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外来打工者村子烤羊肉串晓旭唐家岭北京北皋杂谈 |
分类: 《假装年迈》 |
唐家岭,路过
文/吕布凡
前些日子,路过北京,简单的逗留,不巧逢上两会召开,时不时被“禁行”、“解禁”几个特殊名词震惊内心,原来是会议……
大人物开会的第三天,手机报就告诉我的手机,唐家岭出名了,因为两兄弟《蚁族之歌》而爆红天下,事实上确实红了,时至今日,我还能看到记者特意走访唐家岭带到网上的照片,心中不免想起一个词:少见多怪。
到北京的第一晚,小朋友晓旭带我投宿到她一个正在上地附近实习的同学处,正是唐家岭。心中充满恐惧,恐惧的不是唐家岭的脏乱差,恐惧的是自己关于3年前“北皋村”的记忆,“北皋村”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村子,里面没有农民,住的全是京城内打工的民工,他们在太阳下山后则全部飘到城市的边缘,安静却不安分地度日。
村子里有隐居的画家,有每日拿这铁锹争斗的地痞,有私奔到此卖烤羊肉串的小情侣,有杀人逃窜的事情,有到处贴的寻人启事……
“这里有点艰苦,住的都是有志青年……”小同学很不好意思地看我表情解释道,她哪知我内心的语言却是,“如果,3年前我学习时住的地方能赶得上唐家岭,我就不至于像如今这样讨厌和惧怕北京了……”
不同的是什么呢?唐家岭的年轻人知道怎样去发言、表达,而北皋之地的外来打工者,不善于言辞,不易使大家发现……其实,如唐家岭、如北皋,太多太多地散乱在北京四周,也许是时代的特殊原因造成?也许是人们对北京的了解过于理想化,才至于发现了唐家岭竟如此惊讶…………
标签:
断线风筝纯情青春梦火车头陈升潘越云杂谈 |
分类: 《假装年迈》 |
告别“纯情青春梦”
文/吕布凡
无意间,瞥到小同事窝在角落看陈升刘若英二人访谈节目,看到她泪流满面、节目里的当事人刘若英泪流满面,主持人侯佩岑不知是任务还是真感动,也是泪流满面,我大笑,呵呵,这种节目,也能看得动情,真是经历太浅薄,心中无沟壑……倒是,节目里的陈升比起小时候听《把我的悲伤里给自己》那时深沉许多,也孩子气许多……
今晚,有意,自己独自看了一遍,还有心推荐别人看了看,特意告之,刘若英是在下比较欣赏的又文人气质的歌手,请看的时候不要赋予过多感情色彩,只要把自己当成一块木桩,看着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很客观、很理智,也很简单……听众对我说:“恩!”,我自笑……说多了。
访谈里,陈升简单地、深情地唱了二首歌,一是《风筝》,刘点的,二是当年陈升制作,潘越云唱红的台语歌《纯情青春梦》,内容始终关于风筝这一物件,风筝与线,正是节目里使刘放声哭的地方……
再特意寻来了纯情青春梦的歌词,
《纯情青春梦》
送你到火车头
越头就做你走
亲像断线风筝
双人放手就来自由飞
阮还有几句话
想要对你解释
看是藏在心肝底较实在
阮也有达工等
只惊等来的是绝望
想来想去抹冻
辜负着青春梦青春梦
咱二人相欠债
你欠阮有较多
归去看破来切切较实在
送你到火车头
越头阮要来走
亲像断线风筝
双人放手就来自由飞
不是阮不肯等
时代已经不同
查某人嘛有自己的想法
甘愿是不拔等
较赢等来是一场空
想来想去同款
辜负着青春梦青春梦
唱歌来解忧愁
歌声是真温柔
查某人嘛有自己的愿望
阮也有达工等
只惊等来的是绝望
想来想去抹冻
辜负着青春梦青春梦
不是阮不肯等
时代已经不同
查某人嘛有自己的愿望
读完之后,没有像以往也会泪流满面,大概年前把不该哭的眼泪全哭出来,浪费了吧……此时竟突然手足无措,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了……耐人一瞥。
脑袋里的所想是,若不是5月中下旬有2场考试,飞去看5月8号的上海演唱会不可,一定要去现场哭一哭这个执着的“老女孩”;
脑袋里的所得是---之于自己许多做错的事情,少年时候认为他人做的不妥的事情也,都宽慰许多……为何人会越老越容易变得单纯,越老会越宽容,无论当初认为多么坚定不移的礁石,其实也会风化,也会慢慢随着海平面的变化而改变,人,则就是海水了,可高可低,总则无非一个字:“容”,抑或 “量”吧。
此文一出,又算是一个告别。
注:点击歌曲名称,可链接至播放地址,这个要感谢新浪的新功能,总是我受益。
标签:
坐垫僧人物体茅棚药水文化 |
分类: 《思维工具》 |
物质淹没的意义
文\吕布凡
物质的,都会过期的,如前文我提过的一文《一件必然会被扔掉的衣服》,因为追求满足当时那一刻的物欲,买下了,消费了,也消遣了,时过境迁,意义变更后,不知何时何地那件衣服便随着季节或心情被“理所当然”地淘汰了……
其实,人并不需要那么多的东西。也就是说,不物质,人是可以活下去的……
