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西藏行记 |
分类: 随笔手札 |
山南之西的群山中,有永远惊艳的羊卓雍错,羊湖西望,是连绵的雪山拉轨岗日,拉轨岗日最高的雪峰,藏语宁金抗沙——“夜叉神住在高贵的雪山上”……
访过圣湖,返回拉萨。山南三日,行色匆匆,小小的疲惫中有一份久违的轻松,如冬日高原的暖阳般透明而充盈。
在拉萨预留的休整时间好像不够用了,看看博物馆,访访寺庙,逛逛林卡,吃吃藏餐,喝喝甜茶……拉萨是本耐看的好书,随手翻来都是有趣的文字。
藏民谣云:天上有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甘丹、色拉和哲蚌。拉萨西郊依山而建的哲蚌寺位居拉萨三大寺之首,寺中由宗喀巴大师亲自开光的强巴佛像据说是藏地最通灵的一尊,更又号称世界最大的寺院。胜地如此,岂可不访。
和朝拜的人们挤在上山的大巴里,背后有人轻轻拍打,回头看,是藏族大姐挤出半个座位请我坐下。车到山门,几十人下车围住司机,不急不忙地一一缴付车资。寺院售票的小屋里更有惊喜:“今天中午大殿有法会,不要错过时间。”
看过山坡上的晒佛台(每年雪顿节的清晨,这里都会展出巨幅佛像唐卡),穿过迷
标签:
西藏行记 |
分类: 随笔手札 |
自从十年前读温普林《苦修者的圣地》知道了青朴,就对这个苦行僧们避世修行的隐秘之地充满好奇的想象。相传青朴的大山里有108座修行洞,除了寂护和莲花生大师修行的圣迹,这里还曾走出藏传佛教最早的觉士和上师。千百年里,青朴一直吸引着极尽执著的“圣徒”远道而来,遁山修行,短则闭关数月,长则苦修数年、数十年,甚至毕生。
青朴并非观光客的好去处,只是一座碎石灌木覆盖的高山。进山的公路修到海拔4000米一座不大的尼姑寺,向上只能徒步攀行。指路的年轻尼姑(觉姆)看着眼熟,新近的《中国国家地理》里有她们如花的笑颜。路边的小丘挂满了经幡,清风拂过猎猎招展,偶尔碰到寺院放生的山羊,与远近的鸟鸣一起,陪我三步一喘、五步一歇地走在山路上。
时已过午,陆续有人下山,都是僧侣和朝圣的藏民,擦肩而过时相互简单地问候。一位年轻的红衣喇嘛汉话说得流利,他已拜过高处莲花生大师的修行洞,天黑前要赶回桑耶寺。忽然心生冒昧想合个影,小师傅爽快地答应了,双手合十站在他旁边,心里说不出的安稳。
没人能说清青朴山里住着多少苦修者。修行者们通常就着山
标签:
西藏行记 |
分类: 随笔手札 |
山南位于拉萨南部,史称雅砻,是藏民族最主要的发祥地。相比自然风景,山南的人文景观更为著名。西藏第一位赞普(国王)、第一座宫殿、第一座佛堂、第一座寺庙、藏王墓、青朴修行地……如同于山南发源并汇入滔滔雅鲁藏布江的雅砻河一样,藏民族及藏地文明正是在山南雅砻河谷的故乡孕育成长,而后走向拉萨,进而阔步跨入青藏高原以至更加深远的时空。
如今的山南已久别往日的喧嚣,冬季的山南更是安静悠闲。河谷的青稞田里,成群的斑头雁慵懒地觅食。去敏珠林寺的路上,司机何师傅突然靠边停车:“黑颈鹤!”冲下车去,只见一家三口正腾空飞起,修长的背影画出美丽的弧线。
山南丰富的历史遗存足以串起一条吐蕃历史的闪光珠链。民谚云:宫殿莫早于雍布拉康,国王莫早于聂赤赞普,地方莫早于雅砻。雍布拉康便是西藏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在扎西次日山上修建的西藏第一座宫殿。骑马上山,山顶的疾风吹飞牵马人的帽子,吹乱高处的浓云,七彩经幡随风低吟。鸟儿掠过宫殿的金顶,飞向宽阔的河谷。远处青稞田里的立碑之处,便是西藏的第一座村庄——雅砻索卡。
