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5 03:13)
在这个平安夜的晚上,又勾起了我无限的回忆。
在整理电脑的时候,发现了一个Discuz!
1.03的文件包。这个版本发布于2002年10月,大概差不多十年前的样子。打开其中的说明文档,看看自己十年前是个什么样子。
那些文档书写的规整而清晰,字里行间透露着理想主义的情怀。好吧,我不想再否认自己的理想主义情节已经被现实摧残及改变了太多,以至于现在以创业者自居的我,也不知道将来是否还能够像以前那样清新、单纯和善良。
每一天,我们被太多的事物压倒,没有时间去记录,没有时间去思考,从天亮到天黑,日复一日,已经没有了什么值得怀念的东西。记得那时候,每一天都很长,可以做很多事,有很多烦恼,但也满怀希望。我奋力的解决每一个技术问题,探索未知的领域,犹如在技术的海洋里快活游泳的一只海豚,吸取着来自大海的神秘和深邃。
那时候,时间过得太慢,每天思考太多的问题,在未知和迷茫中挣扎,战战兢兢、谨小慎微。迷茫和无力曾使人窘迫,但更助人自省。那是再好不过的学习时间,可以反复的思索,自己做的事到底对吗?怎么才能更对?
时间过得太
很久没有写点什么了,每一天都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不是没有感想,是实在时间有限。到了年底,会议和事情总是出奇的多,尽量为明年准备更多的美好吧!
下面的文章你可以说是广告,是我们市场部的一篇稿子,也是我由衷想说的,转发至此,是因为12月12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不是谁的生日,也不是什么纪念日,在三年前,这一天只是拍脑袋想出来的一个日期。然而,这是一种对承诺的执着,对共赢的期盼和对未来的憧憬。每每回顾三年前的那一刻,便使我激情澎湃,兴奋不已。今年的12月12日,希望能是未来能够回忆起的一个新的纪念日。
================
在康盛创想系列社区产品七周年之际,回顾2005年12月12日 Discuz!
产品面向广大站长免费开源的重要历程,我们为广大站长朋友的成功和支持而自豪。今天,康盛创想系列社区产品承载着广大站长的热情和希望,走向网络社区开放时代的探索旅程,开始了新的篇章。
从开源到开放——2008年12月12日康盛创想系列社区产品即将正式发布
从开源到开放,伴随着广大站长朋友殷切启盼,康
这是罗格评价北京奥运会的形容词,中国媒体翻译成独一无二,无与伦比。无论是富有激情的萨马兰奇常用的最好的、最棒的,还是严谨的完美主义者(完美主义者眼里总是有很多不完美)罗格所使用的exceptional,也不管翻译成什么,这些评价和翻译,对于这16天的奥运会历程来说,显得都不重要。
刘翔退出了,陈中也没进决赛,女排没进前三,男篮很努力也只是前八垫底,更别说男足了,仿佛电视台提前采编的、广告商提前准备的夺金热点都是做无用功一样。与此同时,太多新记录被创造,除了这些世界记录,还有我们国家(从某种意义讲上是由集体主义精神)所创造的奖牌记录,这些东西从一开始就让人把心悬在嗓子眼上。前几天我甚至为了看奥运,还装了个搜狗输入法奥运版,以便比赛成绩出来了能第一时间知道,而不去管他这弹窗是否是一个骚扰用户的行为。
那么多偶然、必然,那么多失败、心酸、痛苦、成功、幸运、意外之喜等等等等,交织在这16天里面,使人的心绪起伏跌宕,从开幕式,到人们对某场比赛议论纷纷,到一个人在电视前为某只队伍或某个运动员大喊大叫,亢奋的状况延续到今天,直到最后看淡胜负输赢,看开这一切,在会歌中缓缓的看着火炬在北京熄
(2008-08-11 15:09)
