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世纪搏众教育
世纪搏众教育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7
  • 关注人气:1,3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少儿

孔子

语文学习

宋体

学习方法

教育

分类: 高考教育漫谈
问题分析:

尴尬的语文教学现状

  课堂教学是我们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与老师相互沟通的重要平台。随着学生厌学情绪的高涨,原本诗意的课堂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尴尬。我们在研究时发现了理科平行班学生的语文学习观:

现状一 语文课=休闲课。

  日常语文教学由于课时相对充足,而高考考书本知识又少,学生感到这时间无法打发,于是上语文课 时,学生看课外书籍、睡觉、讲小话、听音乐、吃东西、玩文曲星等现象就逐渐成了气候。在理科平行班语文课上,真正在跟老师学习语文的只有三分之一多一点, 而对近三分之二的学生来说,语文课就是自由的天堂,语文课就是他们休闲的课堂。由于这种不健康的学习观,课堂上学生不再积极起来回答问题,甚至有些学生对 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课堂气氛很不活跃,师生关系也很僵。

现状二 师生关系僵化

  课堂教学原本是师生双向互动的和谐过程,师生之间应该是互尊、互信、互学的。而我们学生由于厌 学语文,在课堂上,师生天各一方,老师独吟高楼,学生各唱各调。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感,老师稍有批评,学生便产生抵触情绪。于是师生关系就会由抵触到 冷战到对抗,师生关系就异常僵化。当然这类状况只是极少数,大多数同学虽厌学,但对老师的不满却没有直接表现出来。

现状三 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走进了一个误区

  理科平行班学生虽然厌学语文课,但我们大都喜欢阅读。由于各人兴趣爱好不同,所以阅读的目的和 方法也不同。或应付考试,或追求语言的华美,但我们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阅读的都是时尚文化或休闲系列的,如《读者》《青年文摘》《知音》等,其中娱乐性 杂志、武侠言情小说、武侠奇幻系列、卡通系列倍受中学生青睐。而学生读经典名著的很少,我们调查发现,我们班学生把四大名著看完的还没有十个人,而可怜的 是有五分之一的学生竟连一本名著都没读过。大家都知道阅读是要讲究方法的,而实际上,我们忽视了阅读的方法和效果。我们许多学生阅读时大多是走马观花,不 求甚解,有时对书上的广告研究半天。在阅览室上阅读时,学生大多对与语文学习无关的杂志(如《电脑爱好者》《音乐》《电影画报》和军事类等)感兴趣,很少 有学生去阅读语文方面的杂志的。阅读没有精读意识,没有摘抄积累的习惯,阅读效率十分低下。

现状四 课内外练习处理问题多多

  虽说语文科练习不多,但学生对练习处理权当任务对待。课堂练习由于上课没听讲,做练习时就照课 本抄;课外练习待老师要检查时,便把学习认真学生的练习拿来抄袭一通;更有甚者,在平时语文检测时,少数学生自己不认真去做,到外班寻找答案,制造虚假成 绩忽悠老师和自己。连两周一次的课堂作文,一周一次的课外练笔不能按时完成,拖拖沓沓的,且一部分学生完全是抄袭的。这样对待课内外练习,学习成绩可想而 知。

令人震惊的厌学之源

  为了改变目前这种语文学习现状,提高理科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我们小组对全班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并对部分有严重厌学情绪的学生进行了暗访,从中我们发现了理科班学生语文厌学的根源。

原因一 学习兴趣不浓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调查中我 们发现:有的学生对语文学习持无所谓态度,普遍认为语文学不学,考试总能及格的。作为理科生,如山的数理化作业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于是他们便把放松的机 会寄寓在语文课上。他们希望能在活跃的语文课堂上解开绷紧的弦,而事与愿违,语文课堂同样不自由,也同样枯燥、郁闷。在希望破灭之后,理科生对语文学习的 激情有减无增,厌学情绪自然就产生了。

原因二 学业负担过重

  虽然,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经常强调要加强语数外“大三科”的学习,并采取了一些强化训练措 施。学生也希望在“大三科”学习上有很大的进步,但理化生“小三科”的作业堆满了课桌,成套成套的练习题让我们没有喘气的机会,为了完成任务,我们不得不 牺牲文字科目的时间来完成永远做不完的理化生练习。在年级开展的各科课外时间分配的调查中,我们班每周课外学习语文时间不足两小时,在六科中排倒数第一。 语文课外学习时空没了,语文阅读的时间没了,于是学生只好把课外阅读移到课内了,语文学习也大打折口。

原因三 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

  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往往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理科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缺乏 明确的学习目的,也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时很盲目也很被动。对老师平时总结的学习规律和方法缺乏深层的研究,缺乏总结。他们以为语文学习靠的是灵气和 运气,靠的是临场发挥,同时学生认为语文学习短时间内不能见效,与其在语文上大量投入,不如多做几个数理化题目。语文学习缺乏必要的知识积累,渐渐地语文 课就成了“旁听生”,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原因四 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水平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其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文课学习的兴趣。如果 老师在课堂上完全不顾学生,一味“满堂灌”或“照本宣科”,或老师上课缺乏幽默感,没有一种激情,那就会让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枯燥乏味感,就会无心去接受 老师传达的信息,久而久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学生思想就会远离课堂,身在曹营心在汉。自然而然地就会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解决方案:

