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中国当代最有实力的女作家总排行

总排行 分类:文学畅谈 2007-09-15 20:07

                        中国实力女作家正副十二钗排行

                                -----中国当代最有实力的女作家总排行榜



发榜前言:中国文坛女性作家占据半边天,同男作家相比,女作家依靠女性细腻笔触、敏锐的情感、独特的审美视角,为中国文学宝库的丰富贡献着美文华章。浩歌排行榜在推出中国作家综合实力总排行后,感觉有必要推出中国实力女作家排行榜,以全面展现中国文坛的作家创作现状。浩歌排行榜从来不追求看点,制造另类新闻,论证作家实力依靠的是浩歌多年的文学积累,对作家作品的仔细品读,完全根据作家作品实力、作品影响、作家风格的独特性、作家的文学能力等硬指标作出的判断,参考了学术界的公认评价,考虑了读者的评价。浩歌排行榜是公益的、有品质的排行榜,唯一目的是给读者选择作品提供指导,告诉大家只有阅读实力作家的作品才能不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提高思想水平、增强语文能力。为对资深、公认作家简单分类,特以中国当代女作家正副十二钗的形式进行区分,正副差别更多是风格流派不同,24名家都是实力不俗者,至于没有选入排行的作家那不是绝对的文学实力不济.文学是太需要人生积累的职业,没有时间付出、生命的代价、生活的磨练、心灵的锻造,文学达到境界是不可能的。这就是青春写手还无法确定自己完全的文学地位的原因。

中国当代最具实力女作家正十二钗榜单

 

http://wx3/large/4fec638aly1ffviohnkjhj209i0883z1.jpg女作家宗璞

 

​

1、宗璞代表作品《野葫芦引》

她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近年来又抱病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获得矛盾文学奖。

2、王安忆 代表作品《长恨歌》

 

http://wx1/large/4fec638aly1ffviq91htlj207e0b3wek.jpg女作家王安忆

 

​

她是著名作家茹志鹃的女儿,但青出于兰胜于兰,王安忆的小说,多以平凡的小人物为主人公,表现他们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经历与情感。“理解”与“爱”是她的创作宗旨。在艺术表现上,她的早期小说多感情抒发,近期创作则趋于冷静和细致。王安忆小说对人情和人性的表现达到了一个高度,她的具有很强的语言能力,对当代汉语文学的纯正功不可灭。

 

http://wx4/large/4fec638aly1ffvirh6066j208c0aewg2.jpg女作家铁凝

 

​

3、铁凝 代表作品《笨花》

她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从《哦,香雪》一鸣惊人她就写出了几乎篇篇有反响的作品。《笨花》是多年文学积累的力作,凭借其出色的文学内蕴获得五个一工程最佳作品。铁凝魅力来自文学也来自出色个人才华,她成为中国文坛的领军者依靠的是自己的才华。

 

http://wx1/large/4fec638aly1ffviti6t83j209x09l74m.jpg女作家霍达

 

​

4、霍达代表作品《穆斯林葬礼》

《穆斯林葬礼》整整流传了20年不衰落,霍达的经典大作感动我们的文学的品格和力量。自幼喜爱文学艺术.并曾师从史学家马非百先生研究历史。青年时代开始发表作品,1976年之后从事专业文艺创作,迄今已发表、出版小说、报告文学、剧本、散文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约300万字。作品沉雄深厚、凝练典雅,兼备阳刚阴柔之差,独具亦史文之风。

 

http://wx2/large/4fec638aly1ffviv9jz24j20ci09e3yq.jpg

 

​


6、凌力 代表作品《少年天子》

女性写帝王系列笔触大气磅礴,她于1978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开始历史研究和文学创作至今。现任北京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第6届全委。主要获奖作品:长篇历史小说《少年天子》获第3届茅盾文学奖;《暮鼓晨钟——少年康熙》获1995年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北京市庆祝国庆45周年征文佳作奖;《梦断关河》获第二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首届老舍文学奖和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其它作品《星星草》《倾城倾国》等。

