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昌松桥
昌松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428
  • 关注人气:2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2023-11-28 15:51)
标签:

发表情况、目录

文化

湖南人民出版社《桃花江的故事》入选《寡婆矶

寡婆矶

昌松桥

光绪三年仲夏的一个傍晚,太阳如一面巨大的铜锣倒扣在岱青色的浮邱山顶,迟迟不肯落下。此时,张家码头的浅水湾里一对男孩

桃花江的故事——目录
发布时间:2023-03-09 11:13 信息来源: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 浏览量:112 
标签:

文化

发表情况、目录

小小说《永远的一课》入选试卷明细:

昌松桥

1

标签:

文化

《代赵夫人》发《微型小说选刊》2021年7期《创作园地》原创栏目









标签:

发表情况、目录

文化

《资水》(季刊)2021年1期发《小小说四题》

标签:

发表情况、目录

文化

牛虱婆(小小说)
  文/昌松桥
  牛虱婆姓牛,号志男。但十年前修山花桥港人只知道村里有个牛虱婆,没人知道牛志男。
  牛虱婆是个女孩子,一个很野很男孩的女孩子。牛虱婆的母亲生下牛虱婆后,父亲给她起名志兰,取文静高雅之意。可牛虱婆很野,她只跟比自己大几岁的男孩玩,从来不跟同龄的男孩女孩玩。牛虱婆十五岁还未分男女,上山爬树、下河捉鱼、下田翻泥鳅又快又准,一点不弱男孩。
  牛虱婆的父母生下牛虱婆后想再生个男孩,可牛虱婆的母亲生下牛虱婆后没说生男孩,连女孩也怀不上了。父亲看牛虱婆那野相,干脆改名牛志男。
  十三岁那年的梅雨季节,牛虱婆不打伞不带雨具,成天跟着一群男孩子在外面抓鱼虾、掏鸟蛋,头上竟生满了虱子,母亲为她头上抹敌百虫、滴滴畏,虱子就是毒不死。牛志男说,这么麻烦,干脆剃个光头算了。于是,牛志男脑袋上天天裹着头巾去上学。课间,有知道原委且俏皮的男同学一把将她的头巾扯下来,哟——嗬——一声,同时将牛志男的头巾猛地甩向空中。同学们的目光一下就扫过来,原来是个光头!同学们就齐声喊:牛虱婆!
  那一年,村里有个猎户,捕鸟发了财。是捕一种叫白面水鸡的
标签:

发表情况、目录

文化

修山模式(小小说)
  文/昌松桥
  修山镇是因资江下游北岸的一座山而得名的,那山如一刚出浴的少女,长发低垂、挺着一对巨乳裸身仰躺着,面向日出的东方叉开弯曲的双腿在晒羞,羞处一线清泉喷出丈余,且长年不断,这便是著名的羞女山泉。喝羞山山泉水长大的女人白皙而秀美,由此就有了羞山出美女、桃花江是美人窝的传说。文革时,年轻气盛敢闯敢干的县革委主任大笔一挥将羞山改名为修山。这是后话。
  眼看太阳就要落山,荷花将弄好的饭菜和刚煨好的玉米粥端上桌,又抬眼向路口望了望。没有见到那熟悉的身影!
  两年前,荷花在广东打工的男人因车祸弄跛了一条腿。弄跛了一条腿的男人就回乡当了一名专事清扫保洁的环卫工人。当了环卫工人的男人就早出晚归、顶严寒、冒酷暑、风雨无阻。
  接近天黑,满头大汗全身湿透的男人才一步一步挪回来。男人最近回家越来越晚而且长吁短叹。
  是今年小镇创卫,清扫保洁的标准越来越高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荷花仰着头轻声问。
  不,是政府宣传不到位,居民的素质越来越差,乱扔乱倒垃圾,甚至前面扫后面扔。男人气嘟嘟地说。
  有没有从其他方面想办法?饭桌
标签:

杂谈

俗释“烧火佬”及其他
  桃花春哥
石堡塘老师用他渊博的知识,引经注典对桃江俚语中的“烧火佬”进行了“学术性”的释义。读后爱益非浅。本人不学,无力作更深探究。但也想从民俗角度作一些土俗解释。不能登大雅,且当酒后茶余笑料吧。
按民间臆释,“烧火佬”俚语可作两种俗解。
一种是取“少合老”“少和老”之意。即如石堡塘所说,“烧火佬 ”所指是新郎自家自姓的兄长及父辈长辈。家爷媳妇一老一少,二人发生乱偷,让人鄙视不雅。故送“烧火佬
(2010-04-14 22:07)
标签:

教育

校园

永远的一课

小民

簸箕

永远的一课(小小说)
  文/昌松桥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稀稀拉拉地走进了教室。小民模仿赵本山的摆步走在最后,进门后,他舌头一伸,冲同学们做了个鬼脸,然后轻轻将门半掩着,顺手把门旮旯里盛垃圾的簸箕倒扣在门上方。来上课的老师一推门,簸箕便不偏不奇地罩到了老师头上。老师火了,双眼圆睁,扫视着同学们,扯着嗓子吼道,谁干的?
  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我!小民说。
  老师虎着脸,急步走过去,小民起身便跑。老师往东,小民就往西,老师好不容易把小民逼到墙角,小民却一下跃上课桌,踩着同学的课桌翻出了教室。同学们哄堂大笑,冬瓜、丝瓜、土豆大喊“加油”,老师伸手将门一甩,走人了。
  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初一下学期重新分了班。这是一个成绩最差最差的组合班,以小民、冬瓜、丝瓜、土豆为首的几个人正破缸子破摔。
  甩门而走的是两个月来继任的第三位班主任老师。
  第二天,第四任班主任一推教室门,头上同样被扣上了簸箕。老师将“帽子”轻轻摘下,笑了笑说,谢谢大家用如此特别的礼仪欢迎我。
  老师指了指自己的头,原来老师的头

(2009-08-10 22:23)
标签:

文化

阉匠 (短篇小说)

  文/昌松桥
  小时候,我很喜欢睡懒觉。
  妈妈在床前敲两下饭碗的时候,就是我起床的时侯。
  可是有一天,我很早就醒来了,是一片鸡叫声吵醒的。
  咯格咯呃……咯格咯呃……
  先是一只鸡叫,接着几只鸡一齐叫,惊天动地的,边叫边扑打着翅膀。
  妈妈往常不大喂鸡,顶多一两只,捡捡落在地上的饭菜。妈说:“喂鸡很划不来哩。”然而妈妈今年喂了八只鸡,我有些不明白,妈说:“今年,你要当舅舅哩”。
  我一听,心里乐开了花。去年生日,妈妈给我煮了两个鸡蛋,今年做舅舅,妈妈一定会给我杀两只鸡吃的……
  “郭阉匠怎么不来?这些鸡该阉了。”妈妈在跟爸爸说话,对面的窗户已经泛白了。
  “妈,这鸡怎么要阉?”我觉得很奇怪,就像第一次看到爸爸腋下的腋毛一样。
  “公鸡不阉不肯长!”妈妈已经起床了,她总是很早起床的。
  “哥哥不肯长,怎么就不阉呢?”我一骨碌爬起来,很认真地问。
  “小孩子家,不想正经事!”爸爸粗声粗气地说,“你知道么,你已经读了三个一年级了”。
  爸爸这人很凶的,骂起人来,老半天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