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边城专题 |
王攸欣:论王国维境界说与中国传统意境论
摘
关键词:境界说;理念;意境论
拙著《选择•接受与疏离——王国维接受叔本华,
标签:
文化 |
陈寅恪:王静安先生遗书序
静安先生既殁,罗雪堂先生刊其遗书四集。后五年,先生之门人赵斐云教授,复采辑编校其前后已刊未刊之作,共为若干卷,刊行于世。先生之弟哲安教授,命寅恪为之序。寅恪虽不足以知先生之学,亦尝读先生之书,故受命不辞。谨以所见
王国维的意境论与境界说 程相占
|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语文教学 |
分类: 语文教学 |
《边城》:牧歌与中国形象
【作者】刘洪涛
沈从文的长篇小说《边城》是一部杰作,它的艺术独创性主要在两个方面凸现出来: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统中的顶峰之作,它巩固、发展和深化了乡土抒情模式;继鲁迅的《阿Q正传》之后重塑了中国形象。《边城》的牧歌属性与中国形象互为表里,为后发国家回应被动现代化,提供了经典的样式和意绪。进一步的分析还表明,《边城》作为近现代以降文化守成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提炼,其文本存在深刻的破绽,并有移用异族文化资源等问题,这揭示了主体民族对自我的诗意想象的虚拟性和策略性,以及与西方文学中的异族想象之间的密切联系。本文从研究《边城》牧歌图式的建构逻辑入手 ,以期对它的艺术独创性及其意味作阐释。
一 牧歌作为乡土抒情形式
牧歌(pastoral)本是一个取自西方的文学术语(注:在西方,牧歌(Pastoral)是一个有悠久传统的文学品种。远在古希腊时代,诗人们用它表现牧羊人在村野和自然中的纯朴生活。
分类: 语文教学 |
在美与真之间——老庄诗学悖论与沈从文的城乡二元对立叙事模式
刘保昌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江汉论坛》编辑部)
标签:
情感 |
分类: 语文教学 |
“差序格局”与《边城》悲剧的产生
褚连波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