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4日-26日 螳螂解剖笔记之“头颈”
一、颈
1、结构
螳螂的颈值得好好研究,因为螳螂的颈是所有昆虫中最不寻常的颈,由于有了这样一个发达而灵活的颈,螳螂才可以天马行空般地旋转自己的头。颈部不是独立的体节,至少昆虫学家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他们只是含糊地说,颈部是一个扩大的节间区域,一部分来自头部的最后一个体节(下唇节),另一部分来自胸部的第一个体节(前胸节)。不全变态的原始昆虫,其“侧颈片”比较发达,当然螳螂也不例外,而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当你把螳螂翻过来观察它脖子底下的结构时,你会惊讶于它有一个“衣领”(参看“螳螂解剖插图”),其左右两个侧颈片朝两侧打开,酷似人类的衣领。“衣领”正中伸出柔软,多环壮
2006年10月24日 螳螂解剖笔记之“胸腹”
一、前胸
螳螂前胸极度特化拉长,大约占体长1/3,像一把令箭,横截面是一个规则的等腰三角形。背板构成三角形的两条腰,腹板构成三角形的平底。(参看“螳螂解剖插图”)
背面观:
前胸背板长27mm,前缘圆,后缘稍显方,周缘非常锐利,前半部分背板周缘有密集的微小锯齿。背板前1/3处两侧向外突出,构成背板最宽处(7.4mm),此处的腹面,即相应腹板上着生前肢。可以以背板最宽处为界,把背板分成前后两段。背板后段左右两缘基本平行,宽为5.5mm,纵贯背板后段中央有一条锐利的“中央脊”。背板前段中央却有两条不算锐利的脊,脊之间是“中央沟”,中央沟两侧有两条很深的“侧沟”,从中央沟和中央脊的移行初
2006年10月23日 螳螂解剖笔记之“翅”
一、前翅
1、结构:
新翅类昆虫的翅一般分为4区(腋区、臀前区、臀区、轭区)3褶(基褶、臀褶、轭褶)3缘(前缘、外缘、内缘)3角(顶角、肩角、臀角),螳螂也不例外。将前翅侧向拉起,3褶展开之后,结构描述如下:
(1)臀前区
整片前翅成柳叶形,“臀前区”的面积大约占了整个前翅面积的90%强,有一条强大的硬棱(大概是由“亚前缘脉”和“第一径脉”合并而成)纵贯整个臀前区,起于“肩角”,止于“顶角”,把新翅分成两个互成100度左右的平面,我暂且称两平面为“棱前臀前区”和“棱后臀前区”。当前翅合拢时,棱前臀前区垂直在身体两侧,棱后臀前区水平铺在后身之上。棱前臀前区为鲜艳的绿色,不透明,当虫体死亡后不会退色,其内没有明显的纵脉,只有网状小脉。而棱后臀前区是稍浑浊的绿色,透明度50%左右,越靠近“外缘”越薄弱。当虫体老弱时棱后臀前区和其他身体部位一同退色,虫体死亡后会进一步退色,直至失
2006年10月21日-22日 螳螂解剖笔记之“附肢”
我把一只螳螂的左前肢、右中间步行足、右后步行足从“前肢基关节”处剪断,伤口处溢出绿色透明体液。
一、前肢
1、前肢基关节:
前胸底面的“前肢关节窝”和前肢基节的近端构成“前肢基关节”。两硬组织之间有柔软的囊状组织相衔接,关节借柔软的囊状组织,可以使前肢做后屈、前伸、外展、内夹的动作。
2、前肢基节:(参看“螳螂解剖插图”)
前肢基节是一跟三棱棒,上端与前胸相关节,下端是关节窝,与前肢转节相关节。三楞为:前棱、后棱、外棱。三棱之间的三面为:内面、外前面、外后面。这个前肢基节体成微弓形向后突出。前楞上有一排细小的白色毛刺。前肢基节下端很微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