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三八节丁玲杂谈男女平等 |
分类: 感而不悟 |
“三八”节读丁玲《三八节有感》
今天是“三八”节,和往年一样,女士们放假半天。前些年的这个下午,一般是女士放假回家做家务,男士在单位放假打扑克。不过这几年喜欢玩牌的人越来越少了,更多的人是坐在微机旁上网或是低头玩手机——这不,今天下午就格外地安静。
圣经说:上帝用泥土造人,取名亚当。又觉得亚当太孤独,于是用亚当身上的肋骨造了女人。从那天起,也就决定了女性的从属地位。几千年的中古史,女性的这种社会地位一直都没有多大改变。而中外的古圣先贤,对于女性大多采用一种蔑视的态度。孔子的那句“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就把女性划到了君子以外的圈子,尽管后来许多人从不同的视角为圣人辩护,可是那层真正的意思恐怕无论如何也是脱不下去的;柏拉图也说过,一个人如果一生良好, 死后他就到他的那座星里面永远幸福地生活下去,但是如果他一生恶劣, 他就会在来生变成女人,也就是说,在生死的轮回里女人也总是比较低的哪一环。
而中国的女人恐怕尤其不幸,因为中国人针对女人有两大发明:一是又臭又长的裹脚布,一是当年遍地的贞节牌坊。三寸金莲——变态的审美摧残着女性的身心健康,而那极端的节烈观则在精神上,成了中国女人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不过奇迹是她们都默默地承受了。千百年来她们一路蹒跚着从历史走过,但是她们的痛苦和沉重,无论是面对神灵祖先还是圣人贤良都无从述说。直到近代,裹脚布和贞节牌坊才成了时光的背景,可是谁又能说它们制造的疼痛和沉重就已经烟消云散了呢?
74年前的延安,丁玲发表了《三八节有感》。该文不仅充满对女性的人文关怀,更是揭示了当时延安的男女不平等。这篇文章当时就受到了严厉的批判,后来更是被定性为鲜花盛开的广阔原野上万劫不复的“大毒草”。说这篇文章毁了她的一生也许夸张,但是决定了她今后一生的走向则是确切无疑的。也许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丁玲就预感到些什么,于是她说:“不过又有这样的感觉,觉得有些话假如是一个首长在大会中说来,或许有人认为痛快。然而却写在一个女人的笔底下,是很可以取消的。” 当时她所面对,难道就没有裹脚布的味道和贞洁牌坊的冰冷吗?
丁玲的那个年代,男女平等的思想已经传入中国,但基本上还是星星之火。那个时代的女人,对待这一问题无外乎是两种态度:一种是祥林嫂式的逆来顺受,一种就是丁玲这种所谓的觉醒了女性的奋起抗争。祥林嫂们已经在沉默中死去,而丁玲们似乎也未能在沉默中爆发。恐怕除了传统和习俗的强大,也和抗争目标的模糊有关吧。因为平等本身就是伦理学概念,缺少客观的标准,对于平等的理解基本上取决于个人的经历和感受。何况谈论平等的时候,还要顾及到男女本身的差异呢?当年能顶半边天的“铁姑娘”形象,似乎也不是大多数女性所追求的吧。所以,74年过去了,“三八节”年年过,男女平等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依然是敏感话题。而这一切恐怕也不是一个节日所能承载得了的,更何况这个节日的名称居然在香港的电影里已经变成了一句脏话了呢?
不过丁玲还是清醒的:“世界上从没有无能的人,有资格去获取一切的。所以女人要取得平等,得首先强己。我不必说大家都懂的。”这一点恐怕在今天,无论对女人、还是对男人依然是有意义的,但是也不似所有的人都懂得——我确信。
标签:
黄龙汤和士开陈胜坐井观天侯君集杂谈 |
值班,夜深,胡乱写。
1、陈胜曾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可是试问鸿鹄是否也只燕雀之趣呢?
