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漠石客
北漠石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0,413
  • 关注人气:2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中国蹲~中国人特有的坐姿,就这平地上虎踞龙盘的蹲坐姿势,也是创造了人类肢体行为艺术独一无二的奇葩!世界其他各国人民,压根就蹲不住,打折腿他也蹲不住,这就是中国功夫!中国抗疫犹如这深更半夜里的中国蹲,必胜!!

核酸检测,一个不漏

前队不见首,后队不见尾

阅读    收藏 

这块平安扣是用乌尔禾金丝玉原石打磨的,因为当年没有专用的工具,只是半成品坯子。前几天偶尔翻出来,经过打磨抛光,就成器了,穿绳当把件玩,出门挂腰间也方便。

阅读    收藏 
(2022-03-19 04:43)

这块金丝玉产于克拉玛依,玉色纯黄,质地莹润,油脂皮色,如鸡油黄,完美无瑕,随形把件。钻孔穿绳,自然天成!散步遛弯,手拿把攥,一握温润,手感颇佳。

阅读    收藏 
(2022-03-11 14:02)
标签:

石头

乐趣

分类: 北漠石刻
黄河古道黑蜡石

黑蜡石椭圆饼

黄蜡石碾子

葫芦

金丝玉原石

戈壁玛瑙原石
阅读    收藏 
标签:

黄河石

黄蜡石

案几

分类: 北漠藏石
   这块40cm×22cm的黄河石,是2014年地铁线路穿黄河施工队从黄河古道底下八米深处挖掘出来的黄蜡石,石质坚润细密,呈淡黄色,捡回来后一直搁在书柜下。今天翻出来踅摸,很想切割打磨成一方条形案几,厚度足够,切边凿平的工作量足够大,需要等待一个空闲日子,才敢下手动家伙。如若这样原模原样放着,以后难免回归河道。

正面

底面
阅读    收藏 
标签:

金丝玉

石权

手工打磨

自古玉器皆有法度

分类: 北漠石刻


自己动手,打磨一枚金丝玉石权,一切过程都以手工制作而成,选一块晶莹剔透,细腻莹润无瑕疵的金丝玉料,标线、计算、切割、整形、粗磨、精磨、抛光、打眼、串珠,花了三天功夫才算告成。送给儿子收藏。
玉石文化源远流长
自古制皆有法度
成型
4抛光打眼串珠
5八面玲珑
6大样
7整形

阅读    收藏 
(2016-07-30 20:03)
分类: 北漠石刻

 



    金丝玉印章~自己动手,乐趣无穷。官凭文书私凭印,这是一条古老的法则。石开天地,印观人文。宅在家里陪儿子,咱也不能废了武功不是?这么一块莹润剔透,媲美田黄的金丝玉,经过两天挥汗如雨的捣鼓,终成亭亭玉立一印章,待那老武康复后,替俺刻一方“北漠无限”的大印,打眼穿绳,挂在腰间去隍庙遛个弯。














阅读    收藏 
标签:

黄河蜡石

指甲纹

分类: 北漠藏石

黄黄的蜡石好大,两张A4的打印纸几乎被它占满了。太大的石头木想法了,不知道能做啥,前些日子想扔掉,因有通体的指甲纹,读不懂它的来历,暂时留着!
复十年君:考古研究,乃是漫步在万物相惜的时空通道中,与精神永恒的直接对话,充满了神奇魔幻色彩。考古乃是揭示谜题,通向清澈明晰的探索之旅,正好契合了人类薪火传承,孜孜以求,走向正大光明的本能诉求。考古研究,是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心境、直觉、悟念、发现、惊奇、概叹,所有的心路历程,无不是化解未知的大彻大悟。朱雀、青龙、白虎、玄武,就是古时候的四神,代表东西南北方位的,朱雀主南向。——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如是说。


君不知:一朝拜神求子嗣,三代祿糧供香烟——世间* *之谓乎!
菩萨求因,众生求果,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人生迷途不知返!



阅读    收藏 
标签:

黄河鸡血石

2015.5.2捡获

难得一见

分类: 北漠藏石
老天开恩,今天捡获一块黄河鸡血石,重达5.6公斤。上午去城市学院找石友老武,老武请俺喝茅台,不愧是陈年佳酿,味道醇香绵长,因为开车加之惦记捡石头,每人一大杯,不敢多喝。随后俩人直奔石堆,拿着钢筋钩子一顿忙乎,捡了满满一袋子各色蜡石。尤其值得高兴的是刨出了一块硕大的鸡血石,石色红艳,红黄相间,通体玉化,石质细腻温润。这是俺多年玩石藏石收获的难得一见的鸡血石,感谢上苍眷顾!洗净后拍照发图与博友们共享!
倒立正面图
倒立右侧图
倒立左侧图
直立背面图
斜侧立面图1

斜侧立面图2

一块青蓝色的大蜡石,太重,搬不动

一块浅红色的蜡石,放弃了

老武的黄玉把件
老武早年收藏的和田羊脂玉,油润细腻,

老武涂鸦的牡丹,有点波德莱尔恶之花的意思

阅读    收藏 
标签:

文化

石头

手艺人、工艺品

没落中的文化记忆

分类: 北漠叙事
这些形状各异,质地细腻的黑蜡石,遍布黄河岸边,从未被今世藏家所关注。千百年来,缄默无语的黄河蜡石,早在宋代就被文人墨客收藏并记载。宋·杜倌《云林石谱》有云:“兰州黄河水中产石,有绝大者,纹采可喜。墨青者极温润,可试金。”
黄河黑蜡石石质坚润,色泽如墨,想必古人雕刻器具匮乏,加之石料沿古河道上游河段零散分布,难以集中开发利用,琢磨加工器物实属不易且价值较低,时至今日,虽有黄河奇石藏家偶尔收藏,亦是散落藏家而绝少成器。我蜗居黄河之滨三十余载,平素偶逛府城隍庙集市,也未曾见过几人琢磨加工为器出售。近年玉石收藏渐热,假田玉、岫玉、戈壁石、琉璃制品充斥街头,以之为材料的挂件、摆件、把件等玉石制品琳琅满目,偶有出售黄河奇石的贩夫走卒,仅仅是廉价出售图案原石,唯独绝少见到有黄河石琢磨雕刻的饰品、器物流行于市,呜呼哀哉,西北人愚钝、懒惰,不思进取之本性由此可见一斑。数年来捡拾、把玩黄河石,同时观摩浏览博友发布的各色金石珠玉、文玩器物,受其巧夺天工的琢磨技艺启发,工余闲暇时节,试着打磨一些黄河石文玩器物,入门习作,拙于工巧,但亦获益匪浅,权当抛砖引玉。
当代社会,品物丰富,商务便捷,为人们获取商品提供了诸多便利。传统的手工艺人及其作品日渐稀少,因此,手工制品以其不易复制、独具个性、资源稀少等特点,逐渐引起众多藏家的关注。手艺人及其手艺制品,逐渐地淡出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了一种遥远的记忆,将来会成为传说,应该传承手艺,使其光大,书写现实生活,像前人一样留住它。现实现在的境遇是,手艺人及其技艺,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符号,无可奈何地行进在寞落的时代余晖里。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