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lonelysands.blogbus.com/tag/交游/
不一会汪海林现身阿苏卡,我对他的观点表示了支持。我们的共识是,为什么文学和戏剧能够不停吸纳新的表达手段,而电影非要拼命割断自己与文学和戏剧的脐带呢,因为后娘养的,心虚!号称第七艺术实则是综合了六大艺术的特点,难登大雅之堂!北京电影学院近二十年的师生矢口否认电影是综合艺术,都是周传基闹得,从第五代之后就没个能把故事讲清楚的,为什么,周传基!
标签:
文学/原创 |
对电影电视声音空间特征的错误认识
标签:
周传基讲电影 |
标签:
周传基讲电影 |
标签:
电影是什么 |
标签:
周传基讲电影 |
标签:
周传基讲电影 |
大概因为我们的电影强调以“视觉为主”,因此在挑选演员时只从视觉上去考虑,很少考虑声音的因素。有些影片中的人物不仅未能形成多声部的声音,有时甚至会出现两人的音域相同,使观众极难从声音上来分辨他们。这一缺陷不仅影响到电视,甚至影响到广播剧。在没有视觉形象的广播剧里,如果人物的音域没有差别,那简直是灾难。
1984年我在巴黎看到法国电影导演阿仑.雷拍的一部新片《生与死》。我听不懂法语,可是认几个法国字。我从广告上看到他的这部影片是参加当年威尼斯电影节的。于是我就去看了这部影片。正因为我听不懂法语,所以我只能听声音。看了一会儿,我突然意识到影片中的四个人物正好是一个四部合唱。再加上一个大提琴在拉一个无调性的东西,像说话似的。这简直是五重奏。我觉得难以置信。所以当我回到北京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就是到外国的资料中去找这部影片。结果我找到一则小消息,说雷乃这次是从声音的角度来选演员的。感慨万分。人家已经进步到专从声音来选演员,可我们还在搞那没有空间感的后期配音。
有些富于创造性的人用不同的生活用品发出不同的音高来组成一种独特的乐曲。
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