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育儿

妙招

吃饭不难

分类: 熙言熙语
      事向我倾诉她的烦恼:孩子拒绝吃饭。
 
     每次用餐时间,都是一场大战:奶奶、外婆、妈妈齐上阵,绕着孩子围追堵截。孩子实在没地方躲了,就把头埋进沙发鸵鸟状,怎么哄都不抬头。那热闹场面不亚于明星与狗仔队。这样的头痛我是从来没有的,小天从来不用我们操心,他总能安安静静专心致志的吃完。尽管他才一岁八个月,最好动最活泼的年龄段还没有到,我仍然有信心保证将来小天也能安静愉快的享受用餐时间。招数就是如下几条:
 
A.首先,提请注意的一个原则即是你不需要过分担心他是否已经摄入“足够”的营养,尤其是他健康指标都正常的情况下。这点尤为重要!
 
B.从孩子六个月会坐时就应该将他放进餐椅,让他熟悉吃饭前的程序:洗手、坐进餐椅、系上围嘴。经过这个预告,会让孩子自然形成即将用餐的准备,会渐渐安静下来,并把注意力集中到用餐上。对于已经养成边跑边玩,不愿固定吃饭的孩子,家长应保持绝对的耐心,不要指责他的这种不良习惯。否则,坏习惯只会被强化。只有时间和耐心可以慢慢纠正。可以允许孩子拿着他心爱的玩具坐到餐椅上,这样可以让他安静下来。
 
C.应保持孩子充分的活动量,特别是户外大运动,有助于孩子的食欲增加。
 
D.零食和水果,不应该在临近吃饭的时间给予。
 
E.当孩子不想吃东西时,就不要强迫他吃,千万不要把食物强行塞进他的嘴,这只会让他对吃饭更加厌恶。
 
F.选择孩子心境好的时候吃饭,比如你刚和他快乐的游戏过。
 
G.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口味和饮食习惯(比如小天一定要把菜和饭分开吃,不能混合)。如果他拒绝多吃某些你认为很有营养而他却吃得少的东西,不应该强迫他,应该另外提供他喜欢的食物。所以食物种类多准备一两样,妈妈费心一点啦。
 
H.孩子对陌生的食物比较排斥。你只需要把它们拿过来给孩子看,并亲口示范就可以,不需作任何评价。请相信孩子可以欣赏美好的食物。不一定是食物味道好,漂亮的盘子或者食物拼成的有趣图案。
 
I.对于较小的孩子应该让他远离会受到干扰的场合,单独给他喂饭。进餐要有充分时间,但不应该超过半小时。如果孩子要求于大人们一起用餐,并已经具备这个能力,就让他和大家一起聚在餐桌前。但不要在孩子面前讨论问题,让孩子把注意力尽量全部集中在用餐上。
 
补充一点:孩子十个月时就应该训练他自己吃饭的技巧。他也许用手抓,也许抢着用勺和筷子,也许将饭倒在盘上。请不要责骂他,不要怕麻烦打扫狼藉的现场。为了孩子早日用餐自理,这点辛苦还是值得的。事实上,小天集中练习一段时间后,再也没有把地上弄得乱七八糟。
 
      以上是我关于孩子饮食的一点心得。如果家长能真正做到,就不愁孩子吃饭难的问题了。
阅读    收藏 
标签:

育儿

害羞

应对方案

分类: 育儿心得
     因为小天害怕和孩子们一起游戏的社交问题,我开始狂补儿童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情感健康》,是我当年想考教育学本科时买错的一本辅导书,后来因为怀孕生子读书的计划放弃了。没想到这本书现在歪打正着的成为我对小天答疑解惑的绿宝书之一。这本书由美国费城儿童指导中心编著,这个中心简称PCGC,是世界上第一个针对儿童精神治疗的中心。这本书的写作是建立在实例和独特的经验以及专门知识的基础上的,能使我们了解作为父母,在抚养孩子的时候,如何才能保证孩子的情感健康成长,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原则
 
   在“出生至六岁”这一部分,重点提到“害羞与攻击”:个孩子的举动都有时显得害羞,有时却富于攻击性,这完全取决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取决于各个参与者的情感状态。还有些孩子天生就害羞,而另外一些则天生就富于攻击性。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孩子们的行为是他们天生性格的表现。医生和精神健康专家指出,这些人是“高度敏感的”,而不是“害羞”的。在孩子两岁以前,想要确定导致儿童害羞还是富于攻击性的原因是非常困难的。两岁后,孩子开始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和他人交往,孩子的特征能得到最明确的表现。”
 
    这些终于可以解释我的小天为什么有时胆大合群,有时又胆小得不愿意别人碰碰他甚至哭闹的原因,我长舒一口气。
 
    无论事实上是什么,认识到害羞与富于攻击性本身是不带任何肯定或否定的色彩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各自有着自己积极和消极的作用。请记住:许多富于创造性和成功的人都曾经是或者是天生害羞的,而这一特征是他们成功的一个主要因素!”
 
