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莫非
莫非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7,800
  • 关注人气:8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基督教书写

基督教文学

基督徒生命

基督徒阅读

基督徒姊妹

分类: 講道文章

 面对孩子的问题,不要自我责怪

         作父母的,很容易有罪恶感。尤其当孩子发展不如所想,一旦面临问题,作父母的很容易会自责。

        犹记生女儿的那一天,因为妊娠中毒症,孩子生出来只有四磅,还进了保温箱。当即想到那阵子听到别人的婴儿一生下来都是八磅,九磅,就觉得自己「没有生好」。孩子生得像个小耗子,在起跑点已经输了,产后忧鬱瞬间冒出来,开始连连自责。

         作母亲的很容易自责。

 

(2013-10-12 07:29)
标签:

基督教书写

基督教文學

基督徒作者

莫非

分类: 文字事奉
(这是一个资深编辑和名作家之间的片面故事。 张文亮是一位多产的台湾基督徒作家,曾写过《兄弟相爱憾山河》、《深入非洲三万里-李文斯顿传记》等着作。吴鲲生则是台湾校园杂志的资深编辑,多年前经由他鼓励,而有了张文亮的这支笔。)
http://www.campus.org.tw/public/kswu/wu.GIF
                       (图左:张文亮教授,右:吴鲲生)

    2012年回台,不只带领台湾点燃写作文字火种文字营,也结识了吴鲲生介绍的张文亮。

    去和他们两位见面的当天,正好是我两本书出版的日子,因为想带去送他们,于是经历我20多年写作生涯里的第一次,就是在宇宙光出版社八楼的电梯前望穿秋水,等自己出版的书从雨天塞车里被送到。当时林治平林哥也在身边陪着,心中只觉好笑,身在海外,我这作家有太多的例外,得了十多个文学奖,只有一次本人回来领奖,出了十多本书,也只有这是第一次等着书送进出版社。而且,要等送到,才知道
标签:

基督教书写

基督徒作者

文化

文字事奉

分类: 文字事奉

(这是我点燃文字火种营会,21世纪文字事奉者的呼召的一段`.盼望能在北京与文友见面交流:点燃文字火种文字营)

http://3.bp.blogspot.com/-nkUxP0IAQvM/TnnLB0Exk-I/AAAAAAAAATE/pBZ2d3wWU_A/s1600/Light+House+in+Stormy+Night.jpg

    有一位爱尔兰圣经学者葛山(Dominic Crossan),形容后现代是黑夜中的大海,“在那裡没有灯塔看守人,没有灯塔,没有岸。只有住在用自己想像所造成木筏上的人。”

    他的形容很图像,把一个时代形容的如此黑,且是在黑不见光的汪洋中。那是种天茫地暗中的漂浮,远处没有灯塔看守人,也没有灯塔,更没有岸,只有住在用想像力所製造的木筏上四处漂流的人。让我们看到一个没有盼望,没有方向,岸边无人等候,海上漂流无边际的世界。人活在其中,凭藉地,只是用虚构出来的一个想像世界。


    不禁让人思考,在这个

标签:

注意力障碍

注意力不集中

亲子

育儿

分类: 散文創作

莫非    
http://middlekauff.com/mother&daughter.jpg

                    
女儿有了情绪性语言,还只是初步,她尚需要分析思辩的语言。


於是初中时,开始鼓励她和我争论,藉此磨练她的思考逻辑。每件事询问可不可做之前,都要先提出叁个理由来向我争取。


比如说,有一阵子流行电影《哈利波特》,她想看。给的第一个理由是:「现在大家都在看!」但是大家都做的事并不代表对,也不代表对她好。当然是驳回,要她重来,再给一个!


她只好花心思再想另一个理由:「因为故事好看!」因为这是针对事情本身,也是大家公认推不倒的理由,便算是一个。然後我要求她再给下一个。以此类推。


如此要求,是因为在美国文化中,说服性表达十分重要,我想教她怎麽进行思辩性思考。同时也想花心思在我的回辩中,趁机教育一个很重要的家训:慎思明辨。想想,任何一件事若能经过叁思而後行,大约错不

标签:

注意力障礙

注意力不集中

親子關係

育儿

分类: 散文創作
莫非

http://www.modernartimages.com/images/editions/small%20photos/limited-edition-painting-dearest.jpg

 2002年需要动一个大手术。手术前,在一次晚餐时交代两小说:「妈妈暂时要停摆了,要听爸爸的话,不要惹爸爸生气,生活里儘量和爸爸配合……」

话还没讲完,九岁的儿子就开始伤感了,他说:「妳听起来像是快死了!」说著、说著眼泪便开始盈眶。我笑起来:「会吗?一个人快走了会像我这样说吗?一个快走的人又应该会怎麽说呢?」还在调笑间,正在洗碗的先生便出言阻止了:「别再说了吧!妳愈说,他愈伤心!」

真是,儿子开始哭了。但在这一片混乱中,女儿却忽然冒出来一句八竿子打不到的话:「那麽阿富汗的女人,为什麽不能受教育呢?」我不能抑止地大笑。

没错,这正是我的女儿,对话、思路,全都牛头不对马嘴。她有一项特殊能力,就是人在,心不在。她的注意力常常不在当下、这里,而在别的地方、别的年代。她会关怀地球彼端世界的议题,喜欢读珍珠港事变、犹太人
标签:

