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博客七周年 |
90后留美中国大学生诗歌大奖赛*
我在美国教一门“现当代中国诗歌”的课,教学语言是英语,但由于内容毕竟是属于中国的,而这门课还能符合学校对本科生人文选修课的要求,所以中国学生就来的特多。今年,中国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80%以上。这个学期的头几个星期,我们已经从黄遵宪学到卞之琳,学生重新读起了自从高中毕业以来(就一两年的时间)再也没有想起过的几首经典诗作,如胡适的《诗与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哎哟,这位剑桥土生土长的老师离别家乡已太久,重温徐氏彩虹似的梦,难免有些悲伤),闻一多的《死水》等诗。
上到戴望舒的《雨巷》时,我开始担心,中国学生在美国选中国诗歌课,恐怕没什么新意。既然
教中国历史有感而发
我今年多了一份工作:除了写博士论文以外,每周还要教两个小时的中国历史与文化。这是一年级中文专业的必修课,也是学生们唯一一门语言之外的课程(据一位老师讲,也是他们唯一需要“动脑筋”的一门课)。当然,谁也无法否认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的重要性,但与此同时,我难免为刚刚高中毕业的大学生感到心痛:背汉字、记声调已经够辛苦的了,他们还要在短短十个星期的时间内把殷商到鸦片战争的历史学个通透!这恐怕不仅对学生是个可望而不可即的要求,对我们搞文学的老师来说难度也不小:我是做当代诗歌研究的,至于战国时期的哲学、秦朝的官吏制度、南北朝的汉化运动或唐朝的外交观,我还能知道多少?
答案:不知道的,干脆就努力学呗!这就是为什么每周四晚上我都埋头在一本中国历史课本里,认真地研究自己上大学时没有学好的历史事件与文化潮流,以便第二天在课堂上再信心十足地传递给学生。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中国历史远远没有我记忆中那么无聊。最初开始上大学那段时间,中国的一切实在是太陌生了,根本不知道要从哪学起。结果是,每次听老师耐心地向我们介绍汉朝的
裤子里的意外发现
前几天晚上,我从衣柜里掏出了一条牛仔裤。牛仔裤有几个月没穿,看样子上次在北京脱下来以后也没拿去洗,就直接装进箱子里,跟一堆书和诗歌刊物一起海运回国。我考虑了两三秒钟,就把最近才完成一次国际长途旅行的裤子穿上了。牛仔裤的舒服程度会随着一幅歪歪扭扭的时间曲线图而有所变化:头一次穿的时候,你会怀疑自己的肚子胖了不少,中间那块肥肉也难免从牛仔裤的腰部挤出来,很是难受。
随后的几天通常都是最好穿的。等裤带松了一些,你就可以自然呼吸了,在超市里把高架上的食物拿下来时也不用害怕举手露出自己的肚皮。但再过几天,你会隐隐约约感觉到牛仔裤的布料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屁股下侧、大腿上侧那带会开始莫名其妙地鼓出来,让背影显得比实际上肥大不少;两条腿的膝盖部位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显出两个小小的膝盖袋子。牛仔裤的松弛是一个不可收回的过程,一开始,它就会慢慢松到你完全无法忍受的地步。最后,你只好扔进洗衣机里去,洗完以后,弹性又回来了。
那天,这条牛仔裤刚好处在穿了三四天还没开始松软的阶段,穿起来还挺紧
香港好在哪里?
26周岁生日刚过,终于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居住的地方!
八月份,我拿着一张特价机票、怀着对空中旅行的紧张心理,从北京飞到上海,再飞到深圳,然后从深圳乘机场大巴到香港旺角。第一次去香港是2000年的暑假,跟2004年那次去一样,都是在去台湾的路上匆匆经过,只住上了一两天。这次我总共呆了两个星期,所以印象比前两次深刻很多。虽然回归之前我从没去过英国这块小小的殖民地,但身为一名英国人,也作为中国大陆的忠实拥护者,我对香港这几年的发展状况自然满怀期待。几位香港朋友回忆说,1997年7月1号,当中国解放军的步兵列队从中国内地坚定地越过香港边界时,大多数香港人心里非常害怕,感到自己前景渺茫,对香港的未来十分焦虑。但十年已过去,当时所想象的噩梦不但没有实现,甚至说不定香港的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好。
不过,香港对我的吸引力并不在于它繁荣的经济现状或它作为“亚洲世界城市”的光明未来。下面我要列举香港最让我感到意外开心的五个比较肤浅的方面。这只不过是个人立场而已哦,说香港哪里好并不等于说中国内地哪里坏!