 

http://wx1/large/4fec638aly1ffviwepfh9j208b08fq39.jpg女作家张洁

 

​

7、张洁 代表作品《无字》

她的作品两度摘取矛盾文学奖是个奇迹,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著有作品集《张洁小说剧本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2届茅盾文学奖,曾被译成德、英,法,瑞典等多种文字出版)。《只有一个太阳》,散文集《在那绿革地上》以及《张洁集》等。张洁获意大利1989年度“玛拉帕尔帝”国际文学奖。她的《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分获1979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祖母绿》获全国第3届优秀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有一个青年》改编拍摄成电视剧播映,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争。

 

http://wx2/large/4fec638aly1ffvixqhg7xj20sw140dja.jpg女作家张抗抗

 

​

8、张抗抗 代表作品《隐形伴侣》

她的作品,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因素却又敢于直面现实。她1950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69年插队,后报名去边至黑龙江国营农场,1977年进入黑龙江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1979年毕业,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分会从事专业创作,并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她于1975年便完成了反映知青题材的长篇小说《分界线》,1979年以短篇小说《爱的权利》而知名。八十年代则更是作品不断。长篇小说除《隐形伴侣》(1987)外,还有反映三十年代革命知识分子命运的《赤彤丹朱》(1995)。

 

http://wx1/large/4fec638aly1ffviz564hvj20dw09i0tg.jpg女作家残雪

 

​

9、残雪代表作品《白云苍狗谣》

她是新的文学笔法的实践者,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含量。原名邓小华,1953年生于长沙。小学毕业。当过赤脚医生、工人,开过裁缝店。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她的“先锋小说”《山上的小屋》《饲养毒蛇的小孩》《阿娥》《苍老的浮云》《长发的遭遇》《五香街》等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残雪是具有鲜明个性化创造风格的作家,她着眼于深层的精神世界,不断开拓和挖掘,在中国文学界是一个极为独特的存在。近年来残雪写了不少关于西方经典文学的评论,她以纯粹艺术家的感悟,结合自己的创作观念和体会,独辟蹊径,以创作与评论相融合的文体形式对卡夫卡、博尔赫斯、歌德、莎士比亚、但丁等经典作家做了全新的阐释和描述。

 

http://wx3/large/4fec638aly1ffvj07uhx4j20850akdgq.jpg女作家迟子建

 

​

10、迟子建代表作品《晨钟响彻黄昏》

迟子建作品具有历史和时代深度和厚度,文学天赋出众。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漠河。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6年因发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而成名,其作品带有某种散文化风格,这一点与萧红有些相似,许多读者也许正是因此而喜欢她独特的语言风格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近四百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向着白夜旅行》《逝川》《白银那》《朋友们来看雪吧》以及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听时光飞舞〉〈迟子建随笔自选集〉等。

 

http://wx1/large/4fec638aly1ffvj1x0ubvj20b10e1dii.jpg女作家范小青

 

​

11、范小青 代表作品《女同志》

范小青作品对人情世态描写成为一绝。主要文学艺术成就:长篇小说《裤裆巷风流记》、《百日阳光》、《城市表情》、《女同志》等16部,中短篇小说《瑞云》、《顾氏传人》、《杨湾故事》等200余篇,中短篇小说集8部,散文随笔集6部,长篇报告文学1部,电视剧《费家有女》、《干部》等百余集,共计1000多万字。作品曾获省政府文学艺术奖、全国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奖、冰心奖、飞天奖、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奖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http://wx1/large/4fec638aly1ffvj3kuj3yj208c0ciq4d.jpg女作家池莉

 