这个开幕式个人觉得非常有感觉,我看了两遍。五千年的文化,浓缩在一个半小时的表演,那么多默默奉献的志愿者和演员,为了这一时刻百般修炼,他们虽然不会也无法在奥运会上夺得哪怕一枚铜牌,但却为了百年奥运的梦想,成为了几千分之一,共同成就了这一伟大时刻的到来。他们比我们这些坐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围在场馆外看焰火的人更加值得尊敬。与此相比,我们北京市民们四个轱辘的汽车变成了两个,竟然显得如此不值一提。
不去做,奇迹永远不会出现,人类也永远止步于一个显而易见的所谓极限。很多时候我们会关注胜负输赢,我们会选择最适合我们自己的方式去生活。然而当你下定决心,孤注一掷,甚至成为一个偏执狂一样的人去追求一种事业,一种命运,一种人生的时候,此时此刻的投入,便成为了最最值得回味的永恒,这种永恒无关于胜负输赢。
我们不到比赛的最后一秒钟,决不轻言放弃,因为那意味着奇迹永远都不会发生。我们坚持,就有希望,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奥林匹克。不去拼,就不知道原来可以更快更高更强。正式有无数的拼搏着,人类的极限才不断被打破,社会经济才向前发展。
奥运会对于中国,不仅仅是一场运动会,更是一种民族气
(2008-05-19 14:27)
标签:
强震
信念
东方汽轮机厂
尸体
团队精神
地震灾区
杂谈
|
|
与我们一道的另外一支团队,在地震后第一天便赶往灾区。他们的救灾物资,装满了一辆卡车。三天里,他们挖出了很多尸体,也经历了被掩埋的活人,由于没有混凝土切割设备,而眼睁睁的死去。见到这一幕,让人明显的感觉到,什么人定胜天压根就是屁话。
小学时,我见过一个醉汉摔倒在门口的楼梯上,死亡。后来也见过很多交通事故,车被撞的稀烂。但是到了地震灾区,我人生中才第一次感到,死亡竟然离我们这么近!
我们在绵竹县汉旺镇的一个煤矿附近,认识了一位老年人,哭着说当时他的老伴正在睡觉,突如其来的地震,将她掩埋在了二层楼的下面。我们找到一辆从重庆开过来的吊车,车上歪歪扭扭的写着“重庆志愿者”的几个大字,我们与他们一起,拆掉了房子的顶棚,又打碎了二层的地板,把碎石废墟一块块的刨除,最后花了五个多小时的时间,挖掘出一具老年妇女的尸体。我并不想说尸体如何,那毫无疑义。但是由于顶层的密闭,这位妇女保持了她生前原有的姿势而死去:快步下床,向门口奔去。尽管这位妇女没有逃脱灾难,但她尽了最大的努力,希望她安息!
我们到过的东方汽轮机厂附属中学,还是一所重点中学,那里有一座现代化的崭新体育馆,还有上
(2008-05-19 12:33)
我是一个理性主义者。“众志成城”?我一直觉得是主流媒体在希望我们“众志成城”吧。作为一个外地人,到了地震现场,哪怕还没到,仅仅在路上,我就已经确
认——从此再也不用查字典去弄明白到底什么叫“众志成城”了。此时此刻,我坚信我已经明白这成语的含义,又代表着什么了。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有关或无
关的各种资源,都在迅速向这个地方会聚,这种印象无法描述,但感同身受,绝无法被磨灭。
我们到了德阳的抗震指挥部,那里的士兵,凭不同的装束,就能分辨出来有陆军、海军、空降兵、消防、武警等等。其中消防人员看起来格外引人注目,他们经历了太多的局部灾难,在废墟中寻找生命气息的能力的确非同小可,他们也是救生队伍中的主力。
在 地震灾区一线,我们所能看到的新闻报道,大多是感人肺腑的故事,群策群力的贡献。
四川地震,举国震惊。全国的人民都关注在汶川这个平时并不知名的地方,尤其关注着哪里还被压在废墟里的孩子。
艰难及困苦并不能使人望而却步,但无论如何都无法压垮我们这个民族的坚强意志。越是艰险,越是困苦,中华民族便越发显示出其伟大!
