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cugairman
cugairman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48
  • 关注人气:54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接到实习面试机会的时候是13年4月底。那时候,什么都还不会,看到实习要求上都写的很浮夸,觉得自己是没人要的节奏了。这时,招商证券的这位老大给我打了电话,让我去上海面试一下,是计算机行业研究。

    我作为本科地理信息系统的底子,自然是非常愿意重操旧业。

 

    自从有了迈博汇金这样的软件和网站,卖方分析师的报告就不再神秘。之前“股评师”的专家形象,到后来牛市的金手指,点谁谁涨的想象,渐渐浮出水面。与其将卖方分析师说成是“投资建议”,可能定位成“信息传递、处理、解读”会更为合适。卖方分析师是市场上重要的信息来源,一件事情发生了,由于分析师的专注、专业,以及处在信息流转中心的位置,使他们对事件、信息的判断优于买方。这也就是为什么坐拥高善文、程定华的安信的策略会是地上都座无虚席的。

 

    我在招商的主要的任务是:1.负责数字政通公司深度研究报告的支持工作。2、协助组织了一次上市公司交流会。3,日常的表格数据支持。

    因为本科就是这个专业,对数字政通的研究会比较熟悉,但是,分析师的视角还是不一样的,做的比较辛苦。然后再交流会上,刚好去年是创业板成长股的大牛市,有幸见到了最火公司的高管是怎么对机构宣传自己的。

 

    老大是一个极富睿智、和思考研究精神的人。他在dell这样的跨国企业做了十几年,转行过来做分析师。为了研究数字政通,会去图书馆借书,看看什么是矢量地图。为了研究城市化软件什么的,会去专门看大师的城市起源之流的书。白天时间被路演、交流切割的粉碎,他总是深夜写东西,白天上午不上班。他在台上讲行业,讲公司的时候,真是帅呆了,非常吸引我。以至于,自己一度都想以分析师为职业。

 

    几乎每个金融的研究生,都会有过一段券商研究所的实习经历,因为这里是人力密集型的地方。小组的二当家是一个大美女,她也教过我:券商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人,一个不错的去处。在这里学会的是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态度。试想,一个对方就能轻易看出来的信息,就没有必要让你告诉他了。分析师总能通过巧妙或者艰苦的笨方法,进一步逼近真相。比如,我们想看一家企业的软件占比,年报也没有披露数据。老大就通过软件退税,用税率反推了这个数字,也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阅读    收藏 

  

    关于择校   2011-04-27 

 

    其实,你们在择校迷茫的人,找我聊,心里早就有一个答案,它被你的性格,追求早已决定,你只是来我这里找一个答案,如果我的答案和你的选择一样,你就会欣然去做,或考,或放弃。如果我的答案和你内心那个早已决定的决定不一样,你会痛苦,但一阵子后,你会找到另一个你信任的人,问答案,直到答案和你的决定一直,你就欣然的去做。

 

    朝花夕拾:

    择校的确是个纠结的地方。这几天在上海的感受是这样的:

    关于择校,大家的选择首先是选择南北方。南方就是上海复旦、交大、上财,厦门的厦大,广州的中山,武汉的武大。有可能会有少数人考虑浙大,南大等。北方,就是北京的一批高校和南开。

 

    北方我就不说了,不了解。

 

    南方:     学校             优势                             劣势

            上海的高校         就业好,实习好,区位优势大       (很少人说,今天我要讲讲)

             厦大              美丽的厦门,良好的气候,还不错的声誉   区位劣势

             中大              在学校声誉和区位都折中。

 

     因为这样的问题,很少人敢说,所以,大家对厦大的评价就一直停留在数年前的一条评价:学校不错,学术不错,学校漂亮,生活好,区位劣势明显。而且,有一个主流说法是:学校的“牌子”在上海北京没有太多竞争力,但在深圳很“吃香”。

    我写到这里,估计很多人的认识都停留于此。

 

 

    写到这里,我也不禁要问,什么是区位优势。什么是校友资源。我说说我的理解。

 

    上海是超级大城市,首先上海生源众多,江苏等生源不在少数。厦门是个生态小城,省内学生(但厦门本地甚少)也多,全国各地人也多。

 

    上海生源留上海也是不二之选。作为金融的孩子,厦大客场作战,肯定是有劣势。

 

    上海的高校的教育教学、学术我是毫无发言权了。但和他们的交流中,感到几个特点:实习成风。大四保研了,就出来实习,然后很多人就保持着一直在实习。这样的经历,让他们对金融市场的了解就比较多,可谓是耳濡目染,平日里,大家谈论的也多。找工作的时候。的确是有优势的。加之,在上海,我认为校友资源有一定作用,但作用未必有多大,就好比,在本地,老乡也就不是老乡了,在学校里,校友也就不是校友了。

 

    所以我的结论:区位优势在于充足的实习机会,乐此不疲的谈论着金融机构里的云云种种。具有先发优势。

 

    在厦大的生活:自从洪永淼接掌帅位以来,整个研一的课拉的很松,全院统一的高级微观、宏观、计量等几门课。研二上才开始各个系的各个专业课。研二下,有的人没课了,有的人顶着课出来实习。大家都不太了解金融市场,研一,比较积极的人,可以去厦门的一些创投和一些小私募股权实习。或者一些会计事务所实习。研二下了,才开始大面积的奔赴全国各地。比较注重经济学本身的研究和教学,我们的seminar都是很学术的那种,如果愿意,的确是一个做经济研究的重镇。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羡慕上海的感觉。

     但凭我这几天的感悟,我看出了各自的优劣。

 

      大家可能都被束缚在学校里太久了很渴望出来看看世界。所以总觉得实习好帅。

      我在上海,这里寸土寸金,学生的清贫、令人民不聊生的物价、已经大上海那些无比有钱的人们的对比,让生活变得相对很差。平时聚餐、k歌、打台球什么什么的,明显压力大了不少。我的一个同学在上海海事,就在陆家嘴腹地。我问他平时玩什么?他说,在这里,玩不起,太贵了,打个台球都要30块一个小时。吃个饭,很轻松,就能破人均一百。真是玩不起。

 

      然后说实习,实习的确学了不少东西,也很锻炼人。但我并不举得他们实习过了就比我强了很多。我的一个同学的一些观点,也是我第一份实习的副总跟我说的。我很赞同:校园才是最好的学习的地方,没有干扰,可以系统的,大块大块的时间学习知识。工作上的很多东西更多是经验的积累,是一些很速成的技巧。校园系统的学习才是内功。

 

      我觉得,学生生涯才是人生最美好的生活。为学习感到快乐,也可以偷很多懒做很多好玩的东西。工作吗,有一个半年的实习期,我想也差不多了,工作有个几十年呢,够你工作的。

 

     学生阶段,无忧无虑,学学玩玩的日子才是最令我怀念的了。我想同事之间,真的很难形成这样的感情吧。如果我不是俗人,不是个穷苦的孩子,要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我肯定现在就不实习了,会到校园,打打网球,打打篮球,看看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书。那是多么的纯粹,多么快乐的生活。

 

 

     综上所述,上海给你一个更好的、更大的视野,这个是肯定的了,更多的实习机会,以及可能由此带来的更好的工作机会也是肯定的了。

     同样,厦大给你一个更好的生活,这个也是绝对完胜的了。美丽的校园,地处环岛路景区。一个让你骄傲的,让你怀念的学校的。

 

     咳,写着写着又写散了。大家凑合着看吧。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