水漫在微信上说:
标签:
西藏行记 |
分类: 随笔手札 |
一路的佛缘从小昭寺开启。
小昭寺,也是格鲁派上密院所在,这座由文成公主主持修建的寺庙从奠基伊始就一直伴随着种种奇异神秘的故事,寺中主供一千三百多年前尼泊尔尺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传说吐蕃史上两度禁佛之时,这尊佛像曾被埋入泥沙,小昭寺也一度沦为屠场狼穴……而在藏民族终究笃定了信仰之后,这尊不动金刚佛和小昭寺便被世世代代致以最高的崇拜。出入拉萨五六次,还是第一次前来拜望。
走进被称作“汉人的院子”的小昭寺,却不见汉人的面孔。许过愿,煨过桑,排在手捧酥油的藏民队伍里,安静地等侯觐见。在殿堂弥漫的酥油藏香的味道中,人流缓缓地向前移动。从初睹佛祖面容的那一刻起,目光便再无法移开,献上哈达之时,忽然心跳不止,眼眶发热,血流加速。这种未曾经历的感觉莫名又强烈,仿佛某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悄然唤醒涌过全身……我虽愚钝不解深意,心下也知缘分殊胜。
拉萨与北京有近两个小时的时差,晚上七点多还天光大亮,燃灯节的大昭寺广场已是人头攒动。藏历10月25日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为纪念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圆寂成
标签:
西藏行记 |
分类: 随笔手札 |
没有哪个地方像西藏这样令我着迷,自从初次踏上这片土地,生命深处的某种心念仿佛被悄然激活,恣意生长。两次的西藏之旅,非但没因剧烈的高反让我望而却步,反而像历经了两场曼妙的洗礼,常久萦绕于心。真有轮回的话,或许某一世,自己曾是高原的孩子,不然藏地那些陌生的山水风物,为何都有一种熟悉的“家”的感觉?——遥远的家。
本计划十月份要去阿里,冈仁波齐属马,马年转神山是十二年才能等来的福报。可惜人品积攒不够,计划被变化取代,冬季的冈仁波齐封山,再想去也已没有可能。每每念起未竟之行,都是说不出的遗憾满腹,恰好年底前有一段空闲,心有未甘之人一拍脑袋直奔拉萨,于是便成就了2014岁末的第三次西藏之行。
天空湛蓝,空气清朗,冬日的高原依然阳光灿烂。机场大巴沿着雅鲁藏布江一路前行,水未冻,山未枯,斑头雁悠闲地飞过河谷间的青稞田……这生动亲切的感觉只在久别故乡后的回家路上才有吧,这冬日高原宽阔温暖的怀抱。
仗着提前磕下的高反药,从民航大巴终点到鲁固一巷旅店两三公里的路程,是拖着行李箱一路走去的。前两次来时头疼欲裂的反应
标签:
年终总结 |
分类: 心情驿站 |
眼睛一闭一睁,一年又过去了。这一年,好像做了很多事,又好像什么都没干。倏忽之间,该说再见了。
三月的婺源黄山之行,如同走进了天堂。你在我的眼睛里,在我的心里,在我到过的每一个地方。你的名字,就是春天。
标签:
烘焙休闲 |
分类: 随笔手札 |
爱上烘焙是从烤面包开始的,起因还要追溯到去年底闺蜜的鼓动。知道我家早点例行面包牛奶加咖啡,胖猫说你干嘛不自己烤面包,经济实惠绿色环保美味解馋还不长肉。为了加大宣传力度,特指示她家领导烤了蔓越莓面包给大家品尝带扫盲,接着就开始给我发各种链接,面包机的、相关原料的、花样配方的……甚至偷拍了我未来师傅实践中的心得笔记,悄悄米聊给了我。心动之余手开始发痒,头开始发懵,不加思索不计后果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径直把面包机淘回了家。
