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宋江水浒传梁山好汉文化隐士 |
隐士,隐是方法,士是对象,指的是遁隐起来的文化人。这就说明了,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号称为隐士,必须是文化人,其他的只能称之为山人。就如同有人争吵,究竟是应该先读万卷书还是先行万里路。我想说的是,没有知识的储备,行万里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邮差。如若陶渊明没有知识的储备,种豆南山,那么他只是一个农民,不可能成为后世隐士的代表。
《论语》中的宋国人,就有很多的隐士,这里是老子的故乡,宋国人有两个特点,就是对月亮和女人尤其崇拜,尚柔,认为君子应当如同月光一样,光而不耀。老子受其影响颇大,这一思想后来成为了道家思想的主体。
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的时候,也是很艰难的,有时候衣食都不能保证。有一天,子路掉队了,遇见一个老头,问老头关于大队伍的情况,问的时候是趾高气昂的,想着,我可是大圣人孔子的学生,岂料这个老头并不买账,《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老人对于孔子的态度是不屑一顾的,不织而衣,不植而食。认为这种人是不能称之为夫子的,连自己都要别人照顾,他又怎能为天下人谋求福祉。子路意识到了自己的鲁莽而道歉,第二天,见到了孔子,说明了这一情况,孔子认为
标签:
孔子论语列子死亡文化 |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这个季路就是子路。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
子路不懂了,思想中遇到迷茫了,前来问老师,希望老师为其指点迷津。子路问:“老师,神鬼应该怎么对待?”孔子答道:“连人都没有侍奉好,谈何鬼神。”子路又问:“老师,死亡是怎么一回事?”孔子说:“连活着的事情都没有明白?谈什么死?”
于是后人说,孔子是一个不信鬼神的思想家,因为谈话中避免了死亡,于是就说孔子是一个不敢直面死亡的人,可是忽略了与孔子谈话的这个子路。也忽略了孔子曾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可是写过《易经系传》的人,他怎能不知生死的道理,只是他不能说,说出来了子路也听不懂,进而还会进行一番胡搅蛮缠的反驳。孔子可能又会生气的说:“野哉,由也。”
与小儿不可语天地,天地之浩瀚广阔是他们不能理解的。同样,与子路谈及死亡与鬼神也是不明智的,因为他不懂,闹到最后,可能师徒两个谁也说服不了谁。一如文科生与理科生谈论文学,切入点不同,理论不一样,吵来吵去没有结果。
子路是一个英勇果敢之人,好尚武力,孔子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