2、坐井观天真的可笑吗?其实地球、甚至太阳系何尝不是一口井,生活在里面的人类,面对浩瀚的宇宙不也正是坐井之蟾吗?人与人之间大多不过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区别在于有的总想知道井外是什么,而有的是根本不想知道。
3、"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何为蹉跎?第一次懂得二字是看侯君集传。小时候听说唐,该君不过是类似鼓上蚤时迁一类的人物,在隋唐英雄辈出之际,不过意泛泛之辈,后读史书才知道大错特错。侯君集实为唐初名将,为唐之开国功臣,后又为大唐开疆扩土,带兵灭掉了吐谷浑和高昌两个国家。可是在灭高昌的战役中,被弹劾盗取国家宝物,险些下狱,以后的岁月里郁郁不得志,也曾象韩信一样发出过“已堕落到与樊哙为伍”的感慨。后太子李承乾策划谋反之时,侯君集热情过头,也象郭冬临小同志一样表过态:“有事您说话”。太子谋反失败,因为那过分热情的一句话,被打成逆党。临刑时,侯不胜感慨,对监斩官说:“其实我何曾想过谋反,不过是蹉跎所致啊”。这话我信!
4、黄龙汤,何许物也?据说是一副中药,可说出来让人恶心。其原料为人之粪便,经发酵、晾干,用时以水勾兑而成,奇臭无比(打这几个字时,似乎都能闻到臭味)。传说西魏年间,有个皇帝的宠臣名叫和士开,大权在握,干部的任免与升迁基本上就是老和的一句话,因而全国“上进有志”之士大都要走其后门。有一天,和士开得了一场比较重的病,医生说需要因黄龙汤(这个家伙胆子很大啊)。黄龙汤调好,可是这个和大人无论如何不喝,非但不喝,甚至是碗端的近一点就想吐。这时,一个哥们走上前来,说:大人,这无非就是一副药而已,其实好喝的很,类似于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于是端起碗来,一饮而尽(妈的,我都想吐了),看得大家瞠目结舌。哈哈,看看,世界上什么事最能激发人的潜能?权力呀!为了获得权力,能够激发人性中多少不可能——怪不得,广告说一切皆有可能。
标签:
呼韩邪单于四大美女丰容靓饰王昭君 |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里的明妃就是王昭君,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
公元前36年,16岁的王昭君以秀女身份入宫,历时三年,无缘面君,直至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佳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昭君到底有多美?引人遐思。
后来据说是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因而被打入冷宫,据说后来汉元帝盛怒之下还杀了毛延寿。当然这是传说而已,是否属实自有人去研究、考证,然而绝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这种说法。2000多年以来,仅有王安石提出了异议:“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而且进一步把王昭君和阿娇相比,“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确实,这就是命运啊!
王昭君真的那么美吗?或者说真的有汉元帝眼中的那么美吗?每年CCTV都有模特大赛,那也是一个美女云集的时候,每次看电视的时候我和家人都会猜,到底谁会得冠军,可是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次猜对过。也许我们的审美能力差,但同时也可以看出对于美的认识个人的差异很大,张艺谋与陈凯歌心里的美人肯定有差异,那么在汉元帝的眼里,王昭君真的那么美吗?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美女的横空出世同样时势所为。没有呼韩邪单于的求婚,恐怕王昭君永远就是那个闭锁深宫的宫女王蔷,永远无法把她的美丽展现给人间;没有王昭君的挺身而出,她又哪有机会站在汉元帝的面前,用她的美丽触动一颗与美女擦肩而过后失落的心弦。王昭君是美丽的,而更让她美丽的则是汉元帝那颗习惯占有、而此时不得不放弃的心中的失落啊。汉元帝,这个朝思暮想的人,王昭君却只能用一场诀别来唤醒心爱的人那一颗遥远的心,对于她而言,那何止一种什么样的悲伤,那简直就是一种悲壮了。
小时候看过一幅昭君出塞的年画,王昭君胡服毡帽,在马上抱着一把琵琶,从容高贵。我相信那份从容是真的,没有幽怨,没有哀伤。如果说是胡汉和好的百年大计给了她那分从容,我不会相信。我相信那来源于一种满足,三年的等待啊,终于可以站在自己朝思暮想的人的眼前;那份美丽呀,再不需要画图的传递,只有四目相对的一刹那,才真正的穿透了两个灵魂的距离。从此宫里少了一个宫女王蔷,人间多了一对相思的鸳鸯,为什么还要掉眼泪呢?
