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箴11:12“藐视邻舍的,毫无智慧,明哲人却静默不言.”
太7:12“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彼前 3:16“存着无亏的良心,叫你们在何事上被毁谤,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诬你们在基督里有好品行的人自觉羞愧。”
饶恕:太6:14,15“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 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
罗12:20,21“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 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
你的软弱在哪里?魔鬼就在哪里下手,他无孔不入,寻找每一次机会,来破坏你的属灵生命和你的人际关系,以至于你的夫妻关系出现矛盾,你的工作无法有正确的心态去面对,除了这两种情外况以,还有更多的捆绑,在你不经意中被形成:比如:母女关系、婆媳关系、亲戚之间的关系、教会中肢体之间的关系…只要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会面临这些让我们纠结并无法胜过自己的问题,我们当如何来面对呢?我曾经为捆绑而痛苦,我寻找了很多让自己忘记的办法,但是无济于事,当你静下来时,又会与一个声音来骚扰你,忧虑症的形成就是来自捆绑,所以,神的儿女面对这样的景况,要起来用神的话语与魔
作者:慕安德烈
因为最近学校里事比较多,很久没来博客了。最近有身边的同学问我关于十诫的事,所以今天把它登上来,供我的朋友们参考
-------------------------------------------------------------------------------------------------------------------------------------------------------------------------------
新华网北京7月11日电(记者李江涛)我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先生7月11日上午9时在北京301医院辞世,享年98岁。
记者当日上午从北京大学获悉,北京大学已成立治丧工作组,开展相关工作。
季羡林简介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
经文:马太福音第五章1-12节
序言:
耶稣开始了他的传道工作,有许多人跟随他,不分阶层,不分贫富,不分老幼,众人带着不同的动机慕名而来。这是何等奇异的景象,耶稣来了,他消除了阶层,贫富,因为他关注的不是地位身份,而是华衣或布衣之下的罪人。他爱他们,不论是何动机。
所以他立刻带领门徒,向门徒而非众人,宣讲国度的真理。使这些人可以先活出神的国度,好引领人明白神的话。这也是今天神在我们身上的美好旨意,因为他对他的门徒说话,而不是众人。
一、国度宣言(3—
凭信心生活 (一)
人往往凭自己的主观意志、判断、计划去生活。
比如一个人想找一个合适的工作,先自已定一个目标:薪水是多少?工作时间又是多少?工作环境又是怎样的?这些都必须符合自己的要求。然后打听路径,找关系,送礼托人,最后实现了自已的心愿。但也有送错门路找错人而失败的。
我说的是走人的道路。凭金钱、权势生活。请设想一下,如果你不会送礼,找不到关系,将又是怎样一种境况呢?
今天我要说的是:不要理睬这些,凭信心生活。
怎样凭信心生活?就是当你做一件事还没有把握时,首先向我们的神祈求,等待他的应允和安排,而不是不管主的旨意如何,自己先做起来。
凭信心生活,就是得到主的应允后,应按主的旨意而行,不管环境如何。
但是人们的意念却往往不是这样。耶稣的门徒在海上遇见风浪,眼看船要被风浪淹没了,他们急了。叫醒了睡在船上的耶稣,说:“主啊!救我们,我们丧命了。”耶稣却说:“你们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胆怯呢?”于是浪就平了。
彼得是主的好门徒。有一次他见耶稣在海面上行走,也要走到主那里去。耶稣说:“你来吧!”于是他便在水面上行走。但见风浪甚大
1、你们要什么?(约1:38)
约翰、安得烈,你们来跟从我,是想得着什么呢?我不会给你们世人所追求、所想望的名利、地位;我也不承诺给你们安逸富足的生活。我所要给的,是超过人所知道、所想望的。跟从我的人要走的是一条十字架的窄路。在这条路上,会遇到许多轻视、嘲笑、误会、辱骂、毁谤、逼迫,却每一步都有我的安慰与扶持;会失去许多,却能得着至高神亲自的同在与眷顾;最后,当你忠心跟随我直到路终,将得着天父为爱我之人所预备的荣耀冠冕。你们愿意付出这一切代价吗?
2、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太14:31)
彼得,你既想从海面上走到我这里来,你的眼目就当单单仰望我,这样,必叫你能胜过这狂风大浪。可是,你却去注意风浪,以致差点沉下去。这是我让你学习的一个功课,使你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可怕的艰难,都懂得专一信
回教原名伊斯兰教(Islam)。相传伊斯兰教从陆路传入中国时,是经过回纥地区(即今维吾尔地区)。元朝时,信奉伊斯兰教的回纥人随蒙古人到了中国,因此中国人逐渐以回纥的“回”字为名,称伊斯兰教为回教了。
回教创始人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于公元五七○年出生于阿拉伯的麦加城。他的家族虽然显赫并极受尊敬,但他是个遗腹子,幼小十分清苦,六岁成为孤儿,由亲戚哺养。回教的背景是古代阿拉伯的多神宗教,崇拜月、星、男神、女神和众神灵。随著年龄增长,他深受阿拉伯宗教中的争吵、拜偶像、不道德和放荡等恶性所困扰。
十二岁时他曾随叔父及骆驼商队到巴勒斯坦和叙利亚一带,听到许多《圣经》故事,使他眼界大开,智识急增,对宗教与人生有了初步理解,加深了对阿拉伯宗教的信仰和习惯的怀疑。二十五岁时他与麦加城的比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