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四进的经方博客
王四进的经方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60,137
  • 关注人气:1,1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四圣心源 卷七

 杂病解下
  中风根原
  [原文]中风者,土湿阳败,四肢失秉,而外感风邪者也。四肢,诸阳之本,营卫之所起止,而追其根原,实秉气于脾胃。脾土左旋,水升而化血,胃土右转,火降而化气。血藏于肝,气统于肺,而行于经络,则曰营卫,四肢之轻健而柔和者,营卫之滋荣,而即脾胃之灌注也。
  阳亏土湿,中气不能四达,四肢经络,凝涩不运,卫气阻梗,则生麻木。麻木者,肺气之郁。肺主皮毛,卫气郁遏,不能煦濡皮毛,故皮肤枯槁而顽废也。诸筋者,司于肝而会于节,土湿木郁,风动血耗,筋脉结涩,故肢节枯硬。一日七情郁伤,八风感袭,闭其皮毛,而郁其经脏,经络之燥盛,则筋脉急挛,肢节拳缩,屈而不伸,痹而不仁也。脏腑之湿盛,则化生败浊,堵塞清道,神迷言拙,顽昧不灵也。人身之气,愈郁则愈盛,皮毛被感,孔窍不开,郁其筋节之燥,故成瘫痪,郁其心肺之湿,故作痴喑。
  藏腑者,肢节之根本,肢节者,脏腑之枝叶,根本既拔,枝叶必瘁,非尽关风邪之为害也。风者,百病之长,变无常态,实以病家本气之不一,因人而变,而风未尝变。风

消渴根原
  [原文]消渴者,足厥阴之病也。厥阴风木与少阳相火,相为表里,风木之性,专欲疏泄,土湿脾陷,乙木遏抑,疏泄不遂,而强欲疏泄,则相火失其蛰藏。手少阳三焦以相火主令,足少阳胆从相火化气,手少阳陷于膀胱,故下病淋癃,足少阳逆于胸膈,故上病消渴,缘风火合邪,津血耗伤,是以燥渴也。
  淋因肝脾之陷,消因胆胃之逆,脾陷而乙木不升,是以病淋,胃逆而甲木不降,是以病消。脾陷胃逆,二气不交,则消病于上而淋病于下。但是脾陷,则淋而不消,但是胃逆,则消而不淋。淋而不消者,水藏而木不能泄也,消而不淋者,木泄而水不能藏也。木不能泄,则肝气抑郁而生热,膀胱热涩,故溲便不通,水不能藏,则肾阳泄露而生寒,肾脏寒滑,故水泉不止。
  肝木生于肾水而胎心火,火之热者,木之温气所化,木之温者,水之阳根所发。水主蛰藏,木主疏泄,木虚则遏抑子气于母家,故疏泄不行,而病淋涩,木旺则盗泄母气于子家,故蛰藏失政,而善溲溺。
  《素问?气厥论》:心移热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此上下俱寒,上寒则少饮,下寒则多溲。饮一溲二,是精溺之各半也,是以必死。《金匮》:
 浮沉大小
  [原文]五脏之脉,心肺俱浮,肾肝俱沉,脾胃居沉浮之间。阳浮而阴沉,其性然也。
  然阳主降而阴主升,阳体虽浮,而内含降意,则浮中带沉;阴体虽沉,而内含升意,则沉中带浮。沉而微浮,则阴不下走,浮而微沉,则阳不上飞。若使寸脉但浮而不沉,则阳气上逆而不交于阴,尺脉但沉而不浮,则阴气下陷而不交于阳,水火分离,下寒上热,诸病生矣。
  【翻译】五脏的脉象,心肺都是浮脉,肾肝都是沉脉,脾胃处在沉脉浮脉之间。阳浮而阴沉,他的本性决定的。
  虽然阳主降而阴主升,但阳体虽浮,而内含降意,便浮中带沉;阴体虽沉,而内含升意,便沉中带浮。沉而微浮,那么阴不下走,浮而微沉,那么阳不上飞。假若寸脉只是浮而不沉,那么阳气上逆而不交于阴,尺脉只是沉而不浮,那么阴气下陷而不交于阳,水火分离,下寒上热,各种各样的病产生了。
  [原文]升降阴阳之权,全在乎中,中者,土也。己土升则乙木上达而化清阳,戊土降则辛金下行而化浊阴。阴阳交济,是以寸不但浮而尺不但沉。
  土之所以升降失职者,木刑之也。木生于水而长于土,土气冲和,则肝随脾升,胆随胃降,木荣
卫气出入
  [原文]卫气昼行阳经二十五周,夜行阴脏二十五周。
  卫气之行也,常于平旦寅时从足太阳之睛明始,睛明在目之内眦,足太阳之穴也。平旦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至小指之端;别入目内眦,下手太阳,至小指之端;别入目锐眦,下足少阳,至小指次指之端;上循手少阳之分侧,下至名指之端;别入耳前,下足阳明,至中指之端;别入耳下,下手阳明,至次指之端;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入足少阴经。阴跷者,足少阴之别,属于目内眦。自阴跷而复合于目,交于足太阳之睛明,是谓一周。如此者二十五周,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于是内入于阴脏。其入于阴也,常从足少阴之经而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是谓一周。如此者,二十五周,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于是外出于阳经。其出于阳也,常从肾至足少阴之经,而复合于目。卫气入于阴则寐,出于阳则寤。一日百刻,周身五十。此卫气之度也。
  《难经》营卫相随之义,言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相附而行,非谓其同行于一经也。
  【翻译】卫气白天运行阳经二十五周,夜间运行阴脏二十五周。