​

12、池莉代表作品《小姐你早》

池莉是能写进你的最隐私生活的作家,对日常生活有逼真的展示,是含泪中的微笑。她的成名作是中篇小说《烦恼人生》,此作被誉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池莉现为武汉市专业作家,她因不久前的一部中篇小说《来来往往》被改编为电视剧而红遍国内,并紧接着创作了另一部中篇《小姐你好》。

中国实力女作家副十二钗排行榜单

 

http://wx2/large/4fec638aly1ffvj4r8ixhj20lv0e5dgo.jpg女作家方方

 

​

1、方方 代表作品《乌泥湖年谱》

是一方水土孕育出来的作家,对生活的艺术表现达到新高度。原名汪芳,女,江西彭泽人,1955年生。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同年开始发表作品.其作<风景>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桃花灿烂>短篇小说<纸婚年>分获<中篇小说选刊>第五届百花奖。现在湖北省作家协会任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新写实小说”作者的身份被读者周知,其作品与池莉相比,更加传奇与深刻,因此也更具耐久力。

 

http://wx1/large/4fec638aly1ffvj660t1xj206o08cglk.jpg女作家严歌苓

 

&#8203;

2、严歌苓 代表作品《扶桑》

海外作品国内流行,严歌苓作品依然是用民族化、传统手法开启心扉。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0年入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攻读写作硕士学位。二十余岁开始发表作品,长篇小说《绿血》、《一个女兵的悄悄话》分获十年优秀军事长篇小说奖、解放军报最佳军版图书奖等。九十年代后曾以《少女小渔》、《女房东》、《人寰》等中长篇小说获一系列台湾文学大奖。另著有《雌性的草地》、《学校中的故事》、《海那边》等。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扶桑》(获台湾“联合报文学奖长篇小说奖”)、《人寰》等。短篇小说《天浴》(根据此作改编的电影获美国影评人协会奖、金马奖等七项大奖)、《少女小渔》(根据此作改编的电影获亚太影展六项大奖)等。作品被翻译成英、法、荷、西、日等多国文字。

 

http://wx1/large/4fec638aly1ffvj8af6uij20ku0dw74r.jpg女作家赵玫

 

&#8203;

3、赵玫 代表作品《武则天》

赵玫是有思想性高产作家,她的作品深刻而透彻,对各种题材具有天才的驾御能力。著有小说集《流星》、《太阳峡谷》、《零公里》、《紫丁香园》;小说《揾英雄泪》、《我们家族的女人》、《世纪末的情人》、《天国的恋人》、《武则天》、《朗园》、《岁月如歌》、《高阳公主》、《婉姑》、《天空没有颜色》、《女皇武则天》(修订丁)、《赵玫文集(一)》、《赵玫文集(二)》、《赵玫文集(四)》、《超低空飞翔》、《上官婉儿》、《说好了,做朋友》等, 赵玫的作品获得过数十种省市以上各类文学奖,曾连续两次获得第四、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1993年获中国作家协会“庄重文文学奖”。1994年应美国政府邀请赴美参加“国际访问者计划”。1995年以作家身份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组织论坛,获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中国组委会嘉奖。1998年获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

 

http://wx3/large/4fec638aly1ffvj9i2d64j20au0dwgmv.jpg女作家毕淑敏

 

&#8203;

4、毕淑敏代表作品《拯救乳房》

  毕淑敏是对生命感悟有独特认知的作家,她的小说是心理调试的良方。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http://wx3/large/4fec638aly1ffvjbxwwi3j20ap0dkdij.jpg女作家叶广芩

 

&#8203;

5、叶广岑代表作品《采桑子》

90年代初在日本千叶大学学习,回国后任西安市文联专业作家。主要作品有有长篇小说《采桑子》《注意熊出没》等,中篇小说《黄连厚朴》等。还有电影《红灯停绿灯行》、电视连续剧《家族》《全家福》等。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
叶广芩系中国作协会员,陕西作协理事,现任西安市文联副主席、西安市作协副主席、西安市政协委员;被评为西安市优秀女作家,并获陕西省委、省政府“德艺双馨”称号。

