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艺术欣赏 |
标签:
文化教育 |
分类: 艺术欣赏 |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艺术交流 |
标签:
文化佛学杂谈教育 |
分类: 艺术欣赏 |
标签:
文化教育 |
分类: 艺术欣赏 |
我眼中的画家西北龙
郭 谦
西北龙,本名张旭东。他是北京通州区一个诗人、艺术评论家,在北京艺坛有一定的知名度。2008年我们相识,那时,我们与木结雕工艺大师张迎、书画家韩宝华经常相聚在一起,谈文论诗、谈书论画。因为我们住在同一个小区里,相隔不远,走动时特方便。
不过那时的西北龙只会写诗和评论,不会画画。2010年11月的一天,他到我家来串门,交流文化创作情况。他看到我画的一些人物、山水、花鸟画画作,谈吐之间流露出羡慕之心。
我便对他说:“西北龙,绘画这活儿看起来难,其实不难,我也是这几年自学出来的,你比我年轻的多,以你的聪明劲儿,多与名家接触,看他们的画册和现场绘画,然后自悟,临摹一些作品,肯定会掌握画艺的。”
“嗯”,他深思地点了点头。
不久,我要去台湖国画院见著名画家徐鸣远谈宣传的事情,并顺道拜访著名画家秦汉。西北龙闻讯后,对我说:“郭老师,你坐路车去见朋友太费事,今日我有空,我开车送你去。”就这样,他跟我一道去见了徐、秦两位画家,秦汉老师送了一本画册给他。
过了半个多月,他来我家闲谈。告诉我:他最近与秦汉老师走得很近,而且在临摹秦汉的花鸟画。又过了两个月,他打电话来邀请我去他家喝酒。他拿出一幅临摹秦汉老师花鸟画“农家三味”给我看。他的画作布局清晰,萝卜、白菜、辣椒用墨用色上都比较到位,尤其是两只蝈蝈画的细腻、逼真、生动,达到了秦汉老师作品的七八分水平。
我说:“西北龙,你画得像模像样的,真不错!没有想到,你一出手就能达到这样的地步。”
继而,他告诉了我一个让人意料不到的趣事。他把一幅《农家三味》的四尺斗方,放到宋庄一家书画店,居然一个外国朋友看中了,两百块钱买下。他说:“我赚钱了,所以今日我请你来喝酒……”
我不得不感叹西北龙的经营头脑,他会做生意,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经营过食品批发公司,如今他母亲在家里开着小百货店,他能用一张花鸟换一车馒头的故事早在绘画圈子里被传神了。他能在学画三个多月里,就产生了经济效益,真是与当今的潮流相符,做常人做不了的事情。
又相隔了七八个月,西北龙拿了一本12个页码的国画作品集送给我。告诉我,印刷厂的老板喜欢上他的画作,要了几幅,给他印刷了这个册子。虽然,他的国画作品还不太成熟,但有了市场,有人喜爱。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能让自己的作品不断走向市场,让别人喜欢,这也是一般的书画家做不了的。因为很多书画家只知道书法或者绘画,不知道自己作品的市场价值,也不会自我推广宣传等等。我想西北龙的这种神操作,既可以省钱出册子,进行自我小结,还可以自我激励,这样会让他坚持画下去。
2009年冬,他到西单中国文化艺术普及促进会办公室工作了一段时间,我们见面机会少了很多。我听说他受了天津杨柳青年画的启发,开始着力搞重彩福娃画的创作,后来还跟有关文化部门去俄罗斯进行艺术交流。
他画作由小到大,画中人物也由少到多,不断丰满。喜欢他作品的人变多了,工作、活动更加频繁。之后,我的各种活动也日益增多。而且我不再住在张家湾,搬到了宋庄大巢艺术区,我们相隔了十多公里,来往变少了。但我们在QQ和微信上的交往不断,相互关注着对方在文化艺术领域里的进步。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两年西北龙在国画上有了长足的进展,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如今年二月他创作的《虎福生威》,图中7个福娃,有的手拿灯笼,有的手捧仙桃,有的手执葫芦,动态不一,喜笑颜开,憨态可掬。连老虎的眼睛中也闪出温顺可爱的色彩,充满了和祥喜庆的味道。这样的作品在民间一定有市场,老百姓会人见人爱。
他的《十全十美》画作,结构严谨,色彩重丽,造型准确,人物生动,线条清细而富有变化。十个福娃左顾右盼,神态多姿,妙趣横生。
