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波
刘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2,500
  • 关注人气:51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爱因斯坦

自述

片断

教育

分类: 爱因斯坦

自述片断

    这是爱因斯坦于1955年3月(即在他逝世前一个月)为纪含他的母校苏黎世工业大学成立100周年而写的回忆录,最初发表于1955年秋出版的《瑞士大学报》。

    1895牛。在既未入学也无教师的情况下,跟我父母在米兰度过一年之后,我这个16岁的青年人从意大利来到苏黎世。我的目的是要上联邦工业大学,可是一点也不知道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我是一个执意的而又有自知之明的年轻人,我的那一点零散的有关知识是主要靠自学得来的,热衷于深入理解,但是很少去背诵,加以记忆力又不强,所以我觉得上大学学习决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怀着一种根本没有把握的心情,我报名参加工程系的入学考试。这次考试可悲地显示了我过去所受的教育的残缺不全,尽管主持考试的人既有耐心又富有同情心。我认为我的失败是完全应该的。然而可以自慰的是,物理学家韦伯(H F Weber)让人告诉我,如果我留在苏黎世,可以去

标签:

爱因斯坦

热爱运动

大师

教育

分类: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热爱运动的大师

  爱因斯坦是一位成就辉煌的科学家。他从小喜欢运动,一生坚持不懈,直到老年,人们尊重地称他“老年运动家”。

  有人认为科学家都是成天坐在试验室,摆弄机器,计算数据,生活单调,性格孤僻。其实,不少科学家把生活安排得非常丰富多彩,充满生气,爱因斯坦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在学习或工作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抽空参加多种文体活动,尤其喜欢爬山、骑车、赛艇、散步等体育活动。有人形容他工作时的劲头“简直象个疯子,似乎有使不完的精力。”一位伟人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爱因斯坦这种充沛的精力,正是来自他的合理休息和经常锻

标签:

杨振宁

读书与治学

教育

分类: 杨振宁

杨振宁谈读书与治学

    1. 中国的一些古语不足为训,如“十年寒窗”之类就是,要学生苦读。我认为,一个人读书觉得很苦的话,要把学问做得好,要出成果,恐怕是很困难的。十年寒窗,埋头苦读,不是我的形象。我是顺其自然,发展自己的兴趣。

    2. 我觉得一个人用功读书是好的,可是除了用功之外,应该想办法发展个人的兴趣。青年人应该多读自己专业以外的书,即使是一知半解,也比完全不懂来得有用。青年人应该常常到图书馆去浏览一下,开卷有益嘛!要随时随地把自己的知识面拓宽

标签:

锁志刚

成功

科研人生

杂谈

分类: 怎样创建成功的科研人生

成功的科研人生需要些什么

——品味锁志刚从哈佛求学到成为美国工程院院士

 

【简介】锁志刚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198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1989年在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1995年起任加州大学教授,1997年起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02年起任哈佛大学Gordon McKay教授。2002年受聘西安交通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07年,锁志刚教授以他在电子材料系统、制动材料、复合材料的热力学性能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杰出成就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10年,锁志刚教授受聘为西安交通大学名誉教授,并多次返回母校西安交通大学给交大师生作报告。现任ASME J Electronic Packaging副主编、J Applied Mechanics 等期刊编委、ASME电子材料委员会主席,西安交通大学强度与振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顾问等多个学术职务,发起和组织了多个国际学术会议,作了百余次国际学术大会邀请报告和学术讲座。

 

1.

标签:

钱伟长

学习能力

杂谈

分类: 钱伟长

钱伟长——国家需要我干,我就学

 

钱伟长说:“回顾我这一辈子,归根到底,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

这是他对自我的概括,也是他对教育钟情的根源。

据钱老回忆,他这一生学过十几个专业,科研生涯涉足几十个行业。每一次重大的改变和选择,都是因为国家的需要。

1931年,当他以中文、历史两个满分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历史系的时候,日军侵占东三省的炮声,让他作出弃文从理的抉择,改学了物理,并用常人难以想象的刻苦,在试读一年的时间里,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补上了原先总共只考了25分的数理化课程,因为他要学造飞机大炮,抗日救国。

1946年,他在美国和导师---“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合作发表论文《变

标签:

中国近代

力学

奠基人

杂谈

分类: 钱伟长

中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

国力学界认可一种说法,即周培源、钱学森、郭永怀和钱伟长是中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周培源,生于1902 年,卒于1993 年,江苏宜兴人,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1924 年清华学校毕业,1928 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29 年回国,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任教授。解放后,先后任清华大学教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副校长、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主席,曾任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副主席。钱学森,生于1911 年,浙江杭州人,被 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父”,1934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8 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5 年回国,曾任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 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1999 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郭永怀,生于1909 年,卒于1968 年,山东荣成人,应用数学与力学家,1935 年北京大学毕业,1940 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就读硕士,1945 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7 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