我相信,美丽,只有在特定的眼中才是表现出来。四大美女中,昭君的美是独特的。那是一种失去的美,一种只能怀念的美,所以也是永不凋谢的美。
标签:
情感奔月嫦娥后羿鲁迅月文化 |
分类: 感而不悟 |
后羿,一个地道的英雄。他的名字之所以响亮,是由于两个神话:一个是《后羿射日》,一个是《嫦娥奔月》,前者荡气回肠,后者则充满悲伤。
后羿与嫦娥是典型的英雄美人的故事。关于他们的故事在《准南子·览冥训》中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高诱注曰:“姮娥,羿妻;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记载的非常简单,无非就是后羿在西王母那里取得了不死药,后来被他的妻子嫦娥偷食奔月。正是因为其记载的简单,也为后人留下了巨大的遐想空间。据说那不死药的功效是这样的:一人食之可以成仙,二人分食则可长生不老。得道成仙还是长相厮守,嫦娥吃下不死药的时候,是否做过选择,是否有机会做个选择,无人知道。可是每当遥望夜空,目光和那一轮圆月相对的时候,总是在想:他们相爱吗?
鲁迅在《奔月》的小说中说后羿当时已经成了被人遗忘的英雄,他们的日子也变成了贫贱夫妻百事哀的一个缩影:后羿的射箭技艺实在是太好了,以至于方圆百里只剩乌鸦可猎,每天只能吃到乌鸦肉的杂酱面,而嫦娥也正是无法忍受这种生活而偷吃了不死药,背叛了爱情而成了月宫的仙子的。鲁迅的眼光是冷酷的,甚至有些残忍。这样一对英雄美人,人们实在无法接受最后以背叛作为结局的故事,因此在民间就构造出一个叫逢蒙的人,正是在他的阴谋下,嫦娥忍痛吞下了不死药,也正是这个逢蒙暗害了后羿——故事是悲惨的,可是却洋溢着爱的光辉!爱与不爱,都改变不了故事的结局,那清冷的月亮因此总会引起让你悲伤的情感,可是我还是更愿意相信民间的传说。
很爱读鲁迅的文章,可是对于他的的小说《奔月》的结尾却不敢苟同。故事说后羿知道嫦娥奔月以后,愤怒地举起了那张射日弓,让那支箭带着愤怒奔向月亮,可是我却觉得他一定不会这么做,因为爱!正是因为爱,他一直没有独自吃下不死药,而是和嫦娥共守着世间的日子;也正是因为爱,他怎么会把那无情的、足以毁坏天地的箭射向自己的爱人呢?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愤怒,当然我们更应该感到的是他的悲凉,那一天我们会看到一个悲伤的背影,在月夜下长啸,让那无边的悲伤弥漫在整个天地——那是英雄的爱!
嫦娥爱后羿吗?还重要吗?因为命运已经给了她成仙的机会,可是代价就是从此以后就必须忍受着永久的分离。不管是心灵的背叛还是一种无奈,再永远无法跨越的是他们之间永恒的距离。那距离不仅是空间上的,现代科学说那个距离是384,400千米;最难逾越的还是时间的距离,那不仅是仙凡路隔、天上人间的距离,那更是生和死的距离。嫦娥成仙了,实现多少世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可是因此她也看到了太多的悲伤,看到了后羿失去爱人的失魂落魄,看到了一个盖世英雄倒在卑鄙小人的阴谋之中,后羿墓上的芳草青了又黄,天上的月亮圆了又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可是她所独守的又怎一个寂寞了得?
每次抬头看月亮,洁白中总是感觉有些暗影,过去人们说是月桂树,今人说是环形山,可是在我的眼里那似乎就是永远的泪痕和无法抹去的悲伤。孟庭苇唱道“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那改变的不正是新泪覆上了旧痕吗?
