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记录潮汕祠堂|5揭东云路江氏家庙
据传,南宋末年,一位丞相带兵镇守饶州城对抗元兵,最终因实力悬殊而失守,被俘却誓死不降,终携子跳水就义,百姓们见状,纷纷跳水,在历史谱下了壮烈的一页……
他就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丞相江万里。江万里,字子远,号古心,江西昌都人,南宋教育家、政治家。三度为相,为官清廉正直,创白鹭洲书院,为保国抗元至死,以忠烈气节著称而被人传颂至今。
万里公殉国后,他残余的子弟继续抗元,二子江铸扶宋帝入闽,宋亡仍继续抗元,江铸生三子,其中长子肇祖定居云路,在此繁洐生息。明代便在今田东村建立了江氏家庙。据传云路刚创祖时,江氏家庙所在之地为一个寺院,有人在寺边养鹅,鹅整天吵闹,扰乱了僧人的修行,僧人无法与养鹅人讲通,只好弃寺而走,江氏族人刚好相中此地,于是拆寺建寨,怪的是建寨前江氏人丁兴旺,建寨后人丁却不兴旺了。后来得到了高人的指点:这是上天对江氏族人挠乱修行的惩罚,只有每年举行盂兰盆会才能解咒。这个民俗由此流传至今,另外鼠年升彩凤时
标签:
杂谈 |
祠堂,潮汕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线
辞海中解释:祠堂是中国古代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祠堂有多种用途,主要用于祭祀祖先,此外作为各房子孙办理婚、丧、寿、喜等的场所,也是宗族议事的场所,是古人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思想的体现
潮汕可考最早的祠堂是位于湘桥的韩文公祠,建于宋代,但是韩文公祠是纪念韩愈在潮州的功绩而建立的,此时祠堂并未进入民众阶级。至宋末,潮汕只有一些官僚建有祠堂。明代因朱元樟是个“布衣天子”,因此废除了古代只有三品以上官员与皇室才能建祠立庙的规矩,至此潮汕的建祠风气繁盛。
潮汕乡土民居建筑中的宗族祠堂有“祠堂十八样”的说法,其实它最基本的也就是两种形式:一种为二落式(二厅一天井),另一种为三落式(三厅二天井),其中以三落式最为典型。多数建筑通过这两种基本形式来变化,有的以横向发展,增加两边的从厝和花巷,在花巷做过墙亭处理,形成有“四厅相向”的格局,如汕
标签:
杂谈 |
要是让我选一样潮汕民居中最据代表性的东西,我不会选花窗,不会选嵌瓷,也不会选木雕,而是会选上五行山墙。
你也许会问:山墙是什么?用潮汕话说,它的名字叫“厝角头”,你也许就会恍然大悟了:哦,原来是厝耳。山墙是它正式的名称,意思说白了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两个侧面墙顶端起装饰作用的墙,似高耸的山峰,故名山墙。山墙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十分常见,它使单调的墙头不再乏味,增强了房屋的装饰性,也有隔火的作用。
潮汕人称山墙为厝角头或厝耳,是看它的外形与位置命名的,它的特点是小巧细致,又不失凝重感。它不像广府民居的山墙给人一种压抑感,多了分灵动。潮汕先民发明了五行山墙,但实际上却有六种山墙:金木水火土,多出个大幅水式。潮汕人把不同类型的山墙的特点总结为这么一段话:
金式圆而足阔
木形圆而身直
水形平而生浪
火式尖而足阔
土式土而体秀
金式山墙,意思该不会是要圆滑处世才赚得了钱吧?
