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玉堪比育人
读杨海林小说《碾玉》
读江苏作家杨海林先生的小说《碾玉》(载《小说月刊》2007年第12期,《小小说选刊》2008年第5期转载),有一种受教入心的快感和艺术上的高品位享受。作者以其老到的笔触,向读者绘声绘色地介绍了碾玉境界之不同寻常。从教育者的眼光审视小说,不失为一篇绝佳的教育寓言。这碾玉也就堪比育人。
作为教育者,我看完小说,觉得作者实际上通过碾玉这件事,向我们讲述育人之至理。“碾玉,那可是个不容易的活计。”以至于“讲究的玉工都喜欢说自己就是个碾玉的。”作者从碾玉器具、程序到碾玉具备的状态等说其不易,用另类碾玉捷径之易,说明碾玉的两种不同境界。文章在第一层次末才点出主人公韩玉汝的不同寻常的谦逊和对玉的虔诚至爱,告诉读者,韩玉汝把玉视为有灵性之物。对待玉须得“眼中有玉,心中有玉,手中,才能有玉。”这就是一个碾玉的至理名言。
韩玉汝的碾玉之言,无不与育人之理暗合。
作为教育者,我们面对我们所教育的学生,通过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气质等等综合的考量,相当于“养玉”,我们要做到眼中有玉,尽管有很多学生为不好的表象(如调皮捣蛋,爱钻牛角尖,行为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