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林徽因

山口百惠

杂谈

http://s8/middle/4ba7b016hb159134698c7&690

特意选了这张不那么“粉红”的林徽因照片


http://s1/middle/4ba7b016hb15913375390&690

百惠:清纯中,个性和任性十足,我喜欢!

林徽因和山口百惠,一个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诗人、才女,另一个是日本的影视歌三栖巨星。从

标签:

出版

策划

编辑

书名

作者

资源

文化

最近看了一篇网上的文章,标题是“出版社开发作者资源新趋势”,很是亮眼,唯恐错过新知。点开一读,竟然是邀请著名作者的兄弟姐妹写书,希图借助血亲的品牌,带动新书销售!惊骇万状!这……这也算是能拿出来说的一招!?

 

难道写畅销书的潜质和本事也能沿着DNA和裙带世袭罔替?那恐怕不久就要有“作二代”闪亮登场了!

 

以前听人说韩国人很看不惯和不理解中国人为何总对人是说“慢”:“请慢用!”“您慢走!”“慢慢吃!”其实,看似风风火火的韩国人真错了!中国人哪里慢啊?急得很呢!到处显现“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思维模式。出版业这个最该洋溢时间酿造的芬芳的行业,也是上上下下心急火燎,大鬼小鬼红眼绿嘴。连培养新作者的时间都等不起,付不起!最好的作者不是才气和学识,而是手握资源的:家族的、背景的、关系的、新闻的、名气的……这也没错!但须知物理学基本知识告诉我们:一个系统的能量高了,必然不稳定。曾经在一个文风颇健的出版人博客里,看到她哀叹如今的作者和出版社的

标签:

杂谈

分类: 淡极始知花更艳

说出那句话的时候,我被自己不知哪里来的勇气和冲动给蒙住了。片刻,时间凝固,我愣在那儿,天!怎么收场?

 

我没说什么“为了新中国,向我开炮!”“你们撤,我掩护!”这样的豪言壮语。我就是说:“晚上哄孩子睡觉的活儿,我来!”——在腊月二十四,保姆离家的那一晚。为了报答十一长假保姆回家期间,老公主动承担一夜两次起来给孩子冲奶粉的工作。那时候我也很过意不去,咬牙嗫嚅着:

“那什么……要不咱俩轮流?别全都你一人……”

“——不用,没事!”特淡定!

 

春节前,我经常腰疼。老在腰后面塞个热水袋,活似穿和服的日本女人。看保姆抱着孩子哄睡,一抱半个小时起步,还得走来走去,唱着歌,颠着颤着摇着晃着,看着我就不寒而栗。那样的难度系数,在我看来等同于直体特卡切夫腾跃!时不常地,保姆也经常向我们抱怨孩子不好哄睡,放下就醒,听

(2010-12-21 11:58)
标签:

杂谈

陈道明

冯小刚

于丹

分类: 淡极始知花更艳

    好久没放松一下,给自己买一本时尚杂志看看了。上周我最最吝啬、最最苛刻的老板——就是我自己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居然良心发现,大发慈悲地大开腰包,斥资奖励了自己一本。封面就让人全身每个细胞都浸透着酥软的轻盈:柔美的粉色,一站八道弯儿,穿着印花雪纺裙,金发撩人的拉丁歌后夏奇拉。

 

   翻开看,居然难得的有陈道明的专访。呵,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他可是宛如隐士高人的低调啊。我上初中的时候,一度很喜欢陈道明,他演的《围城》我看了不下10遍,人前人后津津乐道,学他的台词,庶几能背。不过,现在对他的热情早已淡了,却依然欣赏。中国演员不分男女,大多外表光鲜,只是贫于内在。赶上抬人的剧本,识人的导演,捧人的角色,还能超新星爆发似的闪上一瞬。一朝脱去戏装,离开角色,闪光灯下,麦克风前,重新当回自己说上两句——不忍卒听!不由得让人立刻五官紧急集合,弯腰抱头,心里那个悔啊!哎呀……我怎么喜欢这么一个啊?

(2010-12-13 06:54)
标签:

杂谈

紫音

亲子

亲情

婴儿护理

感想

分类: 喃喃负手扣东篱

    这两天,我家又为一件事一天几次地忙起来,就是给我8个月的儿子烤屁股。

 

    烤屁股这个工作,技术含量不高,也不用太多的体力,但是需要有定力。先要耐心把孩子哄睡着。等他睡深了,小心翼翼地放在床上,呈侧卧,在这个过程中,为了防止他“复辟闹革命”,经常要动用一枚“定海神针”——嗨,有孩子的人都能猜得出,就是安抚奶嘴。烤屁股需要两个人合作。一个人手扶着他的屁股,让患处最大程度暴露在灯光之下,并且一动不动保持这个姿势。另一个人举着小台灯烤,要保持好角度和距离。一次要烤半个小时。两个人都得保持不动,不说话,不出声,不能把孩子吵醒。

 

    我的工作一般是举着台灯。这需要我坐在小板凳上,双脚踮起,手肘支在膝盖上。一手举着小台灯。另一只手自由,为了使身体长时间能保持这个姿势,我习惯于让没事的这只手托着下巴。这个样子颇有点像罗丹的思想者雕塑,并不是刻意想要模仿。确实这样就比较容易想点事了——让我的思维也静止半个小时,那太难了。

 

   

标签:

杂谈

励志

梦想

产后抑郁

感悟

紫音

    我一向是个对时尚流行潮流,很迟钝很不敏感,或者说基本一概不知的人。所谓的牛角扣的大衣已经在街上基本人手一件,我才发现大家前襟上都滴嘞当啷的。流行豹纹,我看见小MM短款外套下面露出这样一截子豹纹的打底衫(这个词也是在网上刚刚学会的),还说:“挺好看的,跟孙悟空似的!”——真不是我幽默,真不是我嘴损,实实地老土,马屁拍到驴蹄子上了。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393ZH00SIGG.gif

