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人在孤岛
人在孤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2,927
  • 关注人气: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肆意打砸他人物品怎么就成了“爱国主义激情”?!

 

    昨天,“闻名世界”的西安群众抗日游行示威时,本人正好在西安,亲眼目睹了令人发指的一幕。

    吃午饭时,大家在议论说南门有一辆日系车被掀倒了,其时我们还只是觉得此种行径已经过了,但因为并未在现场,大家心态上都还只是当成某种“趣闻”议论议论而已。

    饭后到一个朋友的公司喝茶,他的公司在莲湖区丰庆路财富中心,我们正在聊着天突然听见楼下一片喧嚣,大家走到窗户朝下一看,楼下的十字路口又有人群在“游行示威”,再定睛一看,十字路口中央一辆被掀翻的汽车赫然躺在那里!许多人还在旁边用东西扔砸。紧接着,我们又看见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几个人拿着棍棒朝路上被堵住的另外两辆车走去,然后抡起手中的器械就向车窗抡砸开去!因为我们在20层

标签:

博客七周年

我的博客今天6315天了,我领取了徽章.  

  • 2005.11.01,我在新浪博客安家。
  • 2005.11.04,我写下了第一篇博文:《一首旧诗》。
  • 至今,我的博客共获得188,658次访问。
标签:

杂谈

                  这一瞬间令人深深感动 

 早上,在单位餐厅吃饭,习惯性地坐在离电视机比较近的位置,一边吃饭一边看中央台的《朝闻天下》。今天早上的一个镜头,让我情不自禁地湿润了眼角。

早间节目的一个单元是近期一直在连续报道的《走基层·蹲点日记》,今天的主题是“大伟招工记”,跟踪采访报道江苏阳光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刘大伟招工的事情,其中着重报道了今天工厂里活跃的“90后”的状况。

 

标签:

杂谈

    在我们伟大的转型时代,每天每天、每时每刻都发生许许多多稀奇古怪的事情。这个伟大时代正在大踏步地前进,看起来,无论发生什么超乎想象力的事情,都绝不稀罕了。

    昨日,安徽黄山普仁滩景区上演“鬼子进村”“抢花姑娘”的照片在网上流传,引起一片哗然。记者从该景区获悉,这场表演是为推出“红色实战”旅游项目进行的预演,该项目原计划在8月中旬启动,目的只为招揽更多游客。

    看到这样的消息,我们真的完全失语了。

                   

标签:

杂谈

为遇事不动脑筋的国人而悲哀

 

    一则荒诞不经的谣言能够找到的最好的传播土壤在哪里?

    ——毫无疑问,在中国。

    从大前天起,关于吃碘盐可以防止核辐射的传言就不胫而走,传言飞速流播的结果是,一些城市出现了抢购食盐的风潮。

   我也接到这样的短信,当时的反应就是觉得扯淡,不禁脱口说了一句国骂。孰料,传言还真是具有击倒现实生活的效果,媒体报道,有几个城市确实出现了短时间的食盐售罄的情况。

    我深深地为

标签:

杂谈

      因为11月20日要出差,赶不上21日在八宝山举行的范敬宜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了,11月16日下午,与单位清华新闻传播学院的毕业生小罗一起到清华,在清华新闻传播学院设立的灵堂拜祭敬宜先生。

    我送了一个花篮,写了这么几句话——

仁厚其心

高洁其魂

先生虽去

心碑永存

 

 

(2010-11-14 01:56)
标签:

杂谈

怀念范敬宜先生

 

    几分钟前,突然在网上看到一个消息——“人民网北京11月13日电,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范敬宜于今日13时42分因病抢救无效,在北京医院去世。享年79岁。”

    这真是一个令我无比意外和震惊的消息。注视着电脑上敬宜先生的照片,我的心中涌起深深的哀思,不禁回忆起自己与敬宜老师不多的、但使我终生难忘的若干次交往。

    我是1993年8月由于户口即将来北京,要联系工作,经时任文汇报驻京办事处主任、北京首席记者王捷南兄的引荐认识敬宜老师的。当时敬宜老师还在经济日报社担任总编辑。之前捷南兄向他介绍了我的情况,敬宜老师未做丝毫推诿,慨然表示让我直接与他

标签:

杂谈

向这位伟大的父亲学习爱

    

     昨天晚上,在凤凰卫视上看阮次山采访美国新任驻华大使洪博培的节目。节目中那些讨论宏大问题的内容,我印象不太深(其实洪博培谈得很精彩),使我深深感动的是,阮次山向他询问他带着自己收养的小女儿(中文名扬乐意)回到出生地扬州的那段内容。我认为,这段访谈展示了一个伟大父亲的博大心灵,在我们的文化语境中,洪博培所展示的那种感人情怀更是稀见的。我花了一个中午休息时间,从凤凰卫视网站上一段一段截屏,将访谈内容记录下来了,贴在这里,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分享它,并能从中受到感染获得领悟。

以下是访谈整理内容——  

   &nb

标签:

杂谈

“5·12”来临,我们该怎样纪念?

 

     时光如流水,永不停歇地流淌,转眼之间,“5·12”大劫难一周年了。

    回首去年此时那段难忘的日子,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有着属于自己的刻骨铭心的记忆。

    一周年来临,我们该怎样纪念?

    首先,让我们所有人都谨记:这个黑色的日子是属于汶川、北川、青川、四川,属于灾区人民的;属于灾区那些死难者和幸存者的。在这个日子,希望所有机构、部门都不要喧宾夺主,

(2008-09-18 21:11)
标签:

杂谈

残奥会的感动

   

    我算不上一个体育爱好者,所以,在整个奥运会期间,我只是每天晚上关注一下当天的比赛回顾。

    比较起来,我对残奥会投注的目光似乎还要多一些。在渐渐了解到那些残疾运动员所付出的难以言喻的艰辛后,我发自内心地对他们产生出敬重、敬惜的感情。但是,因为这段时间太忙了,尽管几次想为这些令人感佩的人写下什么文字,但终于没有动手。昨天晚上,残奥圣火熄灭的时候,我就在距鸟巢仅有一站路程的一家美术设计公司加班,焰火燃放时极其切近地听见轰隆隆的爆破声,却也没有能够到电视机前观看一眼闭幕式。

    然而,今天我收到的手机报中,有一些非常精彩、精粹的文字,我认为十分贴切地表达了这些天一直在自己内心中涌动的感动、感慨,我想,就将这些内容转录在这里,权且作为对这次感人至深的残奥会的一点纪念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