没有时间写太多,临出发还有几分钟的时间,我与我的同事韩闯,与若干北京互联网同仁一道,下午的飞机奔赴四川灾区,代表Comsenz的全体同仁,哪怕是余震绵绵,哪怕是人拉肩扛,我们也要尽一点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应该做的事情!
也许我们抢救出来的全已经是尸体,也许偶有幸存生还,但不管怎么样,希望灾区的同胞们好运!你们深受重创,但并不孤独,所有的中国人都在惦记着你们!
(2008-05-12 16:12)
题外话,这篇文章我也不知道是哪个记者哪家媒体写的,也或者是我对不上号吧。但是写的还是蛮准确的,我其实特别喜欢两句话,其一“Nothing
is
impossible”,其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位记者朋友应该是做了很多工作,向ta的工作表示十分的敬意!
ttp://tech.QQ.com
2008年05月12日09:08
腾讯科技 郦晓
评论条
孙正义对千橡的投资,使得国内互联网界对社会化网络的兴趣更进了一步,不过就国内网民的现实应用来说,BBS是他们更熟悉的选择。
一家规模较千橡互动小得多的软件公司康盛创想提供了国内大多数论坛的后台代码Discuz!。康盛创想现在逐渐为人们所熟悉,更多却不是因为产品,而是公司出生于80年代的老板。
好像是初春第一场雨吧,伴随着降温,已经两天了。周六加班,与同事争论PK,蛮有趣味。完事后打球,再完事后上网...宁静的不得了,把平时的喧闹全都丢在一边,仿佛置身于另外一个世界。
晚
上12点,开车在回家的路上。大雾弥漫,引发一阵奇想,索性绕到很远的地方,符合今天的天气,也符合这个夜晚的心境。太久了没有这样的时间了,身边充斥着
车水马龙,拥堵,紧张,躁动,剑拔弩张。此时此刻,体验那种置身“宇宙奥妙”的感觉,相当富有奇幻色彩。尽管车外温度3摄氏度不到,可还是不由得停在路
边,钻出来透一口新鲜空气。
小时候作文里面爱写:“泥土的芳香”,还真是这样。北京很少有没有灰尘,没有污垢的空气。呼吸一口,清爽无比的感觉,心里不禁映射出手握钢笔,写下一篇带有“泥土的芳香”五个字的作文的那个小孩儿。
半
夜里,马路感觉格外宽阔,双向八车道,就像黄河般壮阔。一辆辆汽车飞驰在上面,轮胎与地面摩擦出很大的响声,发动机咆哮着向前猛冲,唰的一下从身边闪过,
紧接着是下一辆。在城区堵了一天的司机们,也是趁着这个时候痛快的发泄一下吧。就算是在这个夜里,惯用理性思考的家伙,还是在脑海里浮现出:哥们
如果军中就是片中所演的这样,我也有想当兵的冲动。但现实中不是,所以我从来没想过和部队有什么瓜葛。
不过,军人的气节,是我们任何时候都需要的,有了气节,就有了灵魂,有了战斗力,变得跌到了永远都能爬起来。不断向目标发起冲击,就永远有机会。
这部片子,用许三多的话说,还是挺有“意义”的:
1, 完全的真实性。我们生活在艺术手法泛滥的今天,看着Matrix里酷酷的镜头,及他们完成的一个又一个Mission
Impossible...,到头来,这些还就是被当作娱乐,过眼云烟般的忘掉了。而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你绝对相信人物及他们的行为,实在太容易发生在
现实中了,离观众很近。通过真实感而营造的映射,比搞好多烟雾弹、花言巧语的效果要好太多了。
2,
大部分电影,是在描绘前因后果之后给我们某个方面的启迪。但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是一剂猛药,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每个人被触动的地方都会不太一样,自己很
容易把自己或周围的人、事与其中对号入座,因为片中的描述手法实在是太真实了。像扒皮一样的层层退去一个人的表层,发现人类最本质核心的、隐藏在私密角落
里面的那个本我。
3, 这部电视剧没有倾向感,这点是我很欣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