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科技大学ustc南京大学旅行印象校园 |
分类: 拾尽芳菲 |
I'm back from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of China.....
从科大回来了,两天的旅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但是我却很感激。我总是觉得从旅行中可以找到我要的答案。这次去科大花掉了我辛苦两个月攒下的积蓄,但是我得到的,是比钱重要的多的东西。我想,我会一直感激这次旅行的。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会把科大和南大一一地进行对比,不自觉的会想到其中的异同。科大与南大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科大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分校区。B/M/PHD都挤在金寨路上的校区里。整个学校是东西两个半区构成。东区主要是理科,西区主要是工科。因为同学在理学院,所以我的活动范围基本也就在东区了。
从正门进去没多久就看见同学常说到的一教。三层小楼而已,红墙看上去很精神。然后拐弯绕一绕,先去了专家楼把东西放下。专家楼就是科大招待所,外表看上去是座旧旧的小楼,价格也不便宜,比一墙之隔的外面的旅馆要贵50+,不过既然难得来一次,就好好体验一回吧。不过专家楼内部的环境还是很不错的。房间很干净很整洁。单人房的窗帘拉开来就能看到老北门和新北门之间宽阔的草坪……以及那架合肥政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建造好的、阻碍了科大东西校区合并一体的高架桥。
同学很周到,带了牛奶、巧克力给我当零食。大爱黑巧克力>_<! 动车是10:41到达的合肥站,在科大安顿好已经是快要11:30了,于是跟着同学去东区食堂吃饭,一路上路过了著名的勤奋路啊、天使路啊(反正都跟bird的排泄物脱不了干系),后来也路过学术会议中心、少年班小楼,拐个弯到了食堂。
中午吃的炒饭。价格要比南大的便宜,口味倒是风格不同,各有千秋。果然在科大只有吃饭的时候是最容易遇到熟人的。我们接连碰到了同学的两位舍友。比如那个自习超人~~真是自习超人啊……才吃完饭怕是又要奔向自习室了。
吃完饭才开始认真地围着科大转,顺序不是很记得了。应该是从东区活动中心绕了一下,然后怎么走……我忘了。
科大是全国唯一一所有两个国家实验室的大学。东区有一个,西区有一个。我去了东区的国家实验室,也是科大为数不多的大楼之一。国家实验室的确很有feeling,我唯一一张留念照片就是在里面拍的。不过同学说西区的实验室比较赞,有一个硕大的加速器~~看了同学手机里那个加速器的照片,果然硕大……
实验室不远处是学生礼堂,跟浦口这边的学生礼堂差不多的规模。说起礼堂我总是会想到人大的如论讲堂,对它印象极好……抱歉,扯远了。然后绕啊绕,看到了红色砖墙的化学楼,很旧的小楼,从门口看像是已经废弃的厂房,不过的确还在使用。不过据说……每年定点都要失火一次……做实验的结果吧。不过这么上年头的楼,显然比较容易失火。
化学楼门口的花很是PP,抓着照相机狂拍一阵……
然后貌似是去了郭沫若广场,广场上有刻着科大校歌的牌子“永恒的东风”。郭沫若是科大的首任校长。为什么郭沫若是科大首任校长呢?因为他是当时的中科院院长。为什么他是中科院院长呢?……我也不知道。囧囧有神~!