分类: 随笔 |
谩骂有理?
写博客要承担的命运之一是博主无法控制谁来谁不来。写出千万封辞情恳切的邀请函或广告词,说不定只会出现一两张新鲜的面孔;反复地对某一个读者或持有某种态度的人表示不欢迎,他们却照样会天天上来踩一踩。面对如此多不来之客和不速之客,博主只好学会宽容、耐心地对待一切:有朋友来,自然可以高兴一下,可当你的读者评论充满愚蠢的谩骂或反射性反应时,你也不能让你的情绪受到太大的影响。有些人生来就爱找事,骂人属于他们的本性。若属本性就应该多多容忍,但这类人一旦出现在你的个人地盘上,他们连理根本都不值得理。
以上纯属自我劝说。实际上,我博客时不时迎来的那些“新浪网忧”,他们乱打出来的每一句每一字我都会认真看。除了提高我的脏话词汇量之外,读一读陌生人的胡说乱语,起码从一个社会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有时候也非常地有趣。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积累起来的气话和蠢话当中,一个较常出现的主题就是骂我的祖国。这种冲动我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在新浪上用中文写博客的英国人照理说应该不太多吧。中国人在国内外对异国他乡形成的负面印象,我想可能很难找到一个
新浪博客主页标题解读(一)
从今天起,我偶尔会从新浪博客主页找出一些让我感兴趣的标题来解读。前提是我决不会去看博客本身,按照新浪网的逻辑,读一读标题就应该足够了,主要内容和立场就因此一目了然。如果你发现我解读得有错,欢迎读者写评论,帮我指正。毕竟,新浪网友都是一些充满才智和宽容的人群。
1)80后女性成为购房新势力
哎呀,这种新闻最让我感到无能和惭愧!80后?女性?买房?前两种资格我都具备,但我却离买房子的日子起码有七年以上的时间。80年代初出生的我们,已经开始进入“二十几岁”的最后两三年,如果大学毕业后及时找到工作的话,完全可以像我许多英国大学同学一样,有足够的积蓄自己去买房子。前两个星期跟我导师讨论未来事业的事,他提醒我说,我们搞学术的人凡事都会做得比别人晚。找工作、结婚、买房、生孩子,等等,都得等自己的同龄朋友和弟弟妹妹一个一个地先做了之后,我们才有条件自己去做。不过这样也好,说不定别人在人生路上遭遇的坎坷和陷阱,我们这些走学术路线的人们都可以避开!
2)快男怎么可能比得上美国
分类: 随笔 |
在人口密度巨高的大都市里,你很难找到一个没有人能看见你的地方。除非你把自己隐藏在家里面,而家里没有人,否则的话你去哪里都会遇到无数双眼睛好奇地追踪你的一举一动。按理讲,人越多你就越容易消失在人群中,成为城市风景里的又一个陌生面孔。但实际上,你只要长得跟别人稍微不一样,或在做其他人都没有在做的事情,你的回头率就有可能会高出一般的想象。有些人吸引眼球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人的是刻苦求来的,还有一些人的却是挥之不去的。俊男靓女属第一种,一身名牌或一身怪装的属第二种,长得很抱歉但没法道歉的属最后一种。
行为更是要分合适的时间和场所。一旦在出人意料的地方摆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动作,避开老百姓的目光也非易事。这让我想起第一次去清华大学看到的一个场景。晚上十点多,在清华园的小树丛里,眼光不小心落在一对情侣身上,他们正在草地上进行一番云雨。他们也许以为黑夜给了我们过路人黑色的眼睛,却忘了头顶上那颗月球照得明明亮亮。
身为一名在京老外,我深切地感觉到首都居民身上具备的那种超人的观察力。首先,尽管你所住的城区里有不少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