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断除执著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不能一开始就说:“为救度众生立誓成佛”是一种执著,所以要放下。像有智有得的微细执著,是证悟之后才谈得上断与不断的。
文:希阿荣博堪布
佛教说的“执著”是指执幻为实,具体又分为人我执和法我执.
“我”是指实有自性。把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幻妄身认作自己的身心,妄执为我,名人我执。把一切事物、现象、观念、习气认
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人、事、物,哪怕是刚才拂面而过的清风,或是路边的一草一木,都带着上师的气息。在我们感知它们的开放、温柔的心中,有着上师引导我们一路走来的印迹。——希阿荣博堪布《次第花开》
文:圆丹措
她第一次去拜见上师,已然是8年前。是一个晴朗的3月的早晨。
她一直记得进机舱前,偶一回首,一轮朝阳冉冉升起,温暖的红色记忆入心。当时,她并不懂得:一切显现,都来源于上师三
“我们应该努力帮助众生脱离危险的境地,一定要这样做,因为今天的善愿善行将会在未来我们遭遇危险时帮助到我们。”——希阿荣博堪布《生命这出戏》(2017新版)
文:根据菩提洲网站在线课程慧智法师讲释整理
要为自己或身边老人求长寿,该做哪些事情呢?
自己不要杀生。杀生的范围很广,包括杀害旁生、堕胎,这些杀业都不要去做。
不要劝别人杀生。
历代祖先、现世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极大,现在斯人已逝,我们继承了他们的财富,却很难直接用物质帮助他们,而行持善法并回向才是令他们具有安乐来世的助缘。
在汉地,传统上大家都会扫墓祭祖,有些习俗是在扫墓时烧纸钱、供食物来祭奠亡者。
除此之外,作为佛教徒,以佛法的方式来纪念亡者尤为重要,比如行持放生、念经等善法,也可在扫墓时念诵火施仪轨、《无垢忏悔续》、《三十五佛忏悔文》、百字明、金刚萨埵心咒、阿弥陀佛圣号、观音心咒、大悲咒等。此外,不要忘记回向善根给亡者,最好能
实际上,我们眼前的一切本质上就是清净法界。净观不是把本来不清净的硬观想成清净,而是实相本来清净,凡夫因为迷乱习气障碍无法见到而已。——希阿荣博堪布《寂静之道》(2017新版)
文:贝玛拉嫫
初到扎西持林,上师赠《南亚出行记》并嘱细读。次日,我独问师,何为“清净观”。师笑言:“明天跟你讲,弟子。”可直到临行,师不曾再提及。自此,我常念及师开示的“清净观”。
起先,
“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人都会令我们的人生有意义,但那些爱我们的人,让你我的人生不仅有意义而且美好。仅为这一点,我们也应该对他们心怀感激。”——希阿荣博堪布《次第花开》(2017新版)
文:根据菩提洲网站在线课程慧智法师讲释整理
我们讲到要教育孩子善良、低调,要修安忍,不要争执,这感觉是处处让着别人,或许家长会问:“凡事与世无争,这样孩子长大后会不会没出息?会不会被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昨日今日,前世今生,皆是业力和缘起显现的相续。因缘渐变,则身心渐变。因缘巨变,则身心巨变。因缘差异大,身心世界的差异也大。
文:希阿荣博堪布
在我们讨论轮回是否存在这个问题前,最好先来看看佛教所说的轮回到底是指什么。佛陀在《圆觉经》中是这样解释的:“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也就是说,有始有终,有生有灭,有聚
做这场人生大梦和昨夜做梦,道理是一样的。什么时候你能做到醒梦一如了,人生这场梦醒来也就有望了。——希阿荣博堪布《透过佛法看世界》(2017新版)
文:希阿拉姆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偷懒睡了懒觉,醒来拉开窗帘,发现睡梦中外面已是白茫茫的一片,下雪了。
恍惚中,我想起前几年在北京见到的第一场雪:朋友们相约在颐和园玩的情景。一切仿佛那么遥远。这是 2013 年学院的第一场雪。一个人披着大氅坐在窗前,
“为亡者作超度,除了请僧人作法事,还包括供斋、布施、放生、刻玛尼石、做经旗等各种善法,除了能超拔亡者的痛苦,生者也能获得利益。”——希阿荣博堪布《透过佛法看世界》(2017新版)
文:根据希阿荣博堪布2017年清明节开示音频整理
今天是清明节,这几天人们都在忙着扫墓,祭奠自己逝去的亲人和祖先。在扫墓的时候,人们会烧纸钱和一些死者生前爱吃的东西等。
在这个时候,如果条件允许,大家可以念诵《回
在家居士可以在修行的同时兼顾自己的社会、家庭角色。如果一个社会里大多数成员都相信因果,去恶行善,有精神信仰,那么社会会更加和谐。
文:希阿荣博堪布
佛教修行有出家、在家两种。佛教讲因缘,出家有出家的因缘,不是所有人都具足出家的因缘,所以佛教不会要求所有人都出家。事实上也不会出现所有人都出家的情况。佛教传入中国近两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全民出家修行的时期,在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的现代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