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
第一代:陈金松(已故,男旦,艺名乌松旦)、黄文狄(已故,艺名生仔狄)
第二代:黄宝珍(艺名阿妹丕,现年82岁,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祁玉卿(坤生,现年72岁,省级非遗传承人)
表演者
祝英台(闺门旦):俞荔香 饰
http://s11/mw690/001O35Nugy6ZvAvh8n0da&690
虽然我从没认真看过火影的剧集,但作为一部长寿的动漫,名头自然还是听过的,人物形象也见得颇多,这次去看剧场版,也正是因为久闻大名所产生的好奇。当然,我的观影环境不佳,旁边一直有个小孩在闹腾——这部剧场版和大部分日漫剧场版一样,日语原声中文字幕根本不适合低龄儿童观看——结果前半部分都没怎么看进去。当然,没看进去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没看过之前的剧集,所以对人设等各方面都缺乏必要的了解,当然入戏也就慢了。
写文之前先说一下,偶写的这些东西,既不是什么“点评”,更够不上什么“评论”,纯粹是自己看戏后做的笔记,是很主观很自我的东西,不带任何客观色彩,也不上档次登不了大雅之堂。怎么说呢,看戏的时候常常会有很多想法——别人的得失,我能从别人那里学到了什么——但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可能就让想法那么随风飘散了,于是我写了,就是一个随心随性的东西,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吧。反正我就是一个自私的家伙,只想着往爱戏的好友这边安利霍建华,往霍迷朋友那边安利戏曲,可能两边都做不好,不过我只觉得好玩……
啰啰嗦嗦扯这么多,一定是因为昨晚的戏太好笑了,全程高能,结果搞得我昨晚神经高度兴奋,一晚上没睡好,哈哈哈,能把我搞到这样的,也是没sei了。
到现在为止看了三台高甲戏,颇有种“步步高”的感觉哦。高甲戏看的不多,记忆中最喜欢的是《连升三级》和《凤冠梦》,那种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
梨园戏《节妇吟》,曾姑娘的代表作之一,本次演出的据说是按照87年初版走的,不过因为这个戏现在演出较少,因此改版是什么样的,我也不太清楚,不好对比了……这个戏和《董生与李氏》相比,梨园戏的气息不是很浓郁,无论是唱词还是形体表现,都有很多突破,特别是程式动作较传统梨园戏来说夸张奔放了许多……
http://s1/mw690/001O35Nugy6GIBHYLDO90&690
这个戏中故事的时间跨度比较大,但戏剧动作还是环环相扣的,而且每个人物都有贴合自身的戏剧动作,例如在颜氏夜奔至沈蓉房中时,二人的心理出现了适于角色本身的交替往复,一开始是颜氏主动,沈蓉疑虑;而当沈蓉决定放肆一回时,颜氏却又迟疑了——正是这样的心理变化,使二人最终未能成其好事,也才有后来的断指及种种……实际上颜氏和沈蓉本身的性格中都带有很深的矛盾性,所以二人的戏剧动作才会推进到后来所看到的结局……总的来说,这个戏的剧本是福建戏曲作品无可争议的经典之一,从舞台表
2013年,《柳永》的收官演出,感谢柳七哥哥在这一年里的陪伴,无论喜怒哀乐,总算是走完了这一年……
柳七哥哥,等你乘愿再来……
这次去南京大体是出差的,不比当年自由行惯了,所以寻迹这东西说起来也只能是抽空而为……不过,演出一般都是晚上,白天都还是自由的,总的来说在南京的时间安排比较自由……
南京的景大部分都拍过,这次只是想补些更加近似的角度而已,比如法海站在铜佛殿前的画面……
青春版《盘妻索妻》于9月8、9、10三天在芳华剧场亮相了……这个戏好看、好听,但是很难演——恰恰是因为大家对它都太熟悉了,甚至于有些戏迷都能票全本,所以哪怕是很微小的纰漏,也很容易被人看出来,好坏的评价,或许就在观众的心情上……在这个戏中,两位主演承担了95%的戏份,戏份多,演出时间长,个人的优缺点就更容易被暴露在聚光灯下,更何况,有王君安、李敏的经典版珠玉在前,客观上就给新生代传承该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的来说,虽然新生代们的表演是基于对王君安、李敏经典版的模仿,但模仿的到位程度还是比较高的,特别是身段和表情,唱腔方面依然有各种不足,还需细细打磨……三天的演出中,第一天效果最好,第三天最弱,状态不够稳定,这也是值得注意的……不过,个人觉得,对于所有人而言,能够看到这个戏由新生代在舞台上完整地传承下来了,这才是最欣慰的事情吧……
9月9日演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