由于西北龙曾在中国艺术文化普及促进会、中国专业人才管理中心任职,期间编辑过八本《中国诗书画印》,搞艺术评论,与著名画家戴泽、肖有恺、李耀奎、马海芳、薛林兴、雷正民、吴进良,著名书法家米南阳、张旭光、田伯平等人交往密切,经常一起进行艺术交流,不少名家收藏了他的福娃作品。我想常与高手交流与切磋,耳濡目染,自然成长快。而且他是文学出身,深厚的文学功底助长了他的成功。
西北龙四十多岁学画,他靠自学、领悟,掌握了绘画技巧,在我眼中他不再是一个诗人,而是一个多才的画家、艺术评论家。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曲线,只要能充分发挥自己所长,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就有意义。当然,作为朋友,我也希望他能在艺术理论上有所研究和开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上更高的台阶。
西北龙的成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学绘画不论年龄高低,只要自己努力,坚持不懈,会领悟,会实践,就能圆自己一个画家梦。绘画可以通过学校学习、培训练成,也可以通过自学而成。学校里往往能学到的是绘画知识,绘画能力和水平却是毕业后长年累月地积累、磨练而形成的。绘画不难,难的是毅力;绘画不神秘,神秘的是创造力。即使是大学毕业,为了应付社会的需要和各种竞争,还需要自己不断自我学习、研究、领悟,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坚持自学,会自学、会悟道、会创新,才是一切成功的通途。
——写于2022年10月15日
标签:
文化佛学杂谈 |
分类: 艺术交流 |
标签:
文化 |
分类: 艺术欣赏 |
标签:
文化 |
分类: 艺术欣赏 |
独占鳌头的意思是占首位或第一名。
鳌:传说中的大海龟、海鳖。旧时皇宫的殿门前台阶中间刻有飞龙及巨鳌的浮雕;皇帝在殿前召见新考中的状元、榜眼等人。状元跪在前面;正好是飞龙巨鳌浮雕的头部。原指科举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
独占鳌头的典故:
上古时代,老祖宗往往视传说中的神异之物为保护神,其中的一种便是鳌。唐宋时期,在宫殿门前台阶上镌刻巨鳌的浮雕,所以宫殿又称鳌宫。
殿试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级考试,由万乘之主的皇帝亲自主持,录取的御赐进士,荣耀之至,在“金殿传胪”大典、“探花宴”上出尽风头。
明清时的“金殿传胪”,一般于殿试后两天举行。这一天,皇帝在太和殿召见新科进士,进士们个个身着崭新公服,头戴三枝九叶冠,得意洋洋,分左右两班站在文武百官后面,毕集于金銮殿丹墀下。
鼓乐声中,皇帝驾到升坐龙椅,群臣山呼万岁毕,礼部官员捧出钦定的金榜展开,由传胪官按榜依次唱名,即宣布考取进士者的姓名、名次、籍贯。
每唱到一名,由多个侍卫接力高声重复着从殿内传向殿外,其中一甲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均要连唱三遍,以示与众不同。新科进士听到传唱,走到中间的御道上站定,向皇帝叩拜谢恩,成了天子门生。
传唱完毕,传胪官引导一甲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走到天子座前的阶下迎接殿试榜。其中的状元位置居中,且稍前于榜眼、探花,如三角形的顶角位置,正好站在第一块御道石正中镌刻的巨鳌头部,独个踏占在鳌头之上,这就是“独占鳌头”的由来。
对此,清朝学人洪亮吉的《北江诗话》有载:“传胪毕,赞礼官引东班状元,西班榜眼二人,前趋至殿陛下,迎殿试榜。抵陛,则状元稍前进,立中陛石上,石正中镌刻有升龙及巨鳌……以此称独占鳌头。”
独占鳌头也就成了状元的代名词,频频出现在诗词戏曲中,如宋代叶适《蔡尚书挽词》:“总角都鳌头,老生甘伏膺。”元代杂剧《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明朝沈受先《三元记》:“胸中星斗敛,笔底云烟染,看春闱鳌头许谁先占?”。
独占鳌头造句:王刚在学校举行的数学竞赛中独占鳌头。
标签:
文化佛学 |
分类: 艺术交流 |
标签:
文化 |
分类: 艺术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