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15-10-04 07:00)
标签:

美食

    扬州四望亭吃早茶

     扬州与镇江仅一江之隔,我有一年与我弟陪同老母去镇江,到老家去转了一转,再到镇江宿了一晚,早上的节目一定是去宴春楼吃早茶。

    且说镇江的风物时尚比之苏州,向来差许多,吴风以常州西之丹阳为限,再西再北,偏而至大江,风俗渐近北地,即语言也已属北方语境。

    有苏州人不知地理的,往往指镇江为江北,似胡乱亦有几分道理。

 

    但论镇江人吃早茶,就好像很细腻雅致。旧时苏州人早间吃茶,或不吃什么点心的,呡一口茶,只以絮絮话语相供。若要吃点蟹壳黄、生煎,仍须踱步至隔壁的店家去买来。

    这就不如镇江早茶的场面,朗声叫喊过来,桌上顷刻间放满满。许多菜品细点中,那“硝肉”是必须的。

标签:

杂谈

    甲午重阳有二个 

      穹窿登高作一呼 

     南朝的梁代,吴均在他的笔记【续齐谐】中说,汝南恒景当年从费长房学,有一天费长房谓恒景曰:九月初九汝家当有灾厄,急宜去,令家人各作彩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

    恒景如言,避趋高处。夕还,见家中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因为有这样一段文字,至唐代竟然会形成风气,各各在重阳日登高、插茱萸

(2014-09-21 06:31)
标签:

杂谈

德山治印 

汉代的扬雄曰:或问:“吾子少而好赋?” 曰:“然,童子雕虫篆刻。” 俄而曰:“壮夫不为也。”

 

标签:

时尚

 

      按语

    我的朋友、苏州古吴三阳笔庄庄主倪君是苏州湖笔业的大老,辛苦创业今已届二十周年,回首往昔,感慨系之。

    他说,“世界潮流日新月异,今唯见电子独霸,传统式微,满眼低头一族,尽见划指敲键,真是先进又迷乱的时代!

    湖笔盛于宋元,苏州湖笔盛于明清,谓为“吴笔”也可,迄今千年间,中国屡亡屡衰,而笔业未堕,顽强坚守,多难而兴。然不料危殆未有今之甚矣。

    吾愿将苏州湖笔发展历史沿革作一全面阐述,结集付梓,以传承此苏州瑰宝不致湮没无闻矣。

    汝赵氏后裔,善书画,嗜文艺,与湖笔有天缘,可为我执笔乎?”

 

(2013-04-13 07:12)
标签:

杂谈

     千年良田何处是

    苏州时俗“老和尚过江”前两天,风雨交加,雨霁与诸博友去张家港长江中的双山岛游览,午后有提议去慰问华西国的,那里的皇上最近驾崩了。也有提议去原来的常阴沙农场看看的。后来就决定去农场。

 

    现在的苏州城市无限扩大,乘车出城百十公里,再也不见田地。史称鱼米之乡,只剩得水泥建筑成片,偶见绿色地块,却原来种的是草,美其名曰“景观”、曰“生态”。

    心中常存一大疑:农村田野不就是最好的景观么!不就是最好的生态么!

 

    常阴沙农场始建于原常熟县、江阴县、沙洲县之间的一块荒滩上,文革中苏州知青下乡也有去常阴沙农场的,但须好出身,工人或贫农、最好是雇农而苦大仇深,且又须在造反中有点名头的。所以早就知而慕。不知现在搞成怎样了

标签:

杂谈

       欧游纪程

   (十二)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的心脏

    离开美丽的瑞士,继续翻越重重高山,出得阿尔卑斯山区,渐落平地,便进入了意大利境内,地貌气候景象骤然两样,满目阳光明媚,田畴广阔。

    前离巴黎至瑞士看到的法国原野一望无边,有起伏,无田埂分割。现在看到的意大利的田野,很有亲切感,竟如我们江南的田野一般,有田埂分割成块,有灌溉渠道纵横,我竟疑惑它是不是水田,因为每块田都是水平的,否则要筑田埂作甚。

    我下乡八年,略知农事,但江南良田如我吴固有者,今何处可见!一路心中慨叹不已。

 

    意大利是欧洲的大国,亚平宁半岛伸展于地中海中,国土南北辽阔,东西狭窄,由于阿尔卑斯山脈阻隔,气

标签:

杂谈

        欧游纪程

         (七)在巴黎的购物时刻

    为什么不说在巴黎购物?

    因为本草民在中国所获养老金、是属于不平等的双轨制的最低一档水平,除一日三餐外,还要准备医病终老的费用。另外,老来粗茶淡饭已足,也不求时尚,不慕虚荣。故出去只看风景,一般不购大件、尤其不购奢侈品。

    但旅行团必须安排购物日程,否则对不住许多人士的强烈的“竞豪奢”的诉求。

     

    为什么只说是购物的时刻呢?

 

标签:

杂谈

       究竟容易还是不容易?

    少年时喜读古诗词,涉猎渐多,不由自主记得的许多名句,常常会忽然涌现脑际,谙于心、咏于口。有一种回味的享受。

    例如说起离别会想起“別时容易见时难”;却又会想起“相见时难别亦难”。咏而后思,这“别时”究竟是容易,还是不容易呢?

 

    “别时容易见时难”,是李煜词中句,他的全篇是这样的凄楚哀怨: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nbs
(2013-02-06 06:11)
标签:

杂谈

       歲末品味

    渭南汉在壬辰年将结束的日子里,通报博友兼酒友们说,新得烧酒十斤,私下里品来觉还不错,欲期待各位嚐嚐,若可,则择日往吴江去再沽些来。

    先由吉格罗朵往订饭店筵席,却年关日近一日,稍大的席面皆预告客满。咄咄怪事,有米竟无处下箸。

    由是议罢,且待癸巳新年来临再说。

 

    但爬山还是照常进行,定于送灶的小年那天作壬辰结尾一登。渭南汉对我说,你就不必再带酒了,我正好取两斤新酒来,下山后嚐新,作个评介。

 

    那天预报有小雨,小雨一般可不必介意,出门再说。果然天亮前后洒了几滴,虚应故事而已。

    品酒是个主题,就取轻松的线路

(2013-01-18 08:04)
标签:

杂谈

       总角之交

    古人将未成年人的发髻称之为“角”,早见于【诗经】。

    因为儿童之髪未及簪,只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称之为总角。“总角”一般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晋书·何劭传》:“劭字敬祖,少与武有总角之好。”

    总角之好,纯真挚厚,至老难忘!

 

    有一次爬山,于东山莫厘峰下、雨花禅寺前,与一位五十年不见的总角之交、小学濮姓同学不期而遇。欣喜莫名,合影一张,各留电话号后话别。

    就此开了水闸,我原来从没有的小学同学会竟能连连举办,所见所识与日俱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