闲适的时间里,有人去邂逅一个人,有人去邂逅一座城,有人选择一段旅途,圆一个梦,而我,去遇一座江边的塔……
三元塔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竣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由户部侍郎林熙春倡建。
宝塔为砖石结构,高51米(原高约61米),塔围宽46.6米,基围是用花岗岩石砌成,上刻虎狮等走兽。塔平面为八角形,楼阁式砖石塔,塔身中空,有螺旋石阶可登
泰华祠座落于揭东云路陇上村,花费六年营造,于2013年落成。不同于其它的仿古建筑,泰华祠的所有装饰全由匠人手工精心打造,一雕一画,一砖一瓦,决不敷衍。可谓潮汕仿古建筑中的模范佳作。它以独特的艺术魁力,吸引着我们。
泰华祠木雕雕刻由潮州金石木雕世家的传人赖沛钿制作。大厅梁架上的金漆木雕装饰,作品饱满繁复,精巧细腻,玲珑剔透,金碧辉煌而不俗气,再现潮汕木雕的独特魅力。
泰华祠堂匾“敦睦堂”为著名书法家范曾所写
泰华祠在金漆彩画也下了不少功夫
分类: 乡情古建【潮州】 |
图/万川尚书
福禄岃民居群,即福禄岌民居群,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泮坑村福禄岌,火车站东南边,由镇东楼、季立居、本立居、州司马第、崇本楼、竹林居等6座客家传统民居组成,环福禄岌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十余口荷塘星罗棋布,依山傍水,极富田园景致。福禄岃民居群建筑分布面积26919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120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687平方米,各座民居多建于清末与民国初期,多由海外熊氏后裔回乡筹资兴建,建筑形式风格各异,以围龙屋、杠屋、堂屋为主,气势雄浑,雕梁画栋,造型独特,典雅清新,别具风格。福禄岌民居群,有古屋、古牌楼、古井、古树,对研究清末至民国初期梅州迁徙史、华侨史、民俗史、各式客家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及工艺,具有重要历史价值,2010年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镇东楼:俗称“六杠楼”,由旅马来西亚华侨熊举贤、熊景贤、熊鑫贤、熊豪贤、熊杰贤、熊党贤六兄弟兴建,民国七年(1918)动工,民国卅年(1941)建成,占地总面积达15000平
分类: 乡情古建【揭阳】 |
走进丰溪,一幅水乡风景图便会将你吸引。清澈,纵横交错的溪水,倒映着木板桥边的老榕,沧桑的古厝,天空下正在望着这溪水的我们。
日昇公祠
丰溪洪厝村的古建筑要属洪氏宗祠最有魁力了,它是一座较大型的三进祠堂。祠内的木雕基本保留了明末清初风格,而且祠堂还保留了几块老匾!木雕看清代华丽的风格的看腻了,难得见到一座木雕基本保留明末清初简朴风格的祠堂,实在令我眼前一亮。瓦片排列也设计得别有心裁:从正面看是红瓦,而从侧面看却是绿瓦
洪氏宗祠始建于清初,至清朝乾降癸西年(1753年)才宣告竣工。
几块老匾无不
关于土楼,其实是由夯土围筑起来的楼房,具有防御性,形状以方圆为主,矗立于福广大地。但土楼并不完全是生土夯筑的,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土楼是由贝灰或砖石所筑,所以称为围楼更恰当。2008年,福建的46座土楼申遗成功,人们记住了福建土楼的名字,以为土楼是福建的专利,却忘记了粤东深山中还有多少被世人遗忘的围楼
潮汕土楼的形式
潮汕的土楼,按形状可以分为圆形八角形马蹄形方形等,按材质可以分为土楼灰楼石楼砖楼,而按平面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没有固定名称,就是楼中间围着个空地或心间建筑,
分类: 乡情古建【揭阳】 |
圆楼依着水色,在水鸭畅游的池边默视着周围的山山水水。它不高大,也不雄伟,只是座只有两层的围楼。圆楼保存虽然看似完好,住的人却不多了。人去楼渐空,时光将会渐渐把围楼啃得衰破。
住在围楼里热情的老人告诉我们,古时曾有土匪围攻土楼,于是全村人都躲在了楼里,土匪围攻了几天都没结果,只得悻悻离开。这几年经常有游客慕名而来。有年轻人喜欢趴
分类: 乡情古建【梅州】 |
接着再看看百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