天人解
  阴阳变化
  [原文]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
  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
  【翻译】宇宙的初期是个混沌的世界,然后盘古开天地,所以有了阴阳。气包含阴阳,所以有清有浊,清气往上升,浊气往下降,清浊的合理演变程度是通过五行的微妙平衡来实现的。阴阳之间是中气,就是土啦,这是阴阳升降之枢轴。
  枢轴运动是清气从左上升,上升为火,浊气从右下降,下降为水。化为火就发热,化为水就是寒。升到一半的位置还没有形成火为木。木气是温性的,上升不停歇,积累了温就变成火。降到一半还没有形成水为金。金的气是属凉的,降而不停止积累起来就成寒症,化为了水。
  {解读}所谓上火下水左木右金中间土。金木水火围绕中

 清.黄元御.自序
  [原文]医有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之书,争光日月。人亡代革,薪火无传,玉楸子悯后世作者不达其意,既解《伤寒》、《金匮》,乃于己巳二月作《四圣心源》,解内外百病,原始要终,以继先圣之业。创辟大略,遇事辍笔。庚午四月,北游帝城。十一月终,南赴清江。辛未二月,随驾武林。四月还署,研思旧草,十得其九,厥功未竟。八月十五,开舟北上,再客京华。壬申十月,作天人之解,续成全书。癸酉二月,解长沙药性,五月删定《伤寒》,七月笔削《金匮》,八月修温疫痘疹,成于九月十七。
  维时霖雨初晴,商飙徐发,落木飘零,黄叶满阶。玉楸子处萧凉之虚馆,坐寂寞之闲床 ,起他乡之遥恨,生故国之绵思。悲哉﹗清秋之气也,黯然远客之心矣,爰取《心源》故本,加之润色。
  嗟乎﹗往者虞卿违赵而着《春秋》,屈原去楚而作《离骚》,古人论述,往往失地远客,成于羁愁郁闷之中。及乎书竣业就,乃心独喜,然后知当时之失意,皆为后此之得意无穷也。
  同使虞卿终相赵国,屈原永宦楚邦,则《离骚》不作,《春秋》莫着,迄于今,其人已朽,其书不传,两人之得意,不如其失意也。

 写在前面
  这是一本非常适合中医初学者从零开始的中医古书。
  适合初学者的程度堪比中医基础理论,而本书内容设计上的趣味性当然大大超过中医基础理论。
  本书最初部分 天人解 篇,从阴阳开始,讲到人体脏腑形成、气血形成、乃至五官、五情、经脉、卫气营血怎么走的,一字一句讲得非常详细简单,没有任何中医学基础的人都能看懂,当属众多古书甚至现代教学书中,最最好懂的一本了。
  把黄元御先生的文字翻译为今天的语言,同好者借此做一个交流和探讨,我想应不为一个无意义的事,望方家不吝赐教!
  中医产生于什么时候?当这个问题提出来的时候,是不是和人类起源一样的难以说清楚?按照现行的科学说法,应当是产生于新石器时代了,人类还在茹毛饮血的时候,中医就已经很发达了?我发现,从《黄帝内经》甚至于《神农本草》的时代开始,中医的发展似乎是越来越式微,越来越把握不了中医的内核了?到了汉代张仲景以后甚至于越来越衰败了。按照正常的科学发展轨迹,任何一个理论或者技术应该是越来越完善的,是古人的理论过于的深奥了,以至于后人没法超越并且学不得法,还是中医的理论本身有问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足太阳脉气所发者,七十八穴。两眉头各一。入髪至项三寸半傍五,相去三寸。其浮气在皮中者,凡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项中大筋两傍各一。风府两傍各一。侠背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十五间各一。五藏之俞各五,六府之俞各六。委中以下至足小指傍各六俞。

足太阳脉气所行经之路线,共有七十八穴。自眉头起始,左右各一;再入髪际始至项部,每隔一寸半有一穴,共五穴,其与中央督脉相距三寸。项后两侧各有一穴,风府

分类: 倪海厦之针灸

20、附分穴与魄户穴(5-01:17:10) 

膀胱经到此后,会往下走。膀胱经在上背部分两条。第一条是在督脉外开一寸半,另外一条是从督脉算外开三寸。所以说,膀胱经有两条,一条是一寸半往下走,另一条是三寸往下走。这么大的经络,两排从这一路下去。 

所以第一条介绍完会阳以后,我们会再到上面去,从上面这边所谓的附分开始讲。 

分类: 倪海厦之针灸

5、商丘穴与对称治疗法(3-3:33:34) 

再来我们介绍商丘穴,商丘穴按度骨法比较好找,脚后跟到踝裸这边,这是脚的胫骨,这是脚的交接,骨头是这样子,在这交接的缝里面是商丘。商丘下针的时候,就是直的进去。 

商丘穴是经穴,脾经的经穴。木火土金水,所有阴经的经穴都是金,脾经是多土,土生金嘛,所以这是它的子穴。我们要知道子穴的原因,子穴治实症。当我们发现脾经这里痛,如有人发现膝盖内侧痛,痛了好几天,下商丘。痛了好几个月,下大都。因为久痛为虚,新痛为实。七分痛三分酸,我们有分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