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音乐工作者胡伟立
音乐工作者胡伟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5,185
  • 关注人气:8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2021-08-07 04:15)
标签:

杂谈

1977年,学校的名称回归到原来的【北京电影学院】,随着整体形势渐渐宽松,试探着一点点地去触碰以往不敢踏入的禁区,那些观摩参考片的范围也扩大了,一票难求的状态,让大家看到了国内外电影的差距,打开禁锢后思想活跃了,我们兴高采烈讨论、争辩、畅想着对未来的展望。

(1974年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全体老师)

学校资料室的周传基老师,因为戴着右派的帽子一直被打压,但是他的英文特别棒,在翻译那些外文的电影理论文章时,他的经历对电影有深刻的认识,刻苦钻研和思考后的悟性,常常把那些最新的动态和他的感悟传递给了大家,我们聚集在一起成了一股新生的力量。资料室有很多日文杂志书籍,周老师问我能不能帮帮忙,我说试试看吧,我在中央音乐学院工作的爱人是旅日华侨,日语是她的第一语言,我把待翻译的资料拿回家,在我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

今天是母亲110岁冥诞,发此文纪念她!

父亲调任交通部特派员,负责将器材设备撤退到内地忙得不亦乐乎顾不上家,母亲就带着姐姐和我还有一个女佣上路。

逃难!这两个字我从小就知道是什么意思。背井离乡,行色匆匆,人心惶惶,行走、坐车、趁船……,我们母子舟车劳顿地从上海经武汉过长沙,小脑袋瓜里有路上零碎片段的记忆:火车闷罐子车箱里,空气污浊,光线昏暗,躺在人挤人的地铺上;马车在雨中放下了门帘,黑暗中听着淅淅的雨声,母亲安排指挥着一切,在摇晃颠波中紧紧的搂着我们;摇橹的木船支嘎地滑进着,迷迷糊糊地睡在有股桐油味的船舱里,耳边响着潺潺水声的律动和母亲的歌声;妈妈捡了只被人遗弃的小猫,用眼药水的小瓶喂它奶粉调开的牛奶和米汤,成为我们沉闷旅途上开心的调剂。

到了桂林,家就安排在郊区将军桥铜鼓山的交通部宿舍,山岗上住了两家,除了我们,另一家是招商局局长徐学禹(辛亥革命先烈徐锡麟的侄子)的家,父亲成天忙于工作不着家,家里就靠母亲安顿了下来。

 

(2021-05-09 20:27)
分类: 随笔

母亲杨丽君,浙江宁波人,宣统三年四月18日(公元1911年五月16日)出生于山东济南,今年是母亲的110诞辰,特写此文纪念生我养我爱我成就我的母亲!

file:///var/mobile/Containers/Data/Application/9936C900-F32A-4242-A809-A14B702889DB/Documents/com.sina.blog/uploadImages/data/e7056b519236651ac4759f5f5ab23ef6.jpg

(母亲杨丽君)

从上海圣约翰书院毕业时任工部侍郎的外公杨才清(字存美)正在主持济南泺口黄河大桥的工程,我外婆袁蓉贞毕业于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她的父亲袁长坤(字静生)是和詹天佑一起的留美幼童,任全国电信总局局长,外婆是他的长女。我母亲是外公外婆的第一个孩子。

