐多,请老师给予系统言教则成为这世界上多数孩子的不二选择。这时有个说法会来到一个人的面前,那就是学问。何谓学问?古人云:“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学”“问”二字都在其中。学,通过积累而进;问,则以辨别是非而成。正因如此,“子入太庙,每事问”,但凡不懂,一定不耻下问,这不仅是一种辨明是非的态
标签:
孟子礼物规律 |
分类: 杂文时评 |
撰文/姜汉忠
标签:
孟子性善求舍 |
分类: 人生启迪 |
撰文/姜汉忠
最近借助工具阅读《孟子》一书,尽管尚未读完,收获早已超过预期,标志之一是就《孟子》中的一些论点撰写了八篇文章。不过,对我而言,到此为止最值回味的莫过于孟子对“性善”的论断,因为由此产生的启发远远超过“性善”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