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有点像钱钟书说的围城,打仗前人们往往会有很多幻想,既激动又兴奋,而一旦开战,在泥泞里挣扎了一阵后又会变得厌倦颓唐。《乱世佳人》里头有一段情节,年轻人都在为开战欢呼,一个聋老头却不乐意了,站起来大喊:战争可不是什么骑着马驹子凯旋,而是挨饿,是拉痢疾!这是一句很诚实的话,可那些年轻人没真正拉痢疾之前是听不进去的。按照汤因比的说法,人类总是几十年一个周期,不停在好战和厌战之间循环。其中的原因他解释的比较复杂,要是简化起来说主要就是犯贱。
在整整一百年前,也是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第
标签:
杂谈 |
勇气与愤怒。这是法拉奇身上最引人注目的特点。
被她采访的西班牙斗牛士说:”你就像一头愤怒的公牛,你的问题就像那些牛角一样对着我。”人们评论说,法拉奇的采访往往就像是“把两只坏脾气的猫放进一个麻袋里头,然后让它们就那么呆着。”
她告诉希区柯克有谋杀犯从他电影里吸取杀人灵感时,希区柯克脸上流露出被恭维的满意表情,活像刚吞下一只金丝雀的猫咪,法拉奇对此直言不讳的评论说:希区柯克是她见过的最让人厌恶的人。她曾和霍梅尼争辩女人为何必须裹黑袍戴面纱,霍梅尼拂袖而去,法拉奇跟在后面追问:“您是要去方便么?”而她对霍梅尼的评论是:他非常聪明,有魅力,但是——“真遗憾,他母亲怀着他的时候,没有选择堕胎。”
这就是愤怒的法拉奇。她的愤怒背后是勇气,说“不”的勇气。这不是躲在文字后面替国家说“不”的勇气,而是另一种勇气,它鼓动着她冒着生命的危险跋艰涉险,走到权势者的面前,说出从没有人对他们说过的话。经过多年记者生涯后,法拉奇说,“我发现掌权者并不比我们更优秀,更聪明。他们充其量只是比我们胆子大,野心大。”而中国的倪萍女士曾说:“你知道有问题,难道领导不知道?千万别以为你的
标签:
杂谈 |
我上中学那时候大学还没扩招,大学生相对来说还是一种稀罕之物,可不像现在跟菜市场的大白菜似的满眼都是。我生活的地方又是个小城市,大家对名牌大学的学生更是无比敬仰。我记得有一次,几个人凑在一起玩牌,有个同学慌慌张张跑进来说,厕所里有个大学生,上海交大的!我们马上提出要去观摩。他领着我们跑进公共厕所,对着坑用手一指:“就是他!”那人胸口别着一个校徽,手里捏着一团纸,蹲在茅坑上双眉紧锁,满面红光,让人好生敬佩。在我们眼里,他脑门上仿佛写着金光闪闪的两个大字:牛人。
文青的奢靡
宋齐梁陈在历史上被称为“南朝”,它们延续了一百七十年。在这个时代开始的时候,还有一股孔子说的“南方之强与”的精气神,第一位皇帝刘裕万里远征,平南燕,灭后秦,北方君主谈
标签:
杂谈 |
青春的摇滚乐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韩寒这个事情我从一开始就关注了。这倒不是因为我多关注韩寒,而是因为我凑巧在微博上关注了麦田。麦田和我都在天涯呆过,虽没有什么交清但好歹有点脸熟吧,微博上也就互相加了关注,因此他一质疑韩寒,我就看到了。当时他说云山雾罩,颇有引而不发之意。我回复说你列举的证据不充分。他回复说他有“铁证”,要看情形再发表。我也不知道看什么“情形”。后来情形可能合适了,他就发了铁证,也就是那篇《人造韩寒》。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方舟子质疑韩寒事件里,方舟子罗列了大量所谓的“疑点”。我想绝大部分人都会承认:任何一个单独的疑点都不足以构成铁证——否则的话方舟子也不用一篇一篇不断地批,抓住一个铁证死命咬就行了。咬100口好像显得对方可咬之处多,但也反证了没有哪一口是致命的。我虽然目前不相信韩寒有代笔,但是如果真有铁证,我随时会收回看法。但目前确实没有看到什么铁证。
标签:
杂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