在科大的水果超市买了雪糕~~两个人很猥琐地啃着雪糕继续逛。绕到了体育场。想起从前看到同学拍的军训走方阵时候的照片,只不过现在是身临其境了。我一直怀疑,那个操场看起来小小的,真的是400米标准么,看起来倒是比南大的操场小一些。也许是周围环境比较拥挤的原因吧。
晃荡了半天,又走回了同学宿舍楼附近。他们宿舍的对面就是科大公主楼——女生宿舍。即使科大是B/M/PH.D挤在一起的大学,宿舍的数量也十分有限。一问才知道科大每年的本科生只招1600人,我原以为南大的3000已经算招的少了,没想到人家只有我们的一半而已。宿舍楼旁白有学生自习室,自习室门口的小广场上有块“思源”石碑。一下子让我想到南大的思源图书馆。不过科大的石碑不过是为了纪念“饮水思源”而已。
后来去了科大图书馆,我笑着问他这里和老一中的图书馆哪个大,东区的这个图书馆古朴而小巧,也是三层左右的小楼,占地面积也很小,和思源图书馆在规模上是不好比的。进入之后,内部也很简单,本来嘛,图书馆,只要有书、有学生、有阅览室就够了,本就不必弄的那么繁复。图书馆的“大厅”差不多就是一个教室大小而已,但是四面的墙上装裱着历史著名科学家的肖像画和介绍,给人庄重、严肃的感觉。于是我想起当初在老一中的时候,经常抱着书走在旋折向上的楼梯上,一张张看着墙上挂着的名人介绍,现在想一想,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后来又绕回食堂那里,看到了书店。科大很不错的一点就是书籍十分齐全,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原版的都是供应充足。怪不得上学期科大有阵子图书打折的时候,同学帮身在南大的G某、H某、Q某买了N多原版书,可惜我不是念理工科的,否则也会借此良机好好丰富一下书柜。南大浦口这边的确是书籍太少,上个月买本专业书我还劳烦了人大的Little
P……啊,又扯远了。我不怕死地冲进小书店转悠了一圈,书店很小,跟南大16幢底下的小店没什么差别,不过书的库存还是很丰富的。而且店主很细心的开辟了北大、清华、复旦、科大的专柜,想买哪个大学的教材都十分方便。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个书店门口的墙上还挂着科大商学院的牌子……这里恐怕是原来的商院小楼吧。于是问了下科大的专业设置。全校一共是8个院,在规模上还是跟南大不能比的,除了数学、物理、化学、天文、计算机、材料等很明显的理工科之外,竟也有管理学院、人文学院。不过即使是这些专业里面,也只有理科生——科大在全国只招理科生。
不过,文科院系比较可怜,全部挤在一幢小楼上。当我走过那幢楼的时候,看到门口挂了十来个铜牌,各种名目繁多……想来毕竟是理工科院校,文科院系的地位……||
话说当年在人大转的时候,看到明德楼群漂亮的应用文科大楼之后,又看到旧旧的物理楼,作为文科生曾颇有快感……呵呵。
知道同学实在是逛不动了,于是跟同学分开,我一个人又继续在学校里面走动。走回物理系楼那里,门口的小水池旁,有老师带着一群顶多七八岁的孩子在玩航模。我只能在心里感叹“科技从娃娃抓起”,在这样一个透着浓厚科学氛围的校园里,孩子们也都从小就培养起了自己的科学素养。他们是中国未来科学的希望吧。那一刻的我站在远处,望着开心的孩子们静静地想、思考,微笑。那么,大家都要加油啊。
回到专家楼稍作休整,拉开窗帘,看到新老北门之间的草坪上,有个小女孩在放风筝,火红的风筝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场景真美。
晚上很high地吃了一顿焖锅,之后去了西区看一个社团的晚会。科大这样的活动并不多,恰好被我碰上,算我运气好啊~~说到社团活动,我只能说,科大的社团活动和南大是没法比的。不论是从丰富度还是活动精度都不能比。像南大这样,公告栏上贴满了长长一排活动通告,有时候为了争海报的覆盖权还会引发小小纷争的现象在科大应该很少见。我特地留心了一下科大的各个公告栏,主要都是些学术讲座和介绍,社团活动凤毛麟角。不过这也和正常,科大的学生很自然地更加看重学术,这是由学校的偏向决定了。南大这样的综合性大学,学生活动的丰富程度自然要高一些。
看完晚会,走出校门,去了科大学子常去的麦当劳。所谓“麦通”的根据地,当然要亲自去看一看为好。第一次晚上在麦当劳里和别人聊物理,感觉竟然那么好。我还是喜欢着物理啊,和专业无关,和成绩也无关,只是单纯的喜欢。
