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宝在姥姥家待了快二十天,刚来的四五天有点不习惯。因为大家都不以他为中心,舅舅的婚事办完之后,家里安静了,鸣宝也适应。适应了的鸣宝,让鸣妈却不适应了!
在姥姥家一切都好的鸣宝,在语言方面还是有点听不懂湖南方言。语言不通,笑料不断。姥姥一开口跟他说话,他就打滚,姥姥越哄他滚得越欢。(姥姥特别爱笑,首次打滚也许姥姥笑了,他认为是好事?)试过拧他的小PP、小手手等,根本不起作用,换位打滚。唯一让他起来的办法就是爸妈来哄,用表扬的话“不小心摔着了,宝宝快起来!”晕乎!另外还有一邻居,爱跟他开玩笑,她叽哩呱地一说让他打滚,笨笨小子就打滚,橫竖就是不听我们的话。弄得我们也是哭笑不得,面对这种孩子,鸣妈真是没辙了!:(
以前电话里总跟鸣姥说,孩子如何调皮?鸣姥总说孩子哪有不调,这么小的孩子都这样。鸣鸣来了,姥姥家热闹了。也足实让鸣姥
“有儿不愁真长!”一转眼儿子两周岁了。妈妈总想给儿子写点什么,但一直未写出来。就让鸣宝自圆其说好了。
两岁的我,聪明又可爱,更是调皮地无法无天,没有我不敢动的东西。我喜欢大人的东西,因为好奇。家里的餐具、电器等我都爱拿着玩。虽然妈妈天天唠叨着让我别碰别摸,可我总趁
马上就要过两岁生日了,鸣宝说话还是不够连贯,糊涂语句偏多,压缩语也很多。如何纠正过来,妈妈很是有烦恼。
昨天跟弟弟聊起鸣宝的语言时,他告诉我,千万要小心,太多的压缩语会是一个危险。虽然弟弟还没有结婚,也没有经验,但我觉得他说的话也没有错。但要纠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就拿“不替”来说,妈妈讲道理,委婉地说教,让他去掉这个词。结果人家高兴时,不说,不高兴时照说不误。其他语句也很糊涂,说不上来的话就用“呜嗯呜恩”蒙混过关,但最后一个词或字会着重发出。
对于这个“不替”,不是大人刻意教的,而是他自己编出来的。要纠正过来,还只能靠他自己了,我们是尽管不提与之相关的语句。妈妈可能过于担心了,也许过一段时间他自然就会忘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