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文化赵汗青赵先杰 |
分类: 血染虹桥(长篇连载)趙汗青著 |
十
建文帝在这次靖难之变的整个过程中可谓调度乖张、莫衷一是。齐泰、黄子澄本是谋主,一旦事情有变,建文帝竟然附允朱棣的意思,窜贬齐黄,而后有人上书以为不可,建文帝遂寝其事。削藩之初,燕王上书申救,建文帝居然览书恻然,谓左右事宜且止,黄子澄力争不可时,建文说:“朕即位未久,连黜诸王,若又削燕,何以自解于天下?”左顾右盼、惊惶不定,以妇人之仁来用人行政尚且不测,更不要说身临险象横生的政治深渊了。比之乃祖
标签:
历史文化赵汗青 |
分类: 血染虹桥(长篇连载)趙汗青著 |
九
李景隆在山东的丧师辱国已经表明了建文君臣在削藩战争中实在不是应变的行家。特别是当近臣黄子澄请求诛杀李景隆以谢天下时,建文帝不知出于何种目的居然没有答应,黄子澄痛哭说:“大事去矣,荐景隆误国,万死不足赎罪!”李景隆一战损失大军二十万之众,
标签:
历史文化赵汗青 |
分类: 血染虹桥(长篇连载)趙汗青著 |
八
建文元年八月,朝廷加长兴侯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宁忠次之,率三十万众讨伐朱棣。征虏大将军是明初统军将领的最高荣誉,当年也只有徐达、冯胜、蓝玉三人得任,说明建文帝对耿炳文的重视程度,希望借助老将的威名一举击败朱棣。
安徽淮北市的口子一名从何而来
赵汗
标签:
历史文化赵汗青 |
分类: 血染虹桥(长篇连载)趙汗青著 |
七
前面我们介绍了燕王朱棣的基本班底,下面来看一看南军将帅,朱棣在建文元年七月六日于北平动手,八月,建文就派出以老将耿炳文为大帅的军队前往镇压,要说速度并不算十分迟缓,而耿炳文率领多达三十万的部众,即使是先头部队也有十三万之多,比起朱棣的几万军队可谓绰绰有余,然而,南军最后终于失败,固然也有其他原因,可是将帅实不能辞其咎。
标签:
历史文化赵汗青 |
分类: 血染虹桥(长篇连载)趙汗青著 |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