将近12点的时候回到科大,在深夜我再次静静地审视这一所校园。她安静、美丽、庄重而严谨。不知道有没有人留意过,科大也是一所植被覆盖率很高的校园,只是满校园里都是松柏、杉树这样的树木……大多笔直而高昂。回想到南大,却大多是梧桐、香樟、广玉兰这样的树木。也许是因为气候——科大在淮河一线,处于温带和亚热带的交界处。可是,我也更愿意相信,这也是学校不同的风格吧。满校园的松柏和杉树,象征了科大秉承的追崇科学的信念,不仅仅是对科学技术的无止境的追求,更是作为科学学者,应当永远秉承正直、坚毅、认真负责的态度。
最后,一定要说一说的,是科大的女子。我很认真地说,我欣赏科大的女孩子。有些女孩,很漂亮、善装扮,让人喜爱、羡慕甚至稍稍的嫉妒。可是用不上“欣赏”。
科大的女孩子不是这样的。我那天在科大整整走了四个小时,竟然没有看到一个女孩子穿靴子。“针织衫+迷你裙+长风衣+打底裤+长靴”这样在南大满目可见的装扮,在科大竟然看不到一个。科大的女孩子不算出众漂亮,反而十分朴素。外套、牛仔裤、板鞋、书包就是她们最普通的打扮。你从她们身上看不到所谓时尚的潮流,但是当她们从你身边走过,沉默而温和,却散发着理科女孩独有的气质——认真、踏实而上进。这种气质,赋予她们真正的美丽,真正值得欣赏的东西~
科大之行很短暂,真正明白一所大学需要时间的积淀和感染,但是就是这样短短的两天,我已经可以触碰到它的一些轮廓,看到一些表层的东西。这所大学的魔力,也许就在于能让人安静下来,认真的思考和审视,不论是自然、他人还是自己。
我想,也许这就是科大的魅力。
标签:
南京大学微观经济学学习青春校园 |
分类: 翎落心语 |
凌晨4:48
关掉PPT,没有开空调的房间,虽然裹着羽绒服,身体还是挡不住地感受到寒意,而现在敲着键盘的双手也半僵了。
拉开窗帘,黑蒙蒙的天空透着我猜不透的静谧。这城市还在安睡,只有我一个人醒着么?
从昨天晚上六点半开始,一直坐在电脑面前做着PPT,市场分析报告、数据表格、饼状图、垄断竞争市场短期长期均衡模型……一台笔记本,一本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我彻底把自己陷在了微观经济学作业中。
其实Mr.史要求的只是一份产品市场调查报告。只需要500字的小文章就可以。现在身体是空的,思维却异常的清晰。从需求曲线、供求曲线、市场均衡图一点点写下来,最后看到成品,心里的开心远远超过了疲惫。
进入大学已经半年了,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我并没有很努力地在学习。相反的,我可能更愿意去关注一些活动,参与一些其他的事务。虽然期末考试查分到现在,除了我一直很挫的、最差的体育课,其他课程都是在85分以上,都属于优秀的等级,但是——不满意。
并不是因为太看中学分绩、奖学金或者别的什么炫耀的理由。我只是觉得没有能尽到自己的努力,我不喜欢自己这样的状态。高中就是因为没有在最后复习中尽到自己的全力,才和梦想中的最高学府擦肩而过,现在来到南大,却依然没有能改变自己这样的状态。
期末复习熬夜的时候,才深深地感受到平日学习不够用功。不去和别人比较,只需要问一身自己“Layla,你用全力了么?换句经济学术语,你把效用最大化了么?”
是的,只和自己比,可是却无奈地发现,自己欠缺地还很多。“人世间没有一种痛苦,大于对自身的鄙视”我不知道别的同学或者同龄人是怎么想的,但是当我看到自己明明有能力做到却没有做到的时候,还是会觉得有负罪感。
我不希望自己最有活力的年华在蹉跎中度过。有时候觉得累,但是累总比空虚来的好。平心而论,很多时候,看似忙碌的我静下来,却不知道到底为什么而忙。没有目标的生活容易让人像无头苍蝇一样,更容易让人倦怠而失去前进的动力和勇气。
有时候很后悔,后悔当初在高中的时候曾在历史课上看小说,曾抱怨着没有完成数学试卷。明明是可以凭自己努力做到的事情,为什么因为一时的懈怠和懒惰,没有做好?如果做好了,高考的时候就不会少那一分两分,现在的我,也许就在北京那所梦想中的大学里念书了。
是啊,有时候人是太容易满足了。并不是说“知足常乐”不好,但是有一种满足是会让人心虚的。有些东西是难以预测或者把握的,比如所谓“机遇”,我只能抓住可以抓住的东西。如果连可以抓住的东西都没有抓住,也许将来的某一天后悔不迭、后悔当初没有足够努力吧。
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现在我不想后悔。
我心目中的大学生活,我追求的大学生活应该是累,并满足着的。忙碌却不是碌碌无为,休息但不奢求一劳永逸。怀着虔诚的心,勇往直前,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和营养,趁着自己的青春年华多学习一些有用的东西吧!人生最黄金的年华,当然应该全力以赴。只为对得起自己十八岁的风华正茂!