想一想,我们有了手机,又想着买手机链、贴膜,自己长头发还不够,还要买假发,买发卡,一次离谱的发型师告诉我头发太黑了,不如染成黄色的,会把我衬托得更加白皙;我的头发太直了,应该做一些羊毛样式的卷卷……我目瞪口呆,不知道这竟然变成了潮流中的缺点……我知道,当我按照发型师的意见实施之后,还要购买相应的护发素、乃至配套药水、定期护理之类,繁琐无比。难保,药水、护理用品还要用精美盒子装起来,这些精美的盒子拿回家在用什么样子优雅的容器来承载又成了问题,那样的容器是摆在窗台还是床底下还是问题……
物体的层层关系,繁杂之后,必然会被人们赋予意义,比如,车子象征了什么,车子不同的坐垫象征着什么,春夏秋冬每一季节应该用什么样材质的坐垫,考虑到这些物体原本没有的抽象意义时,应该,在人们脑中就形成了所谓“物质”……
海城有一茅棚住着一队行脚僧人,由妙祥和尚带队,前几日去拜会,跑错了地方,错误之中发现了一个可以修道静心的大悲寺上院,那里几乎没有什么风景,但是仅仅小山与落日足以撼动一颗俗人之心。
妙祥和尚深信不疑的是“无欲无求”,“内心快乐”,他带着僧人背上行李便行南走北地乞讨修行,一生不触钱财,一切好坏食物在他们眼中没有意义,即使缝补数十遍的僧袍依然着于身上,为什么不随季节换一件新的袈裟,为什么闲暇时间不换看上去伟岸一些、有格调的西装呢?为什么不去体验一下有钱施主的名贵跑车呢,除了“欲”之外,此大概解释的就是,非物质便是不把物体赋予意义巴……
没有了附加“意义”,物质便不存在……或换言之,只要人还在在意外在“意义”(象征、代表、看上去之类的意义),人就是在追求“物质”……
标签:
衣服一份荣耀旁观者money丢掉杂谈 |
分类: 《思维工具》 |
一件必然会被扔掉的衣服
文\吕布凡
一个年轻女子,在大街上挑选一件衣服,在她眼里,有这样一种假设,那就是,当她穿上了这件衣服或者是戴上了正在挑选的某种饰品,她就会以为全世界的人民都在注意着她的变化,而且是朝向美丽方向的变化。
在挑选的过程中,任何不在乎她的情绪的人,任何否认了她的“期许”的人,统统会被视为“没有审美”,也可能这位女子便因此就任性地和陪购者生气,不管陪购者是母亲,是孩子,还是看上去没有耐心的“另一半”,人们陪同这样一位女子挑衣服的时候,所有的选择,其实只能汇总出一个选择,那就是称赞。告诉她,:“这衣服,你穿上很好看。”好像,言下之意还有,“这个衣服就是这样子的,别人穿上未必能够怎样,而你,就是此人,你,穿上则精彩纷呈,美丽异常。”
某些时刻,旁观者就促成了一笔交易,不管此时的女主角是刚领了工资,还是从同学手中借来money,她为了不辜负旁观者的称赞,买下了,买下了一份虚无缥缈的荣耀和称赞。
时隔不久,衣服自然而然被下一批带着荣耀到来的新衣服淘汰,早先的衣服顺势通过各种形式被主人扔掉。
是好友告诉我,原以为失去彼此就会你死我活的一对情侣分开了,引发乐此文的产生。那对情侣中的其中一位在分手之后,竟然惊奇地发现,原以为很慎重很小心选择来的,原以为离开便不能活下去的,现在主动丢弃了,其实也能活,而且无比轻松。
......我说,这如同一件衣服。总是会经历被挑选、被遗忘、被潮流淹没,直到被替代。
明天,必然会带走今天的一切。被带走的可以是困难,可以是一切荣耀,可以是一份工作,可以是一件不牢固的感情,可以是一件经过精心挑选的女士外衣。
在还以为满世界的人都在为她而瞩目的时候,慢慢地走向一个必然,那就是,终会过去。
剩下的是什么?有的什么也没有剩下,有的剩下了的部分叫“意义”。
标签:
abcnlp超我本我原始欲望张德芬情感 |
分类: 《思维工具》 |
认清自己有多难?
文\吕布凡
学了NLP发现自己是可以“抽离”出自己,站在“外在”,观察这个生活中可爱的“我”,一切表现得时而开心、时而愤怒,有趣无比,琢磨来去,原来我们的想法和大脑思维是两回事,甚至有时一方被另一方控制了,导致一个人不自知的痛不欲生,然而他不清楚这到底为什么......
遮掩对思维和心理的研究令人困惑且上瘾,这两天突发奇想去书店买了张德芬议的《当下的力量》,细究ABC理论,全心地理解为什么一个文质彬彬的人会突然暴怒却不自知。
书中诶克哈特.托利的ABC理论是这样阐述的:
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
B你的信念,或你对事物的理解;
C结果,也就是负面情绪。
通常当人们不喜欢产生的结果C的时候,就会回头抱怨A的因素,或是一个人的品质、行为,或是一个事件,而在此,A是已然发生的事件,C是不可改变的结果,那么,剩下的B呢,这是唯一可变的环节......
讲到这里,或许有人就可以明白“境由心转”的意思了,顿悟,原来可以通过公式来实现的,这样去基本认清自己和自己的情绪便不困难。有的人或许在中年之前可以自己开悟通过ABC理论认清自我,可是,有的人,竟会花上一辈子。
注解:按照弗洛伊德的陈述,所谓自我,是自己意识的存在和觉醒;本我,则是原始欲望自然表现;而超我,则是社会行为准则及形成的禁忌。
(思维系列--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