  语文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照亮我们的心灵,语文更像一座风景独特的百花园,可以陶冶你的情操,只 有你愿意游玩其中,才能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语文作为我们学习的三大主课之一,它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同时其知识点十分零碎,是一门长 效性学科。正因为如此,中学生学语文的热情、兴趣都不高,语文学习现状令人担忧。其中理科平行班学生对语文科厌学的情绪似恶性肿瘤一样迅速扩大蔓延,将本 来人文性很强又和谐的学习气氛破坏、吞噬。因此,我们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理科平行班学生和老师展开了调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科学有效的训练对策

  针对上述种种现状和原因,我们就如何解决这些难题进行了尝试和探索。研究中,我们采访了许多语文学习的精英,也咨询了语文老师,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提出了以下训练对策供教与学参考:

对策一 端正学习态度 培养学习兴趣

  古人说:要洁其流,必先究其源。态度决定一切,那么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先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作为理科生,我们需要注重逻辑思维的训练,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语文素养的提升。可以这样说,语文是一把双刃剑,她既可以提高你的文化素养,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一门工具。

  一方面,我们要克服语文学习的惧怕心理,通过多种渠道来培养对语文学习兴趣。语文首先是一门语 言,掌握语言最基础的就是多读,多读就能培养你的语感,多读就能积累词汇,多读就能拓展知识面。更为重要的是,多读还能培养我们的语文学习兴趣,为我们枯 燥的学习创造一个温馨浪漫的氛围。因此,我们学习语文,要主动走进历史典籍、名家经典、时政美文,要主动走进语文课堂,走进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另一方 面,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语文活动来培养学生兴趣,来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如成语接龙、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等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在养成观察 生活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我们就会在生活中去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并爱上语文。

对策二 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双反”意识

  所谓“双反”即在学习过程中要对知识进行反馈,对自己学习行为进行反思。孔子很早就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见解对我们今天如何学习仍有指导性和启发性。

  在平时学习中,我们要养成勤于反馈的学习品质。对老师讲过的知识点我们要及时反馈并加以消化, 绝不能让它过夜;对于学过的知识我们要定时地进行复习,温故而知新,常常反馈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点的有效把握和牢固掌握。至于反思,作为学生主要是对我们自 己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刻分析和总结。韩愈曾提出“行成于思毁于随”的治学主张。我们只有勤学善思,学思有机结合,才能学是扎实, 才能学得灵活,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相反,我们缺乏对自我主体的认识,学习被动,被动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语文学科人文性很强,语文就象一粒种 子,只有把它种在思考的土壤中,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才会硕果累累。

对策三 学会“走出走,请进来”

  古人云,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一个人的思维和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走出 去,请进来,充分利用周边的人力资源。同学之间要学会相互交流,在知识、方法和情感上交流,取长补短,学习借鉴。我们要克服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自负心理和 保守心理,我们要有勇气把自己好的学习方法、经验展现出来与其他同学共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互帮互学互促中提高学习成绩,达到双赢的目的。

  同学之间相互学习不可少,师生之间加强交流沟通弥足珍贵。老师作为全班的指引者和管理者,他不 可能注意到每一个学生,这就要求学生主动出击去求知问术。我们没弄懂的知识,你可以去问同学也可去问老师。走出去,与老师沟通交流,你也可以在融洽的师生 关系中发掘语文学习的潜力,培养语文学习的激情。

对策四 开展讨论 寻求良方

  学习方法是多样性的,光从老师那里获得毕竟是片面的,其实每个同学的学习方法都有其成功之处或 借鉴。因此,语文科代表和班委会成员可就学法抽班团活动时间或自习时间展开广泛地讨论,请本班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作经验报告,或请语文老师作学法指导。学 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第一要素。只有找到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才显得轻松愉快。就拿语文的阅读和积累来说吧,著名学者闻一多说“读书求不懂”。如果说 “求懂”是读书的目的,那么“求不懂”则应是读书的过程。因为只有带着一个个不懂的问题先求不懂,即经过一个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的过程,才能达到释疑 解难之目的。这个问题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曾把它描述为:“读书,始读,未知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可见,读书就 是一个从无疑到有疑,然后释疑到无疑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可理解为“于不疑多有疑”,尔后释疑,最后到“都无所疑”。所以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 塑造我们的精神和灵魂。

  我们常常以为语文考试靠的是自己的临场发挥,靠灵感和运气,从而忽视了语文知识的积累。高考语 文知识点十分零碎,又浩如烟海。怎么去学呢?就拿字词来说吧,平时不点点滴滴地积攒,光靠高三总复习时的集中“恶补”,这恐怕很难应付考试的。正所谓“不 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那么,在平时学习时我们要准备两个本子,一个用来记录字、词、成语等知识点,一个用来摘抄阅读过程中遇到的 富有文采的语句,这样空闲时可以拿出来记一记,翻一翻。另外,我们不仅要学习借鉴别人的东西,还要学会创新。平时的周记、作文或日记都应该用心来写,这样 既可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也能够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正己身。在学习方法上,我们要学会交流沟通,广泛讨论,在互相借鉴的基础上共同提高。

搏众教育首席教学专家:管卫东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