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笔记 |
买了本好书,《文学的邀约》(格非著,清华大学出版社),昨天一口气了许多。
摘:
生活于巴黎的两个抄写员,布法与白居榭,因对现代都市生活感到厌倦,产生了悲观厌世的情绪,幻想着离开这个世界,离群索居。一笔意外的遗产,使得两个人不切实际的计划得以实现。他们断然辞掉了抄写员的职位,出发前往乡间,隐居于偏僻的庄园别墅,将自己的余生贡献给各种知识和学问的探索,并试图梳理这些知识与当代生活之间的关系。他们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囊括了园艺学、农学、医学、天文学、地质学、文学、历史、政治、宗教、法学、社会学。甚至还涉及骨相学和养生学(福楼拜似乎像歌德那样,试图将人类一切存在及相关知识认真参祥。作者本人写这部著作,阅读了1500本以上的各类文献)。
然而,从他们抵达乡间的那一天起,各种意想不到的困境和悲哀,一直紧紧地跟在他们身后。这其中有他们与当地居民之间的矛盾,与庄园管理者之间的争执,当然也包括他们两人之间的意见不一。但最大的(尽管福楼拜一开始没有点破),是他们想象或理想中的隐居生活与现实的“所是”
标签:
复习 |
分类: 笔记 |
一、历史的追述
(一)中
1、中国先秦(甲骨文):“教”,监督小孩学习;“育”,妇女养育孩子。
2、孟子:最早将“教”和“育”二字合为一体作为一个词使用的。(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敌,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意为:君子有三种乐趣,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3、《中庸》:修道谓之教。
4、战国荀子: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5、春秋战国末期教育名篇《学记》: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6、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始作善也。
(二)外
1、古希腊语:“教育”一词与教仆有关。(教仆:陪护奴隶主子弟上下学的奴隶的专称。)
2、英语、法语、德语:由拉丁语而出,本意思为“诱导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娱 |
年初二晚上落地深圳,酒店的电视正好调到中央2,在播《乔家大院》,此后每天都连着看,看完了它——去年去过乔家大院、喜欢陈建斌以及片中不少演员的表演、还有导演和故事本身也很好。。。。。。这段台词是最后一集中,陈建斌饰演的乔致庸年近九旬之际的对镜独白,喜欢非常,坚持不懈才在网上找到这段准确的文字,可苦于找不到这段戏的视频资料。
乔致庸(对着镜子)自言自语:做了一个梦,我梦见变成一阵风,刮来刮去,刮来刮去,直接就刮到咱们院子里了。怪了!院子还是这个院子,房子也还是这个房子,门呢,窗户呢也都在,人我都不认识了,那说的话,我都听不明白,穿的衣裳,我也没见过。怪了,怪了,怪了!哎,你觉着,你这辈子过得咋样?值吗?你就干了几件正事,挣了点银子,盖了个大院子。我、我还得感谢你呀?我恨你,我恨你!我讨厌你!你把我毁了,你把我的一辈子都毁了,你知不知道?我有才学,我有智慧,我有勇气,我有热情,我要是能按照我自己的路走,我何尝不是一个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现在呢?一个老地主!一个老地主坐在这个大院里,一个老地主,一个老财
分类: 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