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随风飘逝
随风飘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0,215
  • 关注人气:2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好的教学

教学管理

分类: 教育随感

关于学校教学工作的若干思考(5

暑假,是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关键节点。根据安排,陆续与一些同志进行谈话,同时送一些同志到校任职。现将一些想法记录下来,以作今后回忆的参考与索引。

(一)

有人说,经历是一种财富,多种经历就是多种财富。怎样理解这句话呢?这里就涉及到,什么是经历?如何理解经历?经历,简单点讲,是不是我做过某件事就有某种经历呢?做过若干件事就是若干种经历呢?

记得,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教3个班的化学。每上完一个班的化学,总是再想一想,哪怕在课间,这节课有哪些得失?还没有更好的方法上这节课?于是,带着这些思考上完第二个班、第三个班的化学。这样的一种工作方式,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事后,有人说,你虽然教了一年的书,但却有了三年的教学经历。

所以,经历是什么?经历,并不是你做了多件事,就拥有了多种经历;也不是你工作时间长,你的经历就越丰富。经历,而是你要参与/卷入其中,且同时产生某种体验(情感、心理、精神、认知等方面),还必须要进行反思(没有反

标签:

双减

分类: 教育随感

关于“双减”工作的若干思考(9)

(一)

在“双减”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以“减负提质增效”工程为统领,突出“系统思考、统筹协调,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选树典型、推广应用,持续改革、营造氛围”的工作思路,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共同创造学校教育新生活。

在“减负提质增效”工程实施中,减负不是目的,提质才是关键,增效则是结果。没有了增效,这项改革是难以为继的、也不是我们想要的、更不是真正的改革。对于“增效”的“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常,人们更多地理解为“效率”、“效益”。但我认为,对于这个“效”的理解,若从“效能”“效果”“效应”三个维度可能更合适一些。

“效能”,从两个层面理解,一是师生层面上,可以解释为“自我效能感”,简单点讲,即“我能行”,对做好某件事拥有成功的信心或信念。二是学校层面上,作为一个组织,能够高效运转且推进事业发展。

标签:

双减

分类: 教育随感

关于“双减”工作的若干思考(8

今天(319日),在这样场景下撰写本篇博文,是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通常,我的绝大多数博文都是在周日下午客厅的小方桌上完成的。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篇是在重庆飞回南京的候客厅里完成的,还有一篇是在去北京办理签证的宾馆里完成的。今天的博文,主要回顾整理过去两周开展的“双减”工作调研,以作“双减”工作推进的文字记忆。

为深入了解双减工作在各地各校落地见效情况,在32日—9日,我们组织开展全市春学期义务教育学校专项工作调研。本次调研共设5站,分别是2日下午实验初中局属初中(1)、4日上午局小天宁钟楼新北、4日下午明德初中局属初中(2)、9日上午溧阳燕湖初中金坛溧阳、9日下午湖塘实小经开武进。我们先后调研20所局属初中、35所辖市区中小学。在每一次调研结束后,我都要做个总结,谈一谈思考,现将这些总结与

标签:

双减

课后服务

分类: 教育随感

关于“双减”工作的若干思考(3

记得,多年前,我第一次上“政风热线”热线这个栏目,那还是在老的地方,大约是在老常州大学白云校区附近,具体什么内容已经不太记得了。后来,陆陆续续也上了多次“政风热线”,地方变了,条件好了,但为老百姓解决教育的初心没有变。仔细地回忆历次“政风热线”栏目上的问题,还真想不起来了。为了今后更好地回忆,或者说,作为今后回忆的索引,现将916日上午“政风热线”的内容,进行回忆和整理以形成这篇博文。

今年是“双减”元年,有着许多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限于时间关系,我重点回答了以下一些问题。

问题一:孩子市民蔡志红的孩子现在正在上幼儿园大班,即将升入小学。在暑假的时候,蔡志红就听说孩子班里的一些同学已经在学习数学、拼音内容,虽然他们家还没开始学,但蔡志红有些着急,想给孩子报相关课程。人家家长都在学,那我们肯定也要考虑,不可能人家都学会了,我们家还不会,如果学校还不统一教,那小孩不就是落在后面了嘛。

那么,幼小衔

标签:

信息化应用

技术

分类: 教育随感

关于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若干思考(2

811日上午,我们召开教育信息化应用专题调研会议,共商“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应用之蓝图。在专题会议上,共有10余所单位代表做了经验交流,市教科院对信息化应用进行了展望。最后,我做了概括性的总结以及提出了未来的应用要求。

据我的基本了解,常州教育信息化应用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领导重视,他们有一个非常重要观点,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理念前瞻,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改变的是技术、资源、设施,更重要的是改变人的思维。实践创新,各地各校教育信息化的“小改革”“微创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没有固定地格式与标准,但整体的应用生态非常健康。成效显著,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在信息化应用上取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是在信息化建设成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改革实验区。

在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技术,我们更应该冷静地分析,只有总结经验才能传承发扬、只有面对问题才能改革创新、只有植根本土才能实践创新。在做分析时,我们要突出