    后面的内容是分别帮助不到六岁的孩子高度敏感也就是害羞性格,和富于攻击性性格孩子,处理因为自己性格而可能面临的问题的一些指导原则。这里我只简单摘抄对付儿童害羞可能制造的麻烦:
A。把你的精力全都放在事件发生时的情境上,而不是放在你的孩子个性或者所有的行为上。
B.设法保证你的孩子知道他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情感或需求。
C。鼓励你的孩子参与那些可以增强其自信的活动。
D。如果可能的话,帮助你的孩子熟悉可能会出现的困境。
E。当你看见别的孩子不公正的利用你的孩子时,你要巧妙的介入其间风起的日子三月妈妈曾经这样做过)
F.对你孩子试图变得更加独立和更加自信的努力表示赞赏。
G.为自信和自主竖立良好的榜样。
 
    另外,可心妈妈的观点总是那般独到,一针见血。她提出孩子的胆怯应该与带养的人也有一定关系的。我十分赞同这一点,我也察觉到我们的教育是否有什么不妥之处。看了孙瑞雪老师的《爱和自由》,印证了我的猜测。《爱和自由》:“有时候,不训斥孩子的家长,因为说教也会使孩子缺乏信心。”小天现在的方式是在外婆家住三天半,在自己家住一天半,也就是说大多数时间是外婆外公带他。我的妈妈是非常细心周到、体贴入微,同时也高度敏感的人。她温柔耐心,从来不高声责骂孩子,但要求也很高,有很多规则,爱讲道理。我也遗传了她的这些性格特征。所以我现在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都轻言细语的对小天说话,这孩子仍然让人感觉害怕我们生气的样子,不管说什么听没听懂,他都“嗯嗯”作答的原因。这一点,我们必须克制自己,努力改进。
 
    “路漫漫其修远兮”,真如幽兰所说,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还得多学习多讨论。
 
   
阅读    收藏 
标签:

神童少女

自杀

反思

教育

分类: 熙言熙语
 

    这几天都在关注“覃瑶事件”的相关报道,今天还在新浪博客上看到署名覃瑶母亲谢凤娥女士的文章《覃瑶失踪直至确认溺水身亡始末 》,新浪博客推荐名为《湖北14岁自杀女童不得不说的真相》。观后感觉非常失望,越发替覃瑶惋惜。

     覃瑶是湖北枝江人,枝江隶属于因三峡闻名世界的宜昌市。父母都是老师。覃瑶从2岁起,就被母亲带到学校和大孩子们一起学习,据报纸报道是“2岁就对文字、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因为多次跳级,14岁就成为当地最好的中学枝江一中的高二学生。覃瑶是一名既注重发展、又极富个性的孩子,她除学习成绩优异外,还能歌善舞、弹琴,爱好体育和电脑,学校对她综合素质评定为5A,她的愿望是当上2008奥运会的志愿者。可如今,“就在距离北京奥运会召开还有短短的5个月的时候,她的梦想在这个春天戛然而止。她因看课外书被老师批评,留遗书跳下校内池塘自杀。”
   
    今天看到覃瑶妈妈的文章,以为会看到孩子这么优秀这么年幼就绝尘而去做番思考,但通篇都只控诉学校对孩子自杀前后的冷漠,辩解自家没有纠集200名黑社会势力伤害学校领导。报上说覃瑶和母亲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可是覃瑶父母对“那个下午发生的事情始终想不明白,”“也不理解有网友批评他们对待覃瑶的苛刻”。就是这句覃瑶父母的“始终想不明白”才让我扼腕痛惜。既然你们和女儿无话不谈,有可曾站在女儿的角度想过她的压力?她为何只因看课外书被老师指责就觉得“无法面对你们”?她才14岁,被报纸媒体采访奉为“神童”,2岁就让她早早步入课堂,难道这一切不是以她做为一个正常孩子的童年快乐做交换?但凡看一点儿童学的人就知道,2岁的孩子一切处于懵懂状态,学习文字、数学尚不能真正理解。覃瑶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无非是知道这样学习爸爸妈妈会高兴,孩子学习是为了迎合父母。而覃瑶就读的学校枝江一中,为了往自己脸上贴金,特意请来媒体宣传,把覃瑶冠上“神童”的美名,这一切,也是得到覃瑶父母首肯的吧,他们也一定特自豪特骄傲女儿被称为“神童”吧,可曾问询过覃瑶的真实感受?给年幼的孩子不适当的压力,使孩子变得脆弱,让这么幼小的花朵没开就凋谢呢,难道时至今日覃瑶的父母还没有想明白??
    无辜的覃瑶,成为家长和学校虚荣名利心的牺牲品。作为母亲,能理解覃瑶妈妈的丧女之痛。同时也十分惋惜,正是覃瑶的父母和学校社会施加的“神童”压力让这个优秀的孩子永远辞世。真心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上演。真心希望每位母亲,能将孩子的快乐摆在第一位。 
 
 ◇覃瑶的绝笔信

     爸妈:

     请原谅我做出这不孝的决定。

     我知道你们会很伤心。但是,请不要为我而损害你们的健康。否则,我会心(此处有一个心形图案)疼的。

     我记得在高一上学期的时候,有一个跳楼自杀的(同学)。当时,您还问我会不会自杀,我还笑着说不会。但我现在真的觉得很累、很累,我要好好的休息一下了。

     我知道,我一直是我们(笔误,应为你们)这一辈子唯一的女孩子。哥哥(指覃瑶的姨爹黄小华的儿子),弟弟,这也许是我这辈子第一次这么叫点儿(覃瑶的舅舅的儿子唐点)了,还有王宜都是男孩子。你们对我都有着很高的期望,对不起,让你们失望了。

     我在学校里其实一直受着巨大的压力,老师特别是李开松一直都对我看得很紧。他说不能看课外书籍,但你们都知道,我不看书是不可能的。于是,在第三次被他看到之后,我做出了这个决定。因为,我不知道要怎么面对你们。

     爸、妈,我不知道我还能说什么,但请暂时不要告诉唐点,好吗?

     女儿

     2008.3.6绝笔

     附:请代我把那本《欧也妮·葛朗台》》交给王念(覃瑶的好朋友),多谢了!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