 

http://wx3/large/4fec638aly1ffvjrnyuh4j20f00qojty.jpg女作家阿娜尔古丽

 

&#8203;

6、阿娜尔古丽代表作《红盖头》

阿娜尔古丽女,维吾尔族,新疆盐湖人,1981年出生。汉语言文学硕士,已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华北信息报》、《中国绿色时报》、《民族文学》、《飞天》、《西部》、《天津文学》、《塔里木》、《楼兰》、《生态文化》、《中国林业》等各类刊物发表作品400余万字,盛大文学榕树下状元阁签约作家,中篇小说《糖水玛娜》被中央财经大学录入阅读课本。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小县愚人》、《大山无语》,长篇小说《莽林红尘》、《四合大院的寡妇们》、《吃饱穿暖娶老婆》,中篇小说《秋夜星辰》已被改编成电影《庄园》。中篇小说《帽儿》在美国获“国际文学金手指奖”、《馋老头和他的儿女们》获得“汗腾格里文学奖”、《守林世家》获“绿我中华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森林中的红盖头》获“梁希文化特等奖”、《森林中的全家福》获“活力东莞”一等奖。曾任《华人》执行主编、《金色年代》执行主编、中国林业作协副主席。出版小说集《小县愚人》、《大山无语》、《阿娜尔古丽自选集》;长篇小说:《当家花旦》、《压寨夫人》、《柳如是》、《踏着春天的脚步》、《当家花旦》、《孤独恋人》等,其中女性三部曲《花轿》、《红盖头》、《嫁衣》荣获中国政府文化特等奖。

 

http://wx3/large/4fec638aly1ffvjxb7cdlj206o0a0gm7.jpg女作家王海鸥

 

&#8203;

7、王海瓴代表作品《新结婚时代》

王海鸰,1952年出生于山东,中国著名编剧作家,中国编剧作家富豪榜上榜编剧[1] ,总政话剧团著名编剧。她编剧创作的电视剧《牵手》、《不嫁则已》[2] 、《中国式离婚》[3] 都带来收视热点和社会的共鸣。王海鸰有“中国婚姻第一写手”之称。2013年12月2日,“2013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全新品牌子榜单——“编剧作家富豪榜”发布,王海鸰以1000万的编剧稿酬收入荣登“编剧作家富豪榜”第12位,引发广泛关注 。

 

http://wx3/large/4fec638aly1ffvk8qn0a9j20j60j5wfe.jpg女作家严英秀

 

&#8203;8、严英秀代表作《纸飞机》

严英秀女,藏族,甘肃省舟曲县人。曾以“菂儿”为笔名发表诗歌散文百余篇,近年来主要从事文学评论和小说创作。在《文艺争鸣》、《文学自由谈》、《南方文坛》等刊物上发表评论30余万字,在《中国作家》、《民族文学》、《青年文学》等刊物上发表多部中篇小说。《纸飞机》等多部中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刊转载。现任教于甘肃联合大学人文学院。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理事。

 

http://wx4/large/4fec638aly1ffvkcnxg43j208c0beq4s.jpg女作家钟晶晶

 

&#8203;

9、钟晶晶代表作《 李陵 》

钟晶晶 (1960—),女,满族,1960年2月生。1978~1982:西北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读书;1982~1989:中共陕西省委党史办《革命英烈》编辑部任记者、编辑;1989~1991:陕西旅游出版社任图书编辑;1991~2001: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图书编辑;2001~至今:自由创作。著有《昆阳血骑》(长篇小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李陵》(长篇小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黄羊堡故事》(长篇小说,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战争童谣》(中短篇小说集,跨世纪文丛第七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战争童谣》(短篇三题),原载《解放军文艺》97-2期,《小说月报》97-5期、《新华文摘》97-4期转载,被收入中国作家协会主编《1997年中国短篇小说精选》,获97-98年度“解放军文艺奖”。