标签:

新优质

关于新优质学校建设的若干思考(20

最近,常州市第四届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2019年度、2020年度)风采展示扑面而来、如火如荼,在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中掀起一股热浪,几乎所有学校都卷入其中,没有旁观者和评论者,都是实践者和创造者,每一所学校都是舞台,每一位师生都是主角。

在之前的博文中,谈论比较多的是为何创建、创建什么、谁来创建、创建如何等内容。这些内容分别从价值理念、创建内容、责任主体、评估程序以及绩效设计等方面展开的。这样的梳理,至少让广大学校有一个基本认识和操作范例,那么学校在创建过程中就不会走偏。方向对了,任何努力都是有价值的。

在今天的博文中,我想着重就“新优质”中“质”的理解,进行简要的阐述,以进一步丰富“新优质”的认识和内涵。

关于对“质的理解,通常可以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质量;二是品质:三是气质。简单一点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质量”描述的是事物的优劣程度;“品质”讲述的则是产生事物“质量”的过程、标准以及用户体验;“气质”则涉及的是价

分类: 教育随感

努力成为别人研究的人

——在“乐教育”思想研究中心启动仪式的寄语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芬芳四月,毓秀钟楼。今天,在常州市钟楼实验小学举行“常州市首席专家冯雅静——“乐教育”思想研究中心启动仪式。这既是钟楼教育的一件盛事,也是常州教育的一件喜事。在此,我代表常州市教育局向莅临与会的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为完善人才荣誉制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各类人才创业创新热情,常州市委、市政府从2018年起,每两年评选一批“常州市首席专家”,作为常州人才最高奖。2018年,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李伟平光荣入选,2020年,常州市鸣珂巷幼教集团总园长冯雅静名列其中。在此,我建议大家用最热烈的掌声和最美好的祝愿送给冯雅静园长。常州市首席专家评选两届,共计9名,常州教育系统就有2名。这充分表明,常州教育所作的巨大贡献以及产生的深远影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得到各界的高度认可和普遍赞誉。

 

分类: 教育随感

追求卓越,寻找意义,实现价值

——在2021年江苏省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暨优质课评比活动上的致辞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大家早上好!

江南四月,生意盎然,气象万千;局小今日,嘉宾云集,未来可期。

今天,在常州市居前街小学,举行2021年江苏省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暨优质课评比活动,这既是全省小学英语界的一件盛事,也是常州教育界的一件喜事。在此,我代表常州市教育局向各位领导、专家、选手以及来自全省各地中青年骨干教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常州,别称“龙城”。常州最早的书院——龙城书院就坐落于此。“千载读书地,现代学习城”是常州的文化写照。在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常州形成了“基础教育高品质、职业教育高水平、高等教育有特色、终身教育高品位”的发展新样态。全市小学共计227所,在校生32.09万人,教师员工1.95万人,优质学校占比超过88%,就读学生占比超过92%。十三五期间

标签:

劳动教育

分类: 教育随感

关于对劳动教育的若干思考

314日下午,在钟楼区五星实验小学召开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推进会。会议结束前,我对本次会议进行了简要小结,同时对下一阶段劳动教育推进,提出建议。现将当天会议的讲话进行整理,便于今后工作回忆的索引。

当下,劳动教育是教育领域中热点词、高频词。在推进劳动教育落地的进程中,常州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今天,我们在钟楼区五星实验小学召开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推进会,首先,要非常感谢钟楼区教育局和五星实验小学,为我们提供生动活泼的劳动教育成果展示场景,要非常感谢两个区域、两个基地以及7所学校给我们带来的经验分享,同时还要感谢参加本次推进会有志于推进劳动教育的各位同仁。

今天的现场推进会,主要呈现四方面的特点。一是主题鲜明。围绕劳动这一核心主题,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这些话语,耳熟能详,入脑入心。进一步拓宽实践渠道。不仅体现在规定课程的开设上,还体

标签:

教研员

基础教育

分类: 教育随感

关于对基础教育的若干思考(3

在基础教育中,有这样一类群体,他们既不从事课堂教学,也不在学校工作,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改革的进程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他们常常也被人们称之为老师。这一类群体,统称为教学研究人员,简称为“教研员”。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有学科性的疑难问题,一线老师难以解释,常常求教于教研员,于是教研员也被称为“老师的老师”。每学期每门学科都有很多的教研活动和研究任务,教研员常常安排手下的兵来完成,于是业内人士也戏称他们为“学科司令”。由于教研员研究能力强、学术水平高、为人处事好,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于是老师们称为“学科导师”。从这些称呼来看,教研员应该具备学科的领导能力。这样的领导能力常常包括三个方面:思想领导、学术领导和行政领导。

在多次与教研人员的交流与互动中,我希望他们在教学研究实践中要特别关注“三种力”,即研究力、生产力和影响力。本篇博文试图想进一步阐述这“三种力”的主要内容,便于今后进一步开展指导工作。

一是关于“研究力”。研究性、学术性是教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