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995年,周星驰带来了电影《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是他第一次开始对《西游记》的故事进行惊世骇俗的颠覆性改写。可以这么说,从《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到《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这两部《大话西游》系列电影作品在剧情内核与精神价值上几乎与原作互不相干,在当时的电影市场也未见轰动效应,还一度受到媒体舆论的批评,直到影片经由互联网等新兴传播方式的传播,才在大学生与草根青年中赢得了口碑。随着岁月的沉淀,很多人慢慢才发现“一万年”的那句台词有着如此的魔力,甚至一度成为流行网络的一句台词。
到2013年开年,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再一次将《西游记》搬上了银幕,这一次,在特有的周氏喜剧的风格上,中国最“老少咸宜”的神魔传说以一连串充斥着戏仿、拼贴、恶搞和无厘头的闹剧形式被表现出来。尽管影片中“少儿不宜”桥段设计的讨论不绝于耳,甚至引发了中国电影分级制度的呼吁,但是影片本身却获得了极为惊人的票房成绩。2017年的《西游伏妖篇》依旧如此,票房成绩依旧强势,而且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从90年代开始的对传统大众文化解构的时代趋势,到当下消费文化语境的转变,《西游记》的传统故事的改编
标签:
杂谈 |
文:OneMyRoad
近日,“卧底横店”的编剧宋方金的一篇长文直指当红小鲜肉的表演问题。在他看来,“表演是一个正在被毁掉的行当”,并且认定98%鲜肉不敬业。宋方金的言论一时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大众对于这些被唤作小鲜肉、小鲜花演员的表演问题的思考。确实,眼下正当红的这些年轻演员的表演问题已然成为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李易峰、吴亦凡轮番在各大国内外电影节斩获表演类奖项的新闻,一时让人开始质疑这些奖项的含金量,也有人直截了当地表示这些表演类奖项早已失去原有的公信力。尽管我们还需要对宋方金的言论保持一定的怀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下年轻演员的表演问题确实普遍存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影作为一种一直在发展中的媒介载体,承担的是对外的传播功用,同时自身的发展对内也有着必然的要求。那就是,媒介的特征决定了电影技术的发展实现电影在诞生之日始料未及的巨大变革,从无声片往有声片过渡,由黑白片向彩色片推进,再从胶片到数字……与此同时,观影感官上刺激在不断追求与改变,从2D到3D,再到现在的IMAX与120帧/4K/3D全制式版本,电影每一次的技术创新让观众从单一的视听接受,逐渐开始有着身临其境的
标签:
影评&65533暴&65533疯&65533语 |
在电影创作中,对于精神分析这一主题的运用常常出现:奥斯卡提名影片《黑天鹅》也将超自然幻想的精神问题付诸到影片本身,2008年中国影片《救我》有关心理师与精神疾病,2014年由陈正道执导、徐峥与莫文蔚主演的《催眠大师》与《救我》一样也将心理分析师与精神疾病问题联系在一起。
一、迷失的旅行者
这一部《暴疯语》说的也是这样一个话题,影片定位为一部惊悚影片,并且将“烧脑”作为噱头。然而,影片的前半段就已经将这个故事的核心内容表现出来,并且非常容易猜到故事的真相。说到底,《暴疯语》是医生与病人身份置换问题的再创作,编剧的重点核心是“镜像效应”,含义是:在自我意识心理学中,每个人对于别人来说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出它面前走过的别人。这一效应来源于库利的“
标签:
影评&65533念&65533念 |
文:OneMyRoad
记忆像鱼穿行在脑海中,童年的创伤,带来磨灭不掉的记忆,不断闪回的过去见缝插针,疼痛、伤感、困惑与迷茫接踵而至,人生选择中,慢慢找回曾有的点滴美好,都是曾经深爱的印记。张艾嘉执导的《念念》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育美是一个画家(梁洛施饰)与拳击手周永翔(张孝全饰)是情侣关系,育美的哥哥育男是一个为生活奔波的台东导游(柯宇纶饰),他们各自生活在诺大的台湾。然而,儿时的阴暗的记忆一直带给他们心中挥之不去的印记。
创伤是一个现代性的话题,大都市台北给予创伤这一话题一个非常大的展现空。不论是战争,还是屠杀等,这些都能造成极大的身体和心理创伤。影片一开始,望着天空、不断呢喃的育美,一直在找寻某种逝去的温暖。然而,天空并未下雨,也未出现颓靡的情绪渲染。人经常跟自己说话,不仅是一种心理的解压,而且是一种变相的宣泄。育男来到台北,试图寻找离家出走的母亲与妹妹,缺失的母爱在他的心中不断加深,以致于总会认为是母亲的偏心,才选择带着妹妹离开。儿时的周永翔一直被灌输成为一名真正的拳击手,却屡次失败,甚至因为视网膜的严重恶化而面临禁赛的问题……《念念》在思考创伤和意识、创伤和身