 

http://wx3/large/4fec638aly1ffvkgy2hsij20d80godgr.jpg女作家席慕蓉

 

&#8203;10、席慕蓉代表作《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原籍内蒙古察哈尔部。1963年,席慕蓉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1966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完成进修,获得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等多项奖项。著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等诗篇脍炙人口,成为经典。席慕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

 

http://wx3/large/4fec638aly1ffvknil145j20dw0liwid.jpg女作家安意如

 

&#8203;

11、安意如代表作《人生若只如初见

安意如,原名张莉,1984年6月20日出生于安徽绩溪,现代作家。2002年毕业于安徽某中专院校。2005年9月,出版传记文学《看张爱玲画语》。[2] 2006年8月,出版文学随笔《人生若只如初见》和《当时只道是寻常》。[3] 2006年10月,出版文学随笔《思无邪——诗三百》。2009年8月出版新书《美人何处》。

 

http://wx4/large/4fec638aly1ffvkr2df9ij20uk0kedhn.jpg女作家流潋紫

 

&#8203;

12、流潋紫代表作《甄嬛传》

吴雪岚,笔名流潋紫。浙江湖州人,1984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5年末开始从事业余写作,陆续在各大杂志发表短篇小说及散文,并成为各文学网站专栏写手。2006年2月开始尝试写长篇小说,8月转战新浪博客从事博客文学创作。2007年2月由花山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50万字长篇小说《后宫·甄嬛传》三部,由此崛起于网络文学之中,2007年9月出版《后宫》系列第四部。同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学位,因其作品《后宫·甄嬛传》而名动网络,并被誉为浙江80后作家群的领军人物之一。现任教于杭州江南实验学校。2013年,当选浙江省作家协会第八届主席团委员。2014年1月7日,担任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8203;&#8203;&#8203;&#8203;

标签:

阿娜尔古丽

人物专访

文化

时评

http://s16/mw690/001sKfh0zy6OLnEHOVhaf&690

 无限春光无限路    有为时代有为人          

 

       ——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软件研究所副所长白晓颖

 

                  阿娜尔古丽

 

时间好比一部列车,它能承载满怀奋斗精神的人们驶向成功的未来;时间好比一位老人,它能帮助永驻梦想的人们学到人生的真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如诗所言,一个人只有拥有那坚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拼搏的精神,才有缘与成功相遇。成功的秘诀是坚持。坚持成就实力,铸就了成功,同时也树立了一座座精神丰碑。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软件研究所副所长白晓颖副教授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在科研道路上取得累累硕果,走出了亮丽的人生。白晓颖副教授看上去是一位文静、雅致的东方女性,但她凭借着一颗潜心科研的平常心,多年来在计算机软件研究领域不断探求,积累沉淀下来丰富经验。钻研软件,计算服务人类上个世纪科学界流行这么一句话:如果说20世纪人类完成了产业技术革命这一伟大创举,那么软件就是这场革命中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人类在工业文明行进中的每一次飞跃,无不渗透着软件产业的技术与智慧。

 

孜孜不倦求学路    科研道路谱华章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当一个人坚持之后到达一定境界时,蓦然回首,成绩就在眼前。白晓颖现任清华大学副教授、计算机系软件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软件工程,研究方向包括软件测试、分布式系统、服务计算等。已在国内外期刊和软件工程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百余篇,担任10余个国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或委员以及国内外期刊的审稿工作,已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十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包括科技攻关、国家863高科技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总装预研、航空基金、以及国际合作等20余项软件工程相关的科研项目。

白晓颖说过:“软件工程还多数依赖于人的能力,并未能真正跨入工业化的境地。所以说目前的软件工程还只是一个初级阶段,怎样借鉴其他工业发展的理念,尤其是大工业发展的理念,使软件生产能够得到一个质的飞跃,是她们软件工程研究者努力的一个方向。”