标签:
诗歌情感 |
分类: 古韵今唱 |
深情不需要玫瑰表达
共醉明月
---------------------------------------------------
深情不需要玫瑰表达
那不过是一种带刺的花儿
当目光相遇的时候
从你迷茫的眼神里,读出的
是心灵深处的一个笑靥
欲说还休
深情不需要玫瑰表达
尽管它散发着迷人的芳香
当我们靠近的时候
从你冰凉的手心里,传出的
是一种萦怀的温暖
流过心头
深情是心灵对心灵的端详
深情是灵魂呼唤的回响
即使生命只剩下一块碎片,深情
依然会和白天一起唱歌
和黑夜一起梦想
标签:
情人节情感杂谈 |
分类: 感而不悟 |
情人节断想
文/寒武纪的雨
一
第一次知道情人节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时我正在四川上大学。
那年冬天,家乡大雪封山,寒假时没办法回家了,因此是在学校过的春节。当此时节,和我遥远的北方家乡不同,四川确实有一种春回大地的气息,鸟语花香,生机盎然。最能代表这盎然生机的是草叶上生出的新绿,那绿与冬天的绿色是截然不同的,柔和、明丽、欢快,是最能引逗人的快乐情绪的。可是一个人带在已经人去楼空的学校里过春节,恐怕即使是这可爱的春绿,也无法驱散心头的郁闷与寂寞吧,可是一张远方来的贺卡为这个寂寞的假期画上了句号。
贺卡是远在北方的女友寄来的,是那种很精致的、而且带音乐的贺卡。打开之后,钢琴曲《致爱丽丝》缕缕飘出,醉人心弦。音乐声很小,那种合成的声音也略显呆板,可是这也足够了,那几个夜晚正是用这小小的音乐声温暖了自己那颗寂寞的心。
不过每次看卡时,还是有几分困惑。祝福语是英文的,可是写的不是“happy new year”,而是“Happy Valentine's Day”。那时中国开放不久,对于西方的东西还是很陌生的,这是什么意思呢?查词典才知道是Valentine's Day即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知道了这一点,一种别样的温暖涌上心头,不仅驱散了寂寞、无聊,心情也和春天一起变得明媚而又清新了。
二
后来对这个节日了解得多了一些,情人节在西方是一个传统节日,也叫圣·瓦伦丁节。一般而言,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常常有一个或美丽或悲伤或壮烈的传说,圣·瓦伦丁节也不例外。
关于这个传说有很多的版本,不过我还是最相信这一个:据说古罗马有一位暴君叫克劳迪斯。当时古罗马帝国已是风雨飘摇,因而战事连绵不断。为了应付战争,克劳迪斯征召了大批公民前往战场,人们怨声载道。男人们不愿意离开家庭,小伙子们不忍与情人分离。克劳迪斯暴跳如雷,他传令人们不许举行婚礼,甚至连已订了婚的也要马上解除婚约。许多下伙子就这样告别了爱人,悲愤地走向战场;而年轻的姑娘们也由于失去了爱侣,抑郁神伤。
这时,有一个叫瓦伦丁的修士对克劳迪斯的暴行感到非常难过。当一对情侣来到神庙请求他的帮助时,瓦伦丁在神圣的祭坛前为他们悄悄地举行了婚礼。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来到这里,在瓦伦丁的帮助下结成伴侣。消息终于传进了宫殿,传到了暴君的耳里。克劳多斯又一次暴跳如雷,他命令士兵们冲进神庙,将瓦伦丁从一对正在举行婚礼的新人身旁拖走,投入地牢。人们苦苦哀求暴君的赦免,但都徒劳而返,瓦伦丁终于在地牢里受尽折磨而死。悲伤的朋友们将他安葬于圣普拉教堂,那一天是公元270年2月14日。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这是一个不畏强暴的英雄的故事,同时由于这个故事的主角是教士瓦伦丁,这也是一个基督教的故事,因此也为这个节日打上了神圣的烙印。基督教在其传播过程中发掘了很多这样悲壮、神圣的故事,可是不管怎样,这样一个悲壮的、神圣的、甚至是血雨腥风的故事最终演化成了浪漫,如今2月14日已经几乎成了全世界浪漫的日子
三
情人节何时传入中国,已不可查考,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如今已经成了国人最火爆的节日之一。尽管这个节日和春节有些重合,但是不能掩盖其自己独特的魅力。
记得几年前的某一天,也是春节刚过,几个朋友相约出去小聚一下,可是找了好几家饭店都客满。一个朋友猛然想起:哎呀,怎么忘了,今天是情人节呀——恍然大悟!不过当时确实被这样一个源于西方的节日,在中国竟能如此火爆而深深震撼。