标签:
影评少年时代 |
文:OneMyRoad
今年奥斯卡最失意的一部影片应该是《少年时代》,在金球奖上成为最大赢家,却最终在后期的导演工会等工会奖项上败给《鸟人》,造就了《鸟人》在奥斯卡上的风光无限。对于《鸟人》,我曾用一篇题为《消费文化下的身份迷失》
影片开始一个平躺在草坪上,仰看蓝天的孩童的双眼出现,一切都是刚刚好的样子,母亲披着金色的长发缓缓走来,接孩子回家。孩子对妈妈说“我知道黄蜂从哪里来了?”在这样出世未深的孩子脑海中,一切都那么有趣。这是我们所有人成长都会经历的过程,母亲对孩子的询问亦是如此,这是人为人母、人父的必经过程。有压力,有挑战,还有对未知的渴望,从这里开始,影片依然设立好了基调,这是一部有关生活的影片,没有高潮迭起的情节设计,没有激烈冲突的矛盾点,如果你对这样在平常不过的故事没有任何兴趣,你可以关上播放器,找寻更加刺激神经与感官
标签:
影评钟馗伏魔:雪妖 |
从2013年贺岁档开始,中国银幕上便陆续出现以中国传统经典故事为原型的电影改编,从《西游降魔篇》(2013年)到《西游记之大闹天宫》(2014年),每部作品在票房上得到了满意的回馈,可以说,这一部《钟馗伏魔:雪妖魔灵》(下文简称《钟馗伏魔》)同样被给予极高的希望。钟馗,这一形象来源自中国民间传说,有着捉鬼驱邪的钟馗在鲍德熹与赵天宇的镜头下,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类,在面对质疑与磨难时,钟馗(陈坤饰)呈现出一种大无畏的民族情怀,舍身取义,与好莱坞电影中的诸多科幻英雄一样,钟馗表现出一种中国式英雄拯救全人类的终极梦想。
在中国的电影银幕上,除了黄蜀芹执导的大陆电影《人鬼情》(1987年)涉及到《钟馗嫁妹》的情节安排与午马执导的香港电影《钟馗嫁妹
标签:
影评模仿游戏 |
文:OneMyRoad
艾伦·图灵,被誉为“计算机之父”,作为计算机逻辑的奠基者,他提出了“图灵测试”等重要的概念。影片聚焦于图灵的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与关键点,将他对第二次世界战争、计算机领域的贡献与他同性恋、运动员的身份结合在一起,试图还原图灵这一人物的真实形象。
观完影片,不少人会爱上这个有着独特性格与非凡智力的人物,图灵对自己“心爱之物”执着追求,永不放弃。他的“心爱之物”一直没有变,一是作为人的“克里斯托弗”,一是作为机器的“克里斯托弗”(也就是之后家喻户晓的电脑)。我们可以用“技术宅”来形容图灵:闷在实验室,一门心思为了破解英格玛密码,并对自己的“作品”不离不弃。在遭遇重重打击与挫折后,他仍没放弃长久以来的信念与梦想。除了机器实验、推敲数据,爱情与友情对他来说都是多余的陪衬。克拉克的出现,让这一封闭的个体慢慢认识到自己需要改变以顺应这一动荡的社会与环境。电影中接近三分之一的情节都集中在布莱切利园的解码室中,这一稍显沉闷的环境与图灵儿时常被同学欺负关闭在木制的地下室有关,而这正是图灵的人格形象及形成的原因。
影片并未局限在此,通过平行叙事与交叉叙事的方
标签:
影评万物理论 |
少年霍金的故事不是所有人都了解,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他有过妻子,甚至还有儿女。《万物理论》将著有《时间简史》的霍金的少年时代搬上银幕,改编自霍金的妻子Jane
霍金的扮演者是埃迪·雷德梅恩,毕业于剑桥三一学院大学的他,可谓是学霸级的人物存在。有意思的是,霍金曾就读于剑桥大学。我们比较熟知的2012年由汤姆·霍伯导演的《悲惨世界》中,雷德梅恩饰演共和派青年马瑞斯,这一人物在影片中仅仅是一个小角色,完全没有核心人物安妮·海瑟薇与休·杰克曼来得重要。不过,其演技在这部戏中已经初见端倪。很多观众对他脸上明显的雀斑记忆深刻,给
标签:
影评游客 |
遭遇雪崩,丈夫Tomas抛下妻子Ebba与儿女逃生后发生的蝴蝶效应。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丈夫飞。影片探讨夫妻间的问题,细节的处理老道精炼。
从温馨的家庭氛围到死寂般的内心世界,茫茫白雪成为最主要的意象表达。皑皑白雪可指人物所在的背景,也可指人物内心世界即将遭遇的寒冷。整个故事在滑雪的第二天后,发生了逆转,由原先温馨从容的家庭氛围到尴尬到濒临崩溃的夫妻关系。纵观电影中探讨两性关系与夫妻关系的影片,不胜枚举,影片《游客》聚焦这一永久的话题,将夫妻间离间与隔阂的关系通过一次意外事件赤裸裸地表现出来。
一开始丈夫对于自己抛妻弃子的行为极力掩饰,不愿承认;其后,在经历两次与朋友之间的相互谈心后,夫妻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不过,导演并没有激化夫妻间的矛盾,仅仅将
标签:
影评一步之遥 |
影片热热闹闹就把马走日因花魁完颜英死亡被控杀人后的一系列事件交待出来。影片取材“阎瑞生案”,而电影中的完颜英就是真实事件中的王连英。姜文用戏谑的方式呈现,击毙后漂浮于天空亦如此。同时,影片出现不少戏仿的元素,诸如对《教父》、《堂吉诃德》片段的模仿。对影片的批评,有些过,原因出自于发行的蓄意“神”化,以致于失望大。然而,这是姜文的世界,一个癫狂的戏剧世界。
整个故事从开头就已奠下基调——“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