接下来的日子,就跟面包较上劲了。从用料的多少,到时机的把握,再到烘焙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稍有不懂就微信胖猫,胖猫请教领导后再回复给我,说不清楚索性把电话打过来,直接让我师傅口传心授。第一只面包出炉的时候,那叫一个心满意足,我都想不到自己还能开发出这等本领,其欢欣雀跃程度不亚于十八年前第一眼看到我家少爷。
烘焙的工艺是相通的,后来的一切都顺理成章了。做了蔓越莓面包不过瘾,又做了葡萄干的、巧克力的、抹茶蜜豆的、蜂蜜的炼乳的全麦的玉米粉的;烤了面包不解馋,又烤了蛋挞曲奇燕麦饼麦芬蛋糕,尤以后者最为拿手……
标签:
夏天节日情感 |
分类: 诗情画意 |
蒲 公 英
花开的时候
思绪是风
飘向遥远的地平线
云起的时候
标签:
成人典礼情感 |
分类: 随笔手札 |
2013年4月23日这一天,对于儿子来说,当是人生中第一个难忘的时刻。学校为所有高三的学生举行了成人典礼,这是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和象征,标志着一个自我成长阶段和方式的转换,一段不同的成长之路自此从脚下展开。
每位家长都收到了邀请信,早早地来到学校恭候典礼的开始。全校师生都出席了隆重的仪式,共同见证又一批少年长大成人。男孩子个个西装革履,青春的朝气和风发的意气化作此刻脸上庄重的表情;女孩子人人靓服浅妆,美丽的笑容和婀娜的身姿像校园里盛开的春花一样动人。
校园的正中,竖起了十八岁成人门,弯弯的如一道彩虹。穿过这道彩虹,就走进新的天地,渐丰的羽翼从此放飞广阔的天空。戴红领巾的低年级学生,有序地排列在彩虹两侧,他们将以整齐的队礼致以敬意,藉此祝福哥哥姐姐们梦想成真。
牵着儿子的手,走上红地毯,走过成人门的那一刻,我不觉竟泪眼模糊。光阴如梭,十八年漫长的岁月也不过是一转眼,所有的辛苦操劳喜悦忧虑全部凝结在这几分钟里,高速闪回如一幅幅定格的画面。曾经手捂秃瓢嘿嘿傻笑的那个小屁孩儿不见了,在我身边
标签:
年初五雍和宫 |
分类: 随笔手札 |
忙过了除夕初一的团聚,礼成了各处长辈的问安,时至大年初五,该去雍和宫了。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是拜财神、吃饺子的日子。走出雍和宫地铁站,密集的人流穿梭在红墙外的街道上,就像锅里正煮着的饺子,热腾腾的分不清个数。除去吆喝着高香供奉水果零食,方便他人也兴隆自己生意的,绝大多数都是趁着新年伊始万象更新,赶来这里进香朝拜的人。
我相信,会有不少人和我一样,虽非潜心礼佛之人,总归期待要有所寄托。未必妄求于佛祖,也未必贪图于回报,只不过选在这岁月更迭的时日,许下一份心,还上一个愿,于是一年的祈愿与心安,都凝在了那一炷香里。
每一座殿宇都香雾缭绕,正殿前更加人声鼎沸。香炉里的火烧得正旺,像熊熊燃着的心意,热烈而温暖。每一个人都面目平和,举香过顶时更是安祥肃静。手中的香袅袅升腾,如心底虔诚的祈望,真切又缥缈。
拜过大殿里的三世佛,过去、现在和未来就都装在心里了。西侧殿内八位菩萨一字排开,自南向北逐一拜过,在慈氏、除盖障、观音、大势至、地藏、普贤、虚空藏和文殊菩萨面前,分别奉上了三支香。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