对计算机这一新兴技术白晓颖充满着无限的向往和热爱。所以高考过后,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计算机这一专业,且一路从本科到博士, 不离不弃:于1995年获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系学士学位,1998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硕士学位,1998年进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后随导师转学至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并于2001年获得博士学位。坚持攀爬象牙塔的过程中,她不仅收获了扎实的理论和实验基础,同时也体会到了科研的精髓所在—  唯潜心研究、心无旁骛才能使科技服务人类的价值得以体现。为着这一信念,白晓颖在国外博士研究期间,埋头于软件工程,尤其是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拼命吸取计算机相关知识。她参加了包括由美国国防部资助和曰本Hitachi公司资助的多个项目,对复杂信息系统端到端集成测试的过程、方法和技术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内容广泛地涉及到了软件测试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多方面的问题,包括软件测试过程模式、测试需求的描述、测试场景及测试用例的设计、测试结果分析、回归测试及测试管理等。默默钻研的过程中,她的专业知识日益精进。

2002年,学成归国的白晓颖任教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0512月被提升为副教授,此时的她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鉴于长期所学,她将自己在软件工程上的研究方向定为软件测试、分布式系统、服务计算等。内容涉及面向服务在线协同软件测试技术、服务可信性研究、嵌入式软件测试、云平台测试等。

     软件测试是软件缺陷检测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1945年,Grace Hopper博士命名了Bug(缺陷),并形成了计算机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Bug。此后,如何高效及时地捕捉软件缺陷、保证软件质量,就成为了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任务,软件测试的研究与实践应运而生。经过近70年的发展,软件测试已经成为软件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开发过程主要环节之一,在软件企业中举足轻重;并且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专业方向,在许多大学里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在学术界广泛关注;从开发人员测试到独立的第三方测试,从单元测试到集成测试到系统测试,从功能测试到非功能测试,从单机应用到互联网系统,从封闭的实验室环境到在线开放平台,软件测试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测试方法、技术与工具都在不断地发展演化。测试与软件形式化验证、程序证明等技术互为补充,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在软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保证软件的可信性。

  随着软件规模和复杂度的迅速增长,软件质量问题日益突出,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提升。而随着软件形态的变化,各种新型软件范型的涌现,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4][5][6]

软件范型演化。软件开发技术直接影响着测试技术。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面向对象技术的发展,曾有学者提出模块化和软件重用等技术将大幅度提高软件质量,不再需要软件测试。事实证明,面向对象带来了新的风险和质量问题,例如信息封装也同时造成缺陷不易暴露;继承、多态性和动态绑定等特性都需要新的测试方法和覆盖率准则。面向对象测试随后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90年代末,随着Web技术、构件开发等技术发展,Web测试、 构建测试也相继成为研究的专题。本世纪,Web 2.0、面向服务计算、云计算、移动计算、物联网等一系列新的技术发展变化,势必引发对新的测试方法、技术和工具的研究。

     系统规模和复杂性增长。大型复杂软件的研制是世界关注的难题。以航空电子系统为例,美国F-22飞机航电系统软件由170万行源代码编制而成,为首次在战斗机上大规模使用软件;F-35飞机航电系统软件即达到600万行以上代码。随着被测软件的发展,软件测试规模和复杂性也相应增长,软件的质量关注点、故障模型都出现新的变化。例如,分布化、服务化、平台化成为大规模软件的主要特点,如何针对分布式环境不确定的软件行为进行测试?如何模拟规模庞大、物理分布广泛、难以预见、复杂多样的用户行为,测试软件服务平台?为应对上述挑战,测试自动化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关注,统计分析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用例优化选择、充分性评估、故障定位等活动。2005年,美国国防部要求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室(SEI)研究“在现行软件工程基础上,怎样才能构建数10亿语句的未来系统?”2006年,SEI发表了题为“超大规模系统:软件未来的挑战”的研究报告,报告分析了了系统的主要特征以及挑战性问题,软件质量依然是重要问题之一

