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文化网川剧频道:http://www.xiquwenhua.com/chuanju/
10月1日晚,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戏剧“梅花大奖”获得者、当代中国川剧领军人物沈铁梅带领《李亚仙》团队登陆广东演艺中心大剧院,为广州戏迷带来一场戏曲艺术的盛宴。演出前,沈铁梅和《李亚仙》中郑元和的饰演者、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孙勇波一起接受了广州日报记者的采访。沈铁梅表示,在广州艺术节上用艺术方式庆祝国庆,很有意义。经过20年的探索,沈铁梅破解了川剧靠“吼喊”的印象,丰富了川剧的声腔,她表示:自己不是要改革川剧,只是希望川剧更优美,而美是艺术的前提。
驭马自由行 戏曲寻踪 不辜负 行更远
非常有幸能够参加这次长安马自达驭马自由行“戏曲寻踪”活动,我从一个小白到渐渐深入了解地方戏剧文化,本次活动途径三大省,从江西赣州的采茶戏到福建的梨园戏,再到广东潮戏。让我深深领悟到了地方戏剧文化的除了是中华瑰宝之外,更是一个国家历史沉淀所留下的珍贵记忆!
江西赣南采茶戏
赣南客家采茶戏可以归纳为“三奇三绝”,三奇是:传统采茶戏表现的全是下层劳动人民的爱情与劳动垂涎,没有宫廷舞和才子佳人舞,此为一奇;大量的表演身段模仿动物的动作,并以动物的动作命名,此为二奇;歌舞戏相随相伴,以致有人认为是地方歌舞剧,此为三奇。三绝是: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从采茶歌转变来的采茶戏,如果没有采茶和其他茶事劳动,也就不会有采茶的歌和舞,如果没有采茶歌、采茶舞,也就不会有广泛流行于我国南方许多省区的采茶戏。所以,采茶戏不仅与茶有关,而且是茶叶文化在戏曲文化网领域派生或戏曲文化网文化吸收茶叶文化形成的一种灿烂文化,采茶戏的形成,不只脱颖于采茶歌和采茶舞,还和花灯戏、花鼓戏的风格十分相近,与之有交互影
标签:
戏曲 |
标签:
杂谈 |
今年恰逢东西方两位伟大的戏剧大师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上海昆剧团近日宣布,经过长达一年的精心筹备,该团已把《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梦记》四剧在舞台完整呈现,并将启动在广州、深圳、香港、北京、济南、昆明、上海以及捷克布拉格、美国纽约等地的世界巡演。
此番巡演的演出阵容颇为抢眼,《紫钗记》由上昆梅花奖得主黎安饰演李益,闺门旦沈昳丽饰演霍小玉;《牡丹亭》由“昆大班”老艺术家蔡正仁、张洵澎、梁谷音,“昆三班”黎安、沈昳丽、余彬等演员共同演绎;《南柯梦记》则以“昆五班”学员为主要演出班底;《邯郸记》由“昆坛第一老生”计镇华亲授,特邀上海京剧院演员蓝天加盟。
据悉,《临川四梦》5月将在太仓大剧院进行首次合成试演,首站选择在广州大剧院登台。同时,上昆还将策划推出包括讲座、论坛等一系列在内的活动,全方位呈现昆剧独特魅力及大师艺术造诣。
标签:
杂谈 |
由三度获得“梅花奖”的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冯玉萍主演 预计今年7月搬上舞台
由沈阳市文联暨冯玉萍艺术工作室与沈阳师范大学共同打造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大型评剧《孝庄长歌》昨日在沈师召开建组会,随后,名家名角将与沈师大戏剧学院师生开始进入紧张排练。预计今年7月该剧将搬上舞台。
值得期待的是,该剧主演冯玉萍,三度获得“梅花奖”;该剧导演、主演及部分主创、演职人员曾是代表沈阳评剧探索高峰之作《我那呼兰河》的原班人马。
评剧《孝庄长歌》历经三年多精心筹划,剧本五次专家研讨、九易其稿,多名专家精心打磨,经沈阳市文联暨冯玉萍艺术工作室积极申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以剧目总排名第13、地方戏剧排名第3的优异成绩,成功入选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此举也为传承地方戏曲艺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注入了强大动
为纪念明代伟大戏剧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国宝级艺术家蔡正仁、岳美缇、梁谷音、张洵澎和张静娴联同上海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