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转载

财经

分类: 励志
    在金融界,罗伯特·席勒(Robert J. Shiller)算是个“成功人士”。除了拥有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的头衔,他还是企业主、预言家、专栏作者和畅销书作家。对于成功的秘密,希勒承认是遵从了父亲的古怪忠告 :“在学术界,人们认为这样做便能出名:在最好的期刊上发表论文,去最好的大学工作,著书立论说的是别人都在写的热门话题。可是,这些全都是父亲告诉我别去做的。”

  一、钟情经济

  1946年4月16日,希勒出生在美国北部城市底特律,他是这个家庭的第二个男童。父亲本杰明·希勒(Benjamin Shiller)是一位记者,算得上是一位知识分子,母亲鲁思(Ruth)是一位漂亮贤淑的家庭主妇。

  希勒少年时候,母亲患有脚病,家里不得不准备大量的医学书籍,这些书后来竟成为希勒的猎物。希勒上小学的时候,母亲还经常给他讲故事。多年后回忆起这些事情,希勒说:“我总是对阅读如饥似渴,身边有什么我就读什么。”

  好奇和对阅读的偏爱驱使这个懵懂的少年不断进步。上中学的第一年,大希勒四岁的哥哥在大学选修

标签:

转载

财经

分类: 励志

在国际经济学界中,保罗·A·萨缪尔森奖享有盛誉,这是美国教师保险和年金协会设立的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A·萨缪尔森冠名的重要奖项。在该奖的颁奖史上,哈佛大学约翰·Y·坎贝尔(John Y.Campbell)教授因于1997年、1999年和2002年三度摘冠而成为美谈。

坎贝尔于1979年获牛津大学圣体学院学士学位,1981年、1984年分别获耶鲁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84年至1994年,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1994年至今,为哈佛大学应用经济学教授。坎贝尔教授曾在《美国经济评论》、《金融学杂志》、《经济学季刊》、《政治经济学杂志》、《金融计量经济学杂志》、《计量经济学》、《金融经济学杂志》和《货币经济学杂志》等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凭借上述的累累硕果,他先后被包括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美国艺术与科学学会、计量经济学会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在内的一些权威机构聘请为研究员。并于2005年当选美国金融学会主席。

一、创立金融计量经济学

标签:

华尔街

高斯相依函数

cdo

财经

分类: 财经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华尔街就开始依赖金融工程精英们来创造各种新的获利途径。他们创造金钱的方法一直成功运转了这么多年,直到其中一种“突然”引发了这场全球性的经济灾难。

  一年前,人们总认为像李祥林(David X. Li)这样的数学天才可能会在某日得到诺贝尔奖的眷顾,因为金融经济学者,甚至华尔街的这类人才的确此前也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李祥林的开创性工作是衡量投资风险,而在金融领域,他的成果与以前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学者的贡献相比更有影响力、更快速地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当晕头转向的银行家、政治家、监管者和投资者在这场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大崩溃的废墟中寻找事发根源时,他可能更应该庆幸的是自己还有一份金融业的工作。

  李祥林从事的研究是确定资产间的相关性(correlation),也就是将一些完全不同的事件之间的关联度用数学模型来量化。这

标签:

转载

文化

分类: 励志

    一人,一虎,一船,一海,每一笔都美得灵魂出窍,如果不是结尾剧情反转,《少年派的奇幻历程》拍得再好,也不过是一个大海求生的励志故事。当少年派轻描淡写地道出第二个故事,揭露了一个“人吃人”的生存之战时,给了观众当头一棒,把大家推入了“关乎人性与信仰的思考主题”的迷宫之中。许多观众都不敢相信,这么美妙和励志的故事下居然有着那么残忍的真相,但其实剧中处处有铺垫和暗喻。

  >>剧情解读

http://www.ipiao.com/uploads/allimg/121207/3_121207163426_1.jpg

 

标签:

转载

思索

娱乐

分类: 励志
    好久没有看到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和让人思索的电影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算是其中的一部。电影表面上很奇幻,给人以视觉盛宴的超美享受,而在本质上又展现了人性的美与恶、真与假,并对现实与梦想、追求与恐惧有着精巧的探索,值得我们观后认真思考。
    影片讲述了少年派和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泊227天的历程。影片上映之后即在内地掀起了观影热潮。而关于片末少年派给出的两个不同版本的“漂流故事”孰是孰非的激烈讨论更是引人思考。成年派的演员伊尔凡可汗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这部电影表面上看是一个少年的冒险故事,实际上隐藏着很多隐喻,它有许多平行空间,很多层次。”
    作家马伯庸在影评《李安的隐喻森林与少年派的三个故事》中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其实第一、二个故事都存在破绽,第一个故事太虚幻而不真实,但是第二个故事也有自己的破绽派在逃避关于母亲的去向问题。故马伯庸提出了自己的“第三个故事”:派其实吃
标签:

转载

财经

教育

分类: 励志

    这是我在一个论坛里发现的贴子,觉得很意思,正所谓文人相轻,所以转载过来和大家分享。   

    引言(2010) 

    世界杯刚刚结束,点评一下上财经济学院楼里的名校“海龟”32“强”,与读者共享。
    一、进校一篇文章也没有发表的“名校”海龟 

    1.杜宁华,进校5-6年,此人号称试验经济学大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农.史密斯的学生,却一篇文章也发不出来。 

    2.陶佶,进校5-6年,号称著名华人经济学家李龙飞的学生,发一篇文章怎么就这么难呢? 

    3.谭继军,进校4-5年,文章一篇没有,行政职位却稳如泰山,现高居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之高位,不知此人为何还能睡得着觉。 

    4.梁丹,进校4-5年,文章一篇也没有“生产”出来。

    5.陈媛媛,进校4-5年,没有产出一篇文章。 

    6.贺欣,进校3-4年,

标签:

财经

分类: 教学

   亚当·斯密以来,整个经济学界围绕着驱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争论了长达200多年,最终形成的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下列三个要素(Tanzi and Zee,1997,p.180):⑴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性资源的积累;⑵在一国的技术知识既定的情况下,现在资源存量的使用效率;⑶技术进步。但是,60年代以来最流行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依据以劳动投入量和物质资本投入量为自变量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的增长模型,把技术进步等作为外生因素来解释经济增长,因此就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

http://s11/small/497fefe7gbfe882a2d14a&690
1、金融经济学期刊(JFE)


http://s10/small/497fefe7gf7f151b180b9&690
2、金融学期刊(JF)


http://s15/small/497fefe7gbfe882d48bde&690
3、金融学研究评论(RFS)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