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学习质疑思考探究性学习聪明 |
分类: 教育教学 |
“学问”这个词,真的很奇妙。“学”和“问”本来是两件事。《周易》中说:“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讲的是,学以积累知识,问以明辨真伪,两者紧密联系。后人索性把它俩组成一个词,寓意是两者相互促进,融于同一个学习过程之中。启示我们,学必有问,有问才有学。
明代思想家陈献章讲:“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大意是说,学习要有质疑的精神,有疑问才能学有进步,疑问乃是觉醒领悟之基点。
明代心学的开启者是陈献章,后来集大成者是王阳明,
标签:
教学满堂灌学习方式潜能探索者 |
分类: 教育教学 |
看看今日现实,还有不少老师误以为教学就是讲课,讲的越多越细越好。千辛万苦的满堂灌,结果却是剥夺了学生学习与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低下,而且会养成依赖性。
近几年,各国教改的经验多种多样,其中较为突出的则是
标签:
郑板桥规律创新概括文风教风 |
分类: 教育教学 |
扬州八怪纪念馆的展厅门前,有一幅柱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原作落款有注:“与韩生镐论文,郑板桥。”对联本意是指导学生韩镐写作的,后来艺术界有不少人认为这是郑板桥绘画的经验总结,教育界也有不少人认为这可用于指导教学,再后来则被广泛应用于思想作风建设。一幅对联能够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和赞同,实属罕见。
标签:
学习学问思维创新学风 |
分类: 教育教学 |
《易经》中说:“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把勤学与好问视为君子之德。
孔夫子教学,不曾滔滔不绝的灌输,而是在与弟子问答对话中探究义理。《论语》当中,颜渊问仁、子贡问友等等,近五十处。有一次,林放问礼之本。孔子称赞说:“大哉问”。孔子自己亦是虚心好问,所以“子入太庙每事问”成为佳话。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问辩之风日盛,促进学术繁荣。后来,王国维在总结历史经验
标签:
教学改革学为主体耶鲁大学法学院满堂灌教师 |
分类: 教育教学 |
耶鲁大学法学院有两幅浮雕。学院正门的一幅:老师在讲课,慷慨陈词,眉飞色舞,而下面的学生在睡觉。学院后门的一幅:学生们分成两排,争论的不可开交,甚至在相互指责,而老师在睡觉。
对此如何解释,并无标准答案。参观者有的赞不绝口,有的不以为然。我觉得,这里反映的是教学改革和学生成长的变化。作品虽然有些夸张,但能引人深思,就已经了不起啦。
标签:
立志担当危机奋斗虞诩 |
分类: 思想教育 |
标题中的两句话,原来出自《后汉书·虞诩传》。东汉汉安帝永初年间,朝歌一带叛匪作乱,攻杀县吏。大将军邓骘任命虞诩为朝歌县官。虞诩的旧友为他临危受命感到忧虑,虞诩却坦然笑道:“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大意是说,立志不求易成,做事不避艰险,这是我的职责。就如同砍柴伐木,如果不遇难以砍伐的盘曲的根、错乱的节,怎能识别刀斧的锋利呢?虞诩上任后,采用许多妙策平息了叛乱。
后人常用“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来告诫人们,惟有胸怀壮志,坚定不移,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才能获得成功。
标签:
线上学习智慧社会信息素养创新 |
分类: 教育教学 |
在变革的大潮中,医院、学校变得相对较慢,这是特点,并不是缺点。因为我们服务的对象是有着千差万别的人。
线上学习的数量很大,可是效果参差不齐。据统计,43%中小学学生认为,线上学习比在校学习的效果差。看来师生都有个适应的过程。“线上线
标签:
人生梦想成功上海财经大学 |
分类: 思想教育 |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樊丽明在2016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摘录)
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你想成为怎样的人,无论你想过怎样的生活,都希望你能坚定地追随自己的内心,任何时候都不放弃梦想。
谈及梦想,有人说,这是一个梦想泛滥的时代,每个人对此都能如数家珍,滔滔不绝;也有人说,这是一个梦想缺失的时代,多数人缺乏应有的坚持,总是流于想法、沉于安逸,甚至堕于苟且。那么,作为新一代“上财人”,大家究竟该如何看待和追求自己的梦想?又该在梦想起航前怎样做好心理建设?借这堂“最后一课”,我想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
首先,寻梦须有志,梦想的“称重机”是责任与情怀。
歌德说:“不要怀有渺小的梦想,它们无法打动人心”;爱尔兰人也有句格言:“伴随着梦想而来的是责任
标签:
学习方法能力主体性华师一附中教育 |
分类: 教育管理 |
标签:
人际关系现代化学会共处自我中心论教育 |
分类: 思想教育 |
曾经有人对12所高校“90后”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仅有四成大学生对寝室关系表示满意,三成大学生对寝室矛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另有三成大学生则认为,最不开心的是寝室里与室友们的矛盾,这包括睡觉关不关灯,起床的轻重,性格冲突和钱财纠葛,还包括“别人莫名其妙的成功对自己的伤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