中国节日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总与吃有不解之缘,春节就不用说了,正月里每天吃什么都有说道。就是中秋节、端午节,如果让你说出这些节日的最大特点,恐怕你首先想到的就是月饼和粽子。情人节传到中国也不例外,浪漫是有的,大抵主要是年轻人的事,而对于成年人而言就是为好友聚在一起吃喝一通提供了一个理由。
我们中国的餐桌恐怕是全世界最可爱的,与外国人不同的是,在聚餐每个人都纵情地欢笑,即使是平时温文尔雅、两袖清风之辈,此时也会放下架子,不管周围和邻居而纵情豪饮,尽情欢乐。有人说是丑陋,如柏杨所说,可是我倒觉得聚会就应该如此,也许我也是丑陋中的一分子的缘故吧。总之浪漫的情人节传到了中国,少了些许浪漫,但多了几分欢乐;不见了一丁点的神圣,却完全融入了世俗,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中国人的创新。
四
“情人”一词,在中国其实有它特殊的含义。所谓情人民间认同的意思是指妻子或丈夫以外的那个亲密异性,与“爱人”一词相对。因此情人属地下性质的,大多是无法公开于世的。所以情人节那天其实是中国人聚会的日子,但实质上却不是情人的节日。
那一天是热闹的,那一天也许也是温馨的,可是那一天每个人身边坐的基本上都是爱人而非情人,维系在一起的是亲情而不是爱情,当然亲情是爱情的升华,但毕竟已经不同与爱情了。在热烈、纵情的气氛之中,在每个春风洋溢的笑脸之下,也许常常也会隐藏着一点旁骛的相思,一点淡淡的失落,在欢乐中品味着一份孤独,在热闹中空守着寂寞吧。
那么真正的情人在哪里呢?也许在爱人身边,也许在一堆朋友的周围,也许在孤独地守着那应该是两个人的漫漫长夜。想象着情人与别人相偎相依,自己听着音乐、喝着红酒,也许一个人的情人节也许真的不错,真的吗?
标签:
春天北国诗歌情感 |
标签:
随想杂谈 |
分类: 感而不悟 |
真快,鼠年需要再等十二年了,现在已是牛年了。
小时候总是听大人说:牛马年,好种田,是不是这样没有真正的注意过,因为不挨饿了,对于粮食的生产就较少的关注了。不过不管怎样鼠年过得并不见得就像老鼠,牛年却总想着要牛气冲天,看来人的愿望与年头无关——总是好的。
今天是上班的日子,可是假期中养成的晚睡晚起的习惯还一时改不过来,早上是靠着闹铃才起床的。从床上爬起来的那一刻,新的一年才真正的开始了。今年也许会有所不同,今年也许只是去年的翻版,谁知道呢?可是生活总还是要继续的,像西西弗推动巨石一样上山一样,不过带着好的愿望总是好的,那样至少你不孤独——有愿望相随。
标签:
情感母亲苦难寒武纪的雨刘洪林农民工 |
分类: 杂七杂八 |
对于母亲而言,有什么事情能比面对儿子死了的事情更伤心,我想那就是看着儿子活受罪。“等我死了,他可怎么活呀”,这是一个母亲面对自己残疾的儿子的呼喊,这恐怕是最让人心碎的一声呼喊,这声呼喊出自昨天在电视上播出的一个故事。
18年前,刘洪林到山东日照打工,为了讨要自己的工钱,被人挑断了脚筋、手筋,颈部、头部严重受伤,致使说话口齿不清,而且被残忍地抛弃在江苏境内。他想回家,可谁曾想这条回家的路要走上整整18年!
身体严重致残的刘洪林爬了三个月爬回了日照,爬到了当时打工的地方,想为自己讨回一个公道。可是身无分文的他,大字不识的他,口齿不清的他,如何才能把自己的冤屈和悲惨诉讼给人间?于是在日照的街头多了一个露宿街头的乞丐,在每个万家灯火之中多了一个有家可又确实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垃圾中的剩饭让他得以苦度时日,可是那心中的冤屈、命运的悲惨却在时刻地啃噬着他已经破碎的心。
直到有一天遇到了一个好心人把他收留,在这个好心人的帮助下他终于得到了久违的人间温暖:有了热乎的饭菜和遮风避雨的地方。那个好心人通过较长时间的接触,也逐渐可以从他嘶哑、含混的话语中了解了他的一些情况,可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太久远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早已面目全非,而残害他的那些人他也忘记了名字,他打工的那家公司他也无法说清了。这些好心人所能做的只能是替他找到自己的家,可是他含混的声音连自己的家乡大家也无法分辨,后来还是在电视台的帮助下,人们才找到了他的家。如今他只能呆在自家的床上,在这方寸之间爬呀、爬呀,原先他知道怕向家的方向,现在他却不知道该爬向何方?
那声呼喊就是那个母亲面对此情此境的沉痛呼喊,听着这声呼喊,我久久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