     过程模型演化。早期的软件过程模型中,测试视为软件生命周期中代码发布后的一个单独的阶段。随后提出V模型,测试由需求设计验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一系列活动构成,分别对应软件开发的不同阶段,成为和软件开发并行的过程。随着过程成熟度模型的发展,也提出了相应的软件测试成熟度模型。极限编程等敏捷开发方法提出,测试可先于代码开发,即测试驱动开发。针对不同程序设计语言,先后涌现出一系列的单元测试框架,如JUnit, CUnit, CppUnitPython Unit等,以辅助开发人员测试。随着开源软件、开放平台软件等架构等出现,遵循Web 2.0协同开发、群体智能等思想,测试和开发过程结合的越来越紧密,并且测试环境、测试过程越来越开放,例如:持续测试提出将测试集成在开发环境中,与代码的编译同步测试以随时发现缺陷。Google通过测试服务器,每天可支持2万余项目开发的50多万次Build的实时测试; 在线测试(on-line testing)或被动测试(passive testing)提出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实时监测系统执行,检测故障;DevOps提出构建软件开发、运营、质量保证的统一平台;(www.utest.com)Mob4Hire (www.mob4hire.com)等提出采用Crowdsourcing的方式,基于社区的协同测试

     白晓颖及其研究团队的研究兼顾两个方面。有一方面,是在国际前沿、新兴的研究领域,快速发展,形成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为取得领先地位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是服务于我国工业界的软件工程的重大需求,增强学术研究的社会价值。研究的关注点主要是模型驱动的测试自动化技术。从软件功能、非功能建模理论与方法、测试自动生成技术、以及基于模型的度量与评估几个方面开展相关研究。被测系统主要针对两类软件:一是互联网软件,这是技术发展最快、最活跃的领域,是国际前沿研究的热点;另一类是在航空等国防领域,针对大规模、自主国产嵌入式系统研发中所面临的软件质量的迫切需求,开展测试研究、实践与应用。国内目前本领域内多数关注程序分析和代码测试技术,而白晓颖及其清华团队研究的主要是集成测试与系统测试。

     工作岗位给白晓颖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这个大舞台上,她在为实现自己“计算服务人类” 的愿望而努力。

 

                 用科研技术  打造精彩的北京奥运 

  

科技奥运,人文奥运,2008年奥运早已圆满落幕,成为国人心中永远值得珍藏的回忆,而于白晓颖,这场奥运更具意义,令她倍感自豪的是,她不仅亲历了奥运,还为奥运添了浓重一笔。信息系统,唱响科技奥运。作为北京奥组委特聘技术专家,参与奥运会信息系统的筹备和运行工作,是白晓颖加入清华后所做的重要工作之一。作为奥组委技术部最早聘请的专家队伍之一,清华大学与组委会建立了深入密切的合作。白晓颖作为团队的主要成员,在信息服务的调研分析、战略规划、工作计划、合作伙伴管理、测试验收、运行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奥运会信息服务的成功运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2年~2008年期间,她和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其他老师一起,从奥运会筹备到奥运会运行,从核心的奥运会信息系统到整个城市的科技奥运支持,从基础的成绩采集、处理和发布到数字奥运4A等高科技展示,做了大量细致而深入的工作。在此期间,由清华大学承担、白晓颖和周立柱负责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奥运会信息系统集成测试总体规划及测试管理平台的预研”,具有重要的践行意义。项目在充分了解信息系统需求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集成测试的总体方案的框架,对测试管理平台的关键技术进行预研并建立原型系统,为北京奥运会信息系统测试的最终实施奠定基础。工作成果直接应用于组委会技术战略,使得奥运会信息系统的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相关工作成为北京奥运会成功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是奥运会技术运行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 得到北京组委会、国际奥委会等相关组织机构的高度评价。

