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繁华,还是危机?
吴钩
一部小说成就一门学问的,似乎惟有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为“红学”。一幅画卷成就一门学问的,似乎惟有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为“清明上河学”。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自问世以来,不但催生了无数仿作、摹品、衍生品,而且吸引了诸多宋史学者、美术史学者一次又一次的解读,对于研究中国社会史、生活史、民俗史、服装史、建筑史、交通史、商业史、广告史、城市史、造船史的学者来说,《清明上河图》也是一座不容错过、不可多得的史料富矿(《清明上河图》摹本极多,这里所说的《清明上河图》指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张择端正本)。
正如《周易》所言,“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西方也有谚曰:“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研究者对于《清明上河图》的解读也是大异其趣的,著有《同舟共济:<清明上河图>与北宋社会的冲突妥协》的曹星原女士认为,“《清明上河图》有可能是神宗授意下对《流民图》不指明的回应。作品不动声色地表现了东京的百姓在清明时节的富足祥和之情,而非潦倒贫困之窘境。也或者《清
标签:
杂谈 |
北宋阿云案中,司马光与王安石在争论什么?
吴钩
http://ww3/large/636f644dgw1fablvvilgmj20
(节选自最新一期《随笔》杂志。完整文章请读该期《随笔》)
司马光与王安石调阅了阿云案的全部卷宗,尽管二人都承认阿云并非“恶逆”,也承认阿云的自首情节,但基于对法条与法意的不同理解,他们对于阿云案的裁决却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司马光认为,本案中,“阿云嫌夫丑陋,亲执腰刀,就田野中,因其睡寐,斫近十刀,断其一指,初不陈首,直至官司执录将行拷捶,势不获已,方可招承。情理如此,有何可悯?”即使承认阿云的自首情节,她也不适用“减罪二等”之法,因为大宋律法说得很清楚,“其于人损伤,不在自首之例。”阿云已致韦阿大损伤,无疑已被排除在“自首减刑”的适用范围之外。
王安石则认为,大宋刑统“自首条”加有注文:“犯杀伤而自首者,得免所因之罪,仍从故杀伤。”又议曰:“假有因盗故杀伤人,或过失杀伤财主而自首者,盗罪得免,故杀伤罪仍科。”据此法条,犯盗杀
宋朝: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袁腾飞
(本文系袁腾飞先生惠赐吴钩新书《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的序)
吴钩老师的新书《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问世了,嘱托我为他的大作写序。接到这个任务,我不胜惶恐!我并非历史学家,只是一个普通教书匠而已,讲历史故事是我的强项,学术研究就是短板了。只不过因为在百家讲坛讲了《两宋风云》,从此与宋史结缘。但我的讲授,还是侧重传统的政治制度、民族关系、军事外交,对于经济民生,我也是门外汉。读了吴钩老师的大作,我也增长了不少知识。
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说过:“尚气节而羞势利,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永远之瑰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我们知道,北宋时期有一个“以天下为己任”“先忧后乐”的范仲淹,还有一个立天人境界的张载。二人的志业抱负浸透着对国家、对黎民百姓、对天下的强烈使命感和理想主义,体现了“士”的刚毅的“承当”精神和博大胸怀。特别是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仅
标签:
杂谈 |
两个故事:宋仁宗与英王詹姆斯一世
吴钩
宋代的仁宗皇帝赵祯是我最为钦佩的一位君主。讲个他的故事:
话说 有一回, 仁宗皇帝想过一把大法官的瘾,“时近臣有罪,多不下吏劾实,不付有司议法”,仁宗自己当法官,直接给这些近臣判罪。这里的“近臣”,当为皇帝身边的内侍、私臣,属于皇室家奴,仁宗以家法私自处置他们,理论上也无大不妥。
但谏官王贽还是站出来抗议:“情有轻重,理分故失,而一切出于圣断,前后差异,有伤政体,刑法之官安所用哉?”王贽显然认为,司法是一门专业的技艺,“情有轻重,理分故失”,这里面的细微处,君主未必通晓,假如“一切出于圣断”,便难免会因为不专业而出现“前后差异”的裁决,闹出“有伤政体”的笑话。况且,君主当了法官,又叫专业的司法官往哪里摆?因此,王贽提出,“请自今悉付有司正以法”。
宋仁宗不敢逞强,“许之”。
http://ww2/large/636f644dgw1f6x0xgrntxj20
这段历史记载,让我忍不住联想到17世纪初英国大法官柯克与国王詹姆斯一
标签:
杂谈 |
宋朝东京的早晨
吴钩
如果你生活在北宋东京,清晨,你会在响亮的报晓声中醒来。报晓的通常是城市寺院的僧人,北宋的开封,“每日交五更,诸寺院行者打铁牌子或木鱼,循门报晓,亦各分地方,日间求化(化缘)。诸趋朝入市之人,闻此而起”。南宋的杭州也一样,“每日交四更,诸山寺观已鸣钟,庵舍行者、头陀打铁板儿或木鱼儿,沿街报晓,各分地方”。听到清脆的铁板儿声响,你便知道天快亮了,可以起床洗漱了。
这些报晓的僧人,在报晓的同时还兼报天气:“若晴则曰‘天色晴明’,或报‘大参’,或报‘四参’,或报‘常朝’,或言‘后殿坐’;阴则曰‘天色阴’,晦雨则言‘雨’”。这样,你躺在客店的被窝里,不用起床开窗,便可以知道外面的天气如何。
这样的报晓,有点像现代社会的天气预报服务。古代科技不发达,无法准确预测天气,不然的话,出现名副其实的天气预报服务也是毫不奇怪的。事实上,南宋杭州的市民生活已经有点儿离不开报晓僧人的“天气早报”了,为什么呢?“盖报令诸百官听公、上番虞侯、上名衙兵等人及诸司上蕃人知之,赶趁往诸处服役耳”。当值的公务员需要知道天气如何,好早做准备;一般市民也
标签:
杂谈 |
走进宋朝的历史现场与细节
张海龙
关于宋朝,我们的刻板印象大多来自教科书上“积贫积弱”的论定,抑或影视剧中江湖丛林的艺术渲染。那么,真实的宋朝到底是怎么样的?宋史业余研究者吴钩强调,“首先我们需要将各种抽象的、大词式的结论放在一边,将主流史观与文艺作品塑造出来的宋朝形象放在一边,回到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回到宋代的历史现场,回到宋朝的细节中来,像一个宋朝人一样去观察他们身处的世界。这样,我们立即就会发现一个与成见并不一样的宋朝。”
在这一历史视角和态度中,吴钩不厌其烦地书写宋朝,因而被调侃成“宋粉”甚至“宋吹”。对此,吴钩辩解道,自己其实只是“文明粉”——不是粉宋朝这个王朝,而是粉宋王朝表现出来的文明成就。他的新著《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就是对宋朝文明成就的一次全方位展示。
关于有宋一代所表现出来的近代性因素,不少国内外学者多有述及。比如,法国汉学家埃狄纳·巴拉兹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现代的拂晓时辰”也是他的一个历史论断。显然,吴钩是认同这一结论的,这也是本书叙事的基调。关于“现代的拂晓
标签:
杂谈 |
http://ww1/large/636f644dgw1ezgcnegoiaj20
许多人都知道《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迟早会修订。在日历终于快要翻完的2015年12月21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