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紫韵
紫韵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4,765
  • 关注人气:8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凤凰古城

沱江

沈从文

美丽总是愁人的

旅游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 沈从文

“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理解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

                                                   _______  张兆和

 

“作为作家,只要有一本传世之作,就不枉此生了。”

                                                   _______ 张兆和

                                         

 “美丽总是愁人的。”

                                                   ——————  沈从文



      有那么一个地方,是让一个人的脚步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魂牵梦绕念念不忘;

有那么一个地方,是让一个人无论离开多少年,到老到死都要回去,入土为乡。

这地方,是在哪儿,你知道么?

凤凰,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是让沈从文先生至死都爱的地方,是让沈从文先生到死都要回去的地方。

这,就是故乡,沈从文先生的故乡----凤凰。

千里迢迢,我飞去凤凰,去看沈先生。看看他出生的地方,看看他长眠的地方,看他童年时代的四合院,看他少年时光的小巷。

 那天,到凤凰的第一天,我沿着沱江一路走一路问,在古城曲曲窄窄的深巷里,寻到了沈从文先生的故居。站在那已有百年历史的四合院门口,我仰视那门楣上的几个大字,“沈从文故居”,满怀敬仰。

 那天,在凤凰的最后一天,我又带着儿子和侄女去寻沈从文先生的墓地。

 过虹桥,到了古城墙,穿过城南门,离开古城,远离身后的热闹繁华,便是城郊,便是离沈从文先生的墓地近了。那一路的青石板,那一路的长街小巷,行人越来越稀少,店铺越来越稀疏,唯有碧绿的沱江水一直陪伴着我们的脚步流淌。儿子和侄女走累了,坐在路边逗了会儿猫儿,又追了会儿狗儿。我再问路人,路人一指前方:“快了,快到了,前面听涛山,半山腰就是了。”

 

 

是了,是了,这就是沈从文先生的长眠之处了。

 离开石板小路,向左侧石阶斜上去,只见石壁上几个大字“沈从文先生墓地”。上去左边是一块黑色长碑石,那是沈从文墓的简介。

 山道曲折,再向右侧的石阶上去,迎面又见一方碑文,黑碑白字,更详尽地介绍了沈从文的墓地。而此刻,两个孩子已经是有些累的走不动,于是索性坐在了路旁的石凳上,我也刚好让他俩边歇息,边一句句阅读碑文上的字句:

“……杜田村听涛山距离县城中心一公里半,远则积山万丈,争气负高,含霞饮景,参差岱雄;近则圭壁联植,环美幽丽,沱水通脉,清滢秀澈,岩泽气通,如珠走镜,似仙境也! ……先生一生,淡名如水,勤奋、俭朴、谦逊、宽厚、自强不息。先生爱祖国、恋故乡,时刻关心国之安、乡之勃兴、民之痛痒、人之温爱,堪称后辈学习之楷模,特立墓地,以示永远怀念! ”

 两个孩子认真地一字一句地读着。

 站起身,再前行,赫然见到古树下的一方碑刻挺立,一行草书挥洒碑上“一个士兵要不

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悼念从文表叔”这豪迈不羁的句子,正是沈从文的表侄,我国书画界的“怪才”、“狂人”黄永玉亲笔所题。而今已近八十高龄的黄永玉先生,自称湘西老刁民,行文做事与他这“亦慈亦让”的沈从文表叔是截然相反。但他们骨子里那种至情至性的倔强精神,和对湘西至真至深的乡情却是一脉相承。我读着这句充满豪气又悲壮的话,不禁想到了湘西神秘的“赶尸”,落叶定要归根,哪怕客死他乡,尸首也要越千山过万水回到故乡,这就是重情重义的湘西人!这就是深浓于血的乡土情!      

 沿石阶再往上去,稍有些陡,往右一转,就看见一方小小的平地了。

 我放慢脚步,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低首。是了,是了,这葱茏馥郁的半山处,就是沈从文先生长眠的地方了!

 可是,你说,这怎会是个墓地呢?没有墓亭,没有墓道,只在半山腰的一处方圆十几米左右的平地上铺满了大大小小的鹅卵石。

 你说,这怎会是个墓地呢?没有围栏,没有坟头,没有阴沉的气息。周围,树木葱茏,曲径深幽。

 你说,这怎会是个墓地呢?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甚至连生卒年月都没有,只是那一块巨大的云茹状的五彩石,背靠听涛山,面朝沱江水,静静地伫立着。

五彩石正面,镌刻着沈从文先生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理解“人”。”背面右侧刻有一行小字:“2007520日夫人张兆和骨灰合葬于此。”而正中镌刻的是沈从文妻子张兆和的姐姐张充和女士的诔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读着这暗含“从文让人”的文字,不禁想到沈从文先生的一生,从来都是“让人”的一生。这个从湘西小城里走出来的乡下孩子,这个生于水边,长于水畔的乡下孩子,最是懂得做人应如水,所以他爱水。他说:“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受业的学校,可以说永远设在水边。我学会思索,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于我有极大关系。”,水,看似柔弱,却最是坚韧刚强。所以最爱水也最懂得水的沈从文一生如水,淡然地平静地承受着加于头上的一切不幸,但他又是极为坚定和自信的,也正如他的那句话一样,只要按照他的思索,去思索他笔下的人,就能真正理解他和他所塑造的“人”!

默立在这最不像坟墓的墓地前,你看听涛山脚下的沱江水,默默地流淌着,无声无息。

 抚摸着这清凉而又坚硬的五彩石碑,想着一生淳良敦厚而又刚毅坚强的沈从文和他挚爱的妻子传奇而又朴实的一生。

……

不知何时,身后静静地站了一个小姑娘,素朴的样子,怯怯的神情,手里拿着一把草编的小玩意。问过后,知道是用来卖的,我买了一个系在了墓地旁的树梢上,再回头,问那小姑娘:“你知道这墓地是谁的吗?”

小姑娘一直看着我,轻轻地说:“沈从文。”

那一刻,我看见她的眼睛,美丽又哀愁。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