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峨庄、夹古台旅游 |
分类: 出行日记 |
清明小假家中有事不能远行,只能东山里西山里近处转转。3日去峨庄从孙家村和柏树村中间的谷溜进山,爬到顶至杨集庵右转从石破寨下山,经东坡村返回。行程十多公里,用时三小时。4日出行博山,经石门、夹古台、聚云亭、孟良寨、孟良靴、石门等,走了6小时,行程近30公里。
峨庄一线很休闲,回来路上地里的苦菜、择蒜成了最大的收获。
夹谷台海拔708米,山形为3层台式,每层均被悬崖峭壁所断,每层中间是草坡。据说山顶峭壁上有清代摩崖石刻:夹谷台。山顶平坦开阔,远远望去峰峦三叠,悬崖环绕。齐长城蜿蜒于侧,“阴为齐,阳为鲁”。为春秋时期“齐鲁会盟”遗址,距今已2510年。
, 对夹谷台古迹,村民多次进行修复。上山的小路都很平整。2008年树纪念碑。碑文一面是蒲松龄的《夹谷行》 :夹谷之台,其高不可端。苍苍冥冥,近接北斗栏干。扪萝登去,有鸟道一线,下临万丈,使人毛骨森以寒。猱走始能得上,到天门,胫欲酸。视台上数十余亩,其平如掌,万骑能安。俯首一南望,见群峰参差筍立,俱就儿孙行。台以东,台以西,台以北,看至青天尽处,但有苍茫。台上坐久,石姑姑修修,千尺拱首相向,似道温凉。乃歌曰:国家行觞,峨冠登堂。伏戎罢去,归我汶阳。可惜群婢来,千载为之哀伤。
另一面碑文是关于夹古台的历史传说:《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史记》等记载:公元前五百年,即鲁定公十年、齐景公四十八年,齐鲁两国会盟于夹谷台,孔夫子作为鲁国大司寇行相事出席了夹谷之会。
每周近处出行已懒得带相机,这次夹古台的奇特山势,孟良寨上鬼斧神工的形象怪石让我后悔。转发几张网上找的和朋友青青树拍的照片。
http://s10/middle/62183cb4ha03f156e2759&690
http://s6/middle/62183cb4ha03f0b3c52a5&690
http://s2/middle/62183cb4h766cae92c361&690
http://s16/middle/62183cb4h766cae973daf&690
http://s8/middle/62183cb4h766cae9bd6b7&690
http://s15/middle/62183cb4h766caea3884e&690
http://s9/middle/62183cb4h766caeab2808&690
http://s3/middle/62183cb4h766caeb2bdc2&690
http://s3/middle/62183cb4h766caec68e32&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