    每当我睁开惺忪睡眼,探头向窗外,惊异发现外面正上演新一轮流行的时候,正要感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周围总有人含蓄或直接的告诉我,早就蔚然成风了,你再晚一秒钟,也许就过气儿了,看都看不见了。

    不知这次又晚了几拍,猛然发现“现在”(可能用英文应该是【现在完成时】,中文不分那么清楚,就这样吧)都流行出励志的书、青春文学。记得上MBA课的时候,老师讲过,麦当劳在美国发家是冲着美国的汽车文化来的。到了中国,发现当时中国还没有汽车文化,但中国有儿童文化,遂低下身弯下腰,

(2010-10-28 12:16)
标签:

杂谈

龙应台

亲爱的安德烈

亲子

分类: 淡极始知花更艳

    昨天偶然走过一个书店,进去看了看。一眼看见最前面平铺展示的书里有龙应台。

 

    如果我生活中有这位面容清素、薄薄单眼皮、目光敏锐的阿姨,我一定逃不过她的批判,怕她到躲。但隔着温柔敦厚的封面和扉页,浸着幽幽书香,我还是很乐意被这支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笔扎一下,还好,不那么疼。

    这书名叫《亲爱的安德烈》,呵,和儿子的,正对我现在的胃口。

    翻开,无意看到彩插里的一张照片——她和她的混血儿子背靠背坐着,各自抬头仰望自己的天空,心里咯噔一下。就算不是老式家庭里母亲坐着儿子恭敬侍立在后,就算不是现代家庭没大没小亲热的搂着肩头,好歹也该是并排一起面向镜头微笑,哪有这样的母子合照?然后又信手往后乱翻,一下翻到一页,里面有她给儿子打电话——

    她问:你好吗?

    答:好啊。

    她问:学校怎么样?

    答:没问题。

    ……没话了。

    多可怕!我丢下书,逃也似的走开了。

标签:

杂谈

分类: 淡极始知花更艳

    早晨上班路上,听交通台广播,话题是自己最失败的购物经历。各色人等交代的自己的昏头事还真不少。有的说,自己十多年前花198块买了一套微波炉专用烘烤袋,至今闲置,几乎成了老公的笑柄。还有的说,自己不停不休地买各种图案的创可贴,被人带着嘲讽地尊称“收藏”。

    我一边呵呵笑着,一边对照检查自己。嘿,我还真没什么可称得上是“失败”的购物经历。对于自己有收入的女人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当然了,诸如在某仓储大超市买了一瓶醋,而错过了另外某大卖场特价促销,多花了2毛钱这样的事,不能算。这只能说是谁都免不了的“系统误差”。

    因为自己学的专业和从事的职业,使自己身处男人堆儿里,还都是文化人。都是戴眼镜、站讲台、拿科研经费、手里有项目的人,不能戴个大金链子、大金戒指地炫富,那样多俗气啊!比较文雅又显示好男人标签的方式,是主动爆料自己太太一进商场就走不动路了,要么误认为今天所有东西拿了不要钱,疯狂购买一堆回家。末了,宽容地哈哈一笑,仿佛花的不是他的钱。要么记忆力清晰地罗列去哪里旅游花了多少钱,买了怎么一长串东西,又

标签:

倪光炯

作者

感悟

杂谈

分类: 喃喃负手扣东篱

    不管给我安排多少磨难和困惑,我都始终认为,上帝还是爱我的!

    他总会在给我摆出一道新的难题后,适时地,安排一位恰当的贵人点拨我。

 

    在结束在人民医院病房里两天三夜的陪床后,“天上掉下来个倪老师”。我那9年未曾谋面,在我的编辑生涯里,颇有传奇色彩,通信最多,通话最少,9年只见一面的作者,已定居美国10年的复旦大学教授倪光炯先生,从美国回国探亲,电话邀我短短一聚。

 

    9年前,我还是个刚本科毕业一年,见了人,大气儿都不敢喘的小菜鸟。在陪同领导拜访的过程中,十足是个跟包,除了最后毕恭毕敬呈上自己的名片,一言未发。但他那双目光如电、炯炯有神的眼睛和优雅的白发,一直记在我心里。可他还会认出我么?

 

    在电话里,能感受到他的声音依然亲切,语调还是那么轻快,话题转换和反应速度惊人地快。但我还是没想到,一推饭店的玻璃门,他一眼认出了刚刚升格为“孩儿他妈”的我。而他,9年了,竟然没什么太大变化,还是那样目光炯炯,双眼传神!

 

  &nbs

标签:

工作

十周年

出版社

北京国际书展

杂谈

分类: 喃喃负手扣东篱

    今天是我工作十周年的纪念日,想说点什么,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想轻叹一声,十年啦?十年啦!

    十年前的今天仿佛就在昨天。

    我第一天上班,像去大学报到那样,风尘仆仆带着一身藏都藏不住的学生气,提着水杯饭盒等一干用品,叮叮咚咚地骑到沙滩后街55号。身披初秋的阳光,满心欢喜,一脸诚惶。

    到了自己办公室门口,怯怯地叫一声领导。领导说,今天是北京国际书展(BIBF),你去看看吧。我天,什么是北京国际书展?在哪啊?幸亏办公室里有个前辈告诉我,楼下有班车送去,你快下楼说不定能赶上。

    我差点没从三楼直接就跳下来,一路飞奔。看见一群人正鱼贯上一辆大轿车。心想,我是新来的,不要跟人家抢,等人家先上。结果人家都上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