畢德生

信息本陆

大師

基督徒寫作

杂谈

分类: 閱讀分類
莫非

http://www.sandalschurch.com/blog/wp-content/uploads/2011/05/peterson.jpg

    一位影响我至深的大师,是近年来因写《信息圣经》(Message)而名譟一时的尤今、毕德生(Eugene Peterson)。

    此书中文读者可能尚不熟悉,接触比较多的,可能是他写的《追寻呼召的探索之旅》、《返璞归真的牧养艺术》等书。

    但是他流传最广的作品,仍是《信息本圣经》。这是一本由希伯来文、希腊文重新解读,再用现代英文呈现的现代阅读圣经版本。现已卖出近千万本了吧?而且,据说小学生也爱读,拿起,可以一口气从《创世记》读到《利未记》。

    他说当初写作的衷旨,是作一个圣经的「翻译者」。欲把圣经时代的语言,也就是上帝用来创造、救赎,医治、祝福,审判和掌管的语言,翻译成现代世界里,我们说八卦、讲故事、指路、交易应酬,甚至和
标签:

自然書寫

annie

dillard

溪畔天問

基督徒閱讀

普立茲文學獎

杂谈

分类: 閱讀分類
安妮、迪拉德(Annie Dillard)的观看

莫非
http://bfgb.files.wordpress.com/2008/09/dillard.jpg

http://graphics.nytimes.com/books/99/03/28/specials/dillard.2.jpg

    中国散文体里有一种咏物散文,描写山川、蟲鱼和草木。是早期中国诗人或散文家,从自然特性中,寻找和个人心理情感结构相似的对应,吟咏风物以寄託心志,排遣情怀。

    有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寄託不满时政,追求理想国的情思。也有藉物说理,从「一粒沙看见世界,从一朵花里想见天堂」。还有结合山川、文化和历史,像余秋雨写的《文化苦旅》等散文。

    但西方近代文学里却发展出另一种自然写作,呈现人与大自然间一种关係的转换。因
(2010-08-31 03:20)
标签:

家庭溫暖

親子關係

三代同堂

現代女人

童年回憶

杂谈

分类: 兩性家庭雜文
浓浓家的味道   

莫非
http://www.villamilagrovineyards.com/cooking.jpg

    要了解一个孩子心中的家,最好的方式是去看他的画。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幅家的图画。再笨拙的笔触,也可看出孩子心中所重,即使画不成形,也可揭露许多关於家的线索。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便观察到孩子画家的图画,总在重複一些主题。妈妈的身形最大,头大、身体大,而且「永远」站在炉台前烹煮; 两个小孩则在母亲身边玩耍。父亲呢?根本不在图画里,不管他在外面如何为家廝杀,做牛做马。

    那时看到自己十分传统地被画在炉台前,煮著似乎永远烧不完的饭,心中便觉得颇不可思议。我也有这一天?一个现代的传统女人,家庭煮妇?想到单身时,曾多麽志气高大地说,若要我死心塌地为一个人烧一辈子饭,这个人必定得是个「人物」才配。

    转眼,结婚也已近二十一年了。现回首,自己「卖身」的对象,是不是个人物且不定论,
(2010-06-01 12:43)
标签:

死亡

年老

最後一章

死亡的臉

老人學

杂谈

分类: 散文創作
最後一章  

莫非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7/old_book_bindings.jpg/800px-old_book_bindings.jpg

                                            
    因离家早,心中深处总对父母有著深深的眷恋。

    婚後,第一次梦见父母过世,醒来後一脸的泪,恍觉生命里的座标原来并非恒久不变,终有被拔除的一天。也因而意识到:自己已走到生命的一个阶段了,对父母由眷恋转为不安,不安中是对可能失去的恐惧。

    虽然身为基督徒,有天国的意识和信心。但是人总想做些什麽来斥退无助和无力感。於是,我开始
标签:

母女關係

黑脉金斑蝴蝶

注意力障碍

母愛

杂谈

分类: 散文創作
飞吧!我的小蝴蝶!

莫非

http://tickledbylife.com/site/wp-content/uploads/2008/09/letting20go.jpg

      
从未想过,抚养孩子长大的过程会如此繁琐。也从未想过,繁琐会是生命中最大的欺骗,让人望不清生命的实相,拥有不代表永远。

那天早上,我要讲道,妳父亲要带教会敬拜,服事的生活忙碌如常。到下午送妳去大学时,疲累已让人无法有太多的多愁善感。带著满车的寝具、衣什和杂物,和妳父亲一同开车送妳。

一路上妳兴奋地叽叽喳喳,为新生活,新环境,为妳终於盼了好久的长大成人可以离家。我不断地唠唠叨叨,为妳的待人处事,信仰著落,为準备了妳一生到此方觉什麽都不够,妳已长大成人就要离家。

到了校园,更是忙乱。满园的父母家人送儿女,陪送的东西五花八门,还有父母临时在附近购买的吃食、日用品、印表机和电风扇等杂物。每家拖著学校备好的一大拖车,在陌生环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