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齿铜牙纪晓岚(第四部)》播出了,而且收视数据极佳。看着自己的文字变成活生生的七集《笔谈奇案》(第三单元),终于明白导师曾说过的身为一个编剧的美妙荣耀。在导师邹静之先生和国立院长耳提面命下我那战战兢兢痛不欲生的写作过程历历在目,眼下将继续点点滴滴地学习提升,用时间和耐心实现小小的理想,其过程正如导师为我写的毕业前夕写的条幅一样——“藏名守阕”。
《笔谈奇案》的剧本风格是统一在《铁》剧前三部一贯的风格之下——即轻喜剧的整体风格、生旦净丑行当搭配的人物设置、“铁三角”互掐的基本人物关系,历史文化知识以及智慧故事的结合,局部大于整体的冲突呈现。这些剧作特点是邹老师在《铁》剧首部创作时的独创,最大的灵感来源并不是编剧理论的专业教学,而是更多汲取自中国传统叙事文学(曲艺)中的传统,比如传统相声系列“八大棍”、《三言二拍》等。所以这个剧的特点是局部大于整体,人物大于情节,智慧大于感情,随看随乐,再看再乐。记得那个时候,我每天临睡前都要听郭德刚的相声,后来证明受益非浅。
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铁》剧并不是一个纯粹搞笑的喜剧,因为真正的喜剧是严肃的,《铁》剧的
负责编剧湖南卫视《新流星花园》的汪海林老师正在被日本名字的本土化而头疼,他说如果就字论字的改,那么F4也许就会叫陆明寺(“道”与“路”同意)、李泽类(李泽楷的弟弟)、西门(不用改了,可以是西门庆的后人)和麦作(祝福该片“卖座”)。
很多写剧本的人,也许都会很用心地为剧中人物起名字吧?
记得董导大学期间写的众多剧本包括现在连载的小说,主人公都叫黄子洋,我总是会记成“黄鼠狼”……汗一个先。言洁予同学属于古典女子,名字起得典雅的令人发指,但属于看着舒服读着怪异的类型,比如她的小说《石头记》中的人物名字先后出现了云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