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静水
静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6,645
  • 关注人气: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苏轼

《水调歌头》

水调节器歌头

思想感情

苏东坡

分类: 随笔


    明月皎洁,月光清辉,这会给人多少情趣和遐想。因此,自古以来,诗人词人们往往以月入诗借月抒情。李白"举杯邀明月",感叹孤独:"举头望明月",思念故乡:张久龄望月而"竟夕起相思";杜甫望而怀念"月是故乡明";韩愈感喟"一年明月今宵多"……而苏轼的《水调节器歌头》则更是感事怀情、思归念弟的力作。
    苏轼一生很不得意,不管是推行新政的王安石,或者反对变法的司马光,基本上都把他拒之门外,不是被人不与理睬,投闲置散,就是被人视为异已,远谪逐放。因此,他的一生真算是艰难重重了。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时,他正被迁谪到远离国都的密州。这年中秋之夜,他欢饮达旦,大醉,想到自己一生坎坷,又想到与自己怕胞弟子由别离多年,不得相见,便捉麾铺纸,借酒缘情,写下了这首《水调歌头》。
    苏轼毕竟是苏轼,仕途艰难,身遇惨淡,并没有使他悲观厌世,潦倒颓废,在他的思想中早已杂輮了儒、道释几家的思想,因而他写出的词,笔调奇逸,风格健朗,比起某些"招隐"、"游仙"之类逃避现实生活的诗词好多了。而他的《水调歌头》就抒幻想而留念尘世,叹离别而处以豁达;就并不流于颓废感受伤,甚至还蕴含哲理,充满对人间生活的执着和热爱的思想感情。
    苏轼的《水调歌头》主要是写思归和念弟的感情,他借写月问月,构成了深刻的意境:
    中秋之夜,爽风尽拂。天上,圆月清澄,幽然照人;地上,一片静谧,旷远恬适。可以想像得出,此时的苏东坡目睹这一切,情绪很不平静,他一边喝酒,一边赏月;一边赏月,一边遥想;情切切,感重重,一盏浓酒,一层激动;酒兴愈浓,情愫愈切,不能不发,不能不吟,待提麾欲写之时,已是感情的最高潮了,因此,下笔便是一声发自肺腑的向静天的提问:这样圆而明亮的月儿呵,哪时曾经有过呢,没有,甚至可以说我在那里的时候是没有过的。好了,现在有了,该多好呵。于是,他紧接着联想到,自己一生不幸,四方流落,已经算不清离开"天上宫阙"的具体时间了,已经不知道那里究竟是哪年哪月了。别也别得太久,想也想得太急,巴不得早些"乘风归去",看看家室,看看亲人,了却一腔相思情。可是,他又一想,能够就这样回去吗?那"琼楼玉宇",只恐怕"寒"不能"胜"哟;更何况,如果那里还是老样子,那些奸佞小人还是恣意妄为,自己去了肯定不会幸运;即或就是"起舞弄清影",又"何似在人间",在老百姓中间呢?!
    上阕,作者写月,写幻想,抒幻想而留恋尘世,睹月感遇,望月思归,景美情切,事情于景了。然而,苏东坡并不就此搁笔,他的情还未抒尽,感还未发完。于是,在紧接上阕写月的基础上,在下阕,他把笔再往深处着,很自然地从月光传遍"朱阁",低进"绮户",引入心事重重的"无眠"之人。到这时,作者禁不住要问月亮:既然是"月如无恨月长圆"(石曼卿诗句),为什么却偏偏要在人们"别时"才"圆"呢?你有恨可以不圆,你怎么这样不顾人家呢?这时,作者的感情自然有了些许怨恨了。但是,苏东坡毕竟是"这一个",是一个执着的人,他并不一味感伤,就在怨恨产生的同时,一种达观的光芒闪进他的脑海,他又平静地想到:"人有悲欢离合,月在阴晴圆缺",这是自然规律、人生规律呵,一个人不能处顺境而喜处逆境而忧,一个人要乐观些,要达观些;那么,借此机会,乘虚临风,即使远离"千里"之外,照样可以共赏"婵娟"呀。
    总之,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写月,月清美;写景,景宜人;写幻想,充满无穷韵味;写感情,饱含无限深情;想归,又不胜寒,念弟,却不能眠;感事,情重重;睹月,情达观;天上人间,过去今天,离愁别绪,自慰祝愿,在形象思维中首出哲理,在感事怀人中蕴藏达观,肥思想感情深深地、形象地寓于写景状物之中,把思想感情让景物特色传导出来,这是奇逸的,是健朗的,景有多美,意有多深,真不愧是豪放词人的豪放力作。
    --附: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