(2021-04-05 10:23)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

1973年我从军粮城五七干校回到北京,在休整期间把在干校所思考的一些问题好好的捋了一下,对于自己的生存现状不满和对前途展望的预判萌出了彻底改变动一动的想法。当明确的向工作单位中国音乐学院表明自己的意愿后,马上就有几个单位发出了对我的邀请,有样板团【红灯记】请我担任乐队演奏员、北京舞蹈学院请我担任乐队指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去位于北郊沙河附近朱辛庄的中央五七艺术大学电影学院录音系当音乐老师。一个人的一生中总会有几次决定自己命运的重大选择,现在回首去看,这绝对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我自己平时对一切有兴趣的事物都会投入极大的精力去钻研,在这样广泛跨界兴趣学习的接触面下,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其中更是痴迷音乐热爱电影,为了音乐荒废学业而留级,为看电影翘课逃学而被责打,即使这样也没有丝毫减弱我的执着,更是从喜爱转而探索再孜孜不倦坚持地去追求。父母在19471948年环游世界回国后带回来的诸多东西中的意大利手风琴、落地的电唱机收音机、徕卡照相机、柯达8mm摄影机、西屋的钢丝录音机……1

(2021-03-29 04:00)

    19701973年,中国音乐学院师生下放到天津军粮城五七干校劳动三年。我因多年的腰疾,负重和弯腰的活儿都干不了,最后被分配去养鸡养鸭,说是个轻活儿,可是就我一个人,几百只鸡几百只鸭,每天要剁几大筐的野菜,喂食、清扫、消毒、防疫、治病、捡蛋……晚上睡在臭气熏天的鸡鸭舍里,还要防备黄鼠狼、老鼠对小鸡的祸害,基本上就这样24个小时的连轴转的挺下来,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好,除了大的批判会我就在鸡鸭房忙活,夜深人静时还可以看看书,拿张纸画上五线谱写写东西,不少作品就是这么写出来的。

     每年开春的鸡苗都是从外面买回来的,由于数量大所费不菲,我就提议不如整个孵蛋箱自己孵,领导怀疑我这个搞音乐的人行不行,我给他们算了算,做箱子木料自己连队里就有,所费的不过一些电线、绝缘材料、发热的钢丝、最贵的温控继电器也用不了几个钱,性价比还是很高的,就这样他们同意我去试一试。

 

(2020-10-09 19:23)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558187398299712?_wb_client_=1

我的数码音乐道路。胡伟立

 

去香港以前我在北京已经写了十几部电影和几百集的电视剧的音乐了,所有的音乐我都是写好了总谱以后由乐手演奏录音的,有时也会用一些电子合成器(Synthesizer)演奏或者拿它来制作一些自己想要的特殊音色,那时雅马哈的DX7刚刚出来,很新奇,玩得很开心!不过总的来说不能算和数字化有关。

1986年一月份我到了香港,那时候我已经意识到像以前那样用总谱来写音乐的方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不合适了,一定要找出一套新的制作音乐的方法来适应新环境。三个月后我在TVB找到了一份音乐总监(Music Director)的工作,那个时候MIDI技术已经趋向成熟,配乐组里面有很多这方面的设备,我如获至宝的找到所有的说明书好好的学习和研究,深入研究后我发现这些设备太复杂太繁琐了,而且在MIDI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已经滞后了,经过了市场的调查我自费去通利琴行买了鼓机(Drum machine)、合成器、调音台和一台1/4

标签:

杂谈

 

标签:

杂谈

https://mp.weixin.qq.com/s/DVMtX6OKsO-jkPG934svNQ

标签:

杂谈

 

标签:

杂谈

分类: 动态

小时候就看着家里拍的8mm默片在钢琴上乱弹,13岁那台摄影机归我所有,更是不可收拾的用唱片配乐,[偷笑]进了大学,那时候政治性的游行特别多,街头演打倒美帝的活报剧,我背个手风琴现场配乐,急才、临场发挥,出神入化!50岁后去香港入TVB,进厂的时候拿个合成器,一些地方补上两下子,画龙点睛了,这种临场发挥的方式都在和杜琪峰、李力持、周星驰……等导演的合作中延续下来,一直到最近徐克再找我帮他的「龙门飞甲」、「智取威虎山」中还这样在做!不过这些都是在幕后,可以NG,可以多次试验。这次的「盘丝洞」,足足一小时,一Take过,不能有一点点失误,手残了十几年,反应也不如以前,不早早准备练习还真不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