 

              呕心创出新成果   服务化软件测试  

 

 

     1997Gartner第一次提出了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的概念,十多年来,服务化已经成为互联网软件的主要形态。从面向过程、到面向对象、到面向服务,伴随着软件形态的演变,软件开发方法和技术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服务化软件具有代码不可见、服务动态组合、在线演化的特点,使得传统的以人工为主或是以程序分析为基础的测试技术难以适用。因此,我的研究就是针对这种新型的软件范型的质量问题,从协同测试、自动化测试、在线测试三个方面,研究有效的测试方法和测试技术。

      追溯历史,白晓颖及其合作伙伴是国际上最早开展服务软件测试研究的团队之一。发表第一篇Web服务测试研究论文,这篇论文迄今为止已在Google Scholar上获得引用180余次。在其后的八年中,她们持续在此领域做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基于契约的协同测试框架是一个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这里她们引入社会网路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开放的测试平台,通过定义契约机制,支持大规模自发的在线测试与协同。提出可信服务中介的思想,将测试作为服务发布和检索的质量控制的重要机制;针对大规模测试的动态性和无序问题,她们提出了基于渐进群测试理论的服务排序选择方法,并采用贝叶斯网络分析的方法,引入基于风险的测试用例评价方法。在性能测试方面,大规模、分布式、适应性的负载模型是一个难点,这里她们在研究中提出基于多代理的协同机制。语义WebTim Berners-lee1998年提出的对于未来互联网的一个愿景。语义Web服务将知识表达等技术引入Web服务的软件接口协议中,目标是使互联网的软件系统能够更加智能地发现服务并进行交互与协同。她们是最早开展语义服务测试的研究团队之一。先后在测试数据生成、测试断言、变异测试几个方面,利用语义知识的本体表达、规则推理等机制,改变传统的测试方法,提高测试数据生成的有效性,在满足覆盖率需求下,降低测试代价。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服务化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软件的概念,而是扩展到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各个方面。她们的研究也进一步自然延展到云平台服务测试,尤其是大规模和可伸缩性测试与评价。Google Scholar Citation统计显示2009年以来,白晓颖论文引用超过1100H-index20i10-index34,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好评

     对于软件工程的未来研究走向, 白晓颖有清醒的认识。作为清华大学软件工程教学和科研一线上主要人员,她带领她的团队搏击于信息发展浪潮的风口浪尖,而继续推进软件工程向工业化迈进的步伐,把计算机技术做得更自动化、更智能化是他们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据她介绍:虽然社会的飞速发展对软件工程化显得更为迫切,但是,由于软件的规模和复杂性的迅速增长,加大了软件工程化的难度。大多数工程化的方法和技术至今尚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难以向工业界推广并应用于实际大规模的软件开发。着眼于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软件工程技术与方法工具的研究,将成为软件工程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然而,如同所有工业化发展的漫长历程,软件工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并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科研人员在细致中出成果。“让计算机真正成为人们的一种工具,用户不再是辛苦的程序员, 而是软件创造的主体;让软件生产从依靠个人能力, 转化成依靠系统和环境来保证;让互联网成为创造软件的平台。”白晓颖这样描述未来。虽处在科研前沿,白晓颖作为清华大学的一名教师从来不忘自己的本职工作, 多年来也有了一些心得,她坚持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且常常劝导自己的学生对待科研切忌浮躁。她深知, 自己的学生将是未来推动软件工程化的主力军。

白晓颖的人格如春风般的和煦,使心灵净化。她是以情育人的典范,如冬夜般的沉稳,慢慢润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白晓颖教授的赤诚的爱,唤醒了多少迷惘,哺育了多少自信,点燃了多少青春,发了多少征帆。但愿白晓颖教授在科研领域内不断